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8篇
园艺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利用ISSR和EST-SSR标记分析茶树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EST-SSR和ISSR 2种标记在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上的适用性,应用这2种技术分析了33份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12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48条谱带,多态性比率为91.94%,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318.30对EST-SSR引物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9个,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499.2种标记都能揭示茶树资源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从信息量上比较,ISSR标记比EST-SSR标记有较高的分析效率.ISSR和EST-SSR揭示的茶树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09和0.734,二者接近.聚类分析表明二者有一定差异,遗传相似系数矩阵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标记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r=0.817,P<0.01).因此,这2种标记均可适用于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62.
云南倚邦古茶山稀有红花大树茶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种植的茶树多以采摘鲜叶为主,抑制了茶树的生殖生长,导致茶园中的茶树表现出花朵少、性状单一的特性,而自然界中的有性杂合茶树后代则表现出花朵的多样性。茶树花瓣色泽多为白色、淡绿色,而淡红色、粉红色较少。关于茶树花瓣色泽遗传变异的报道较少,覃秀菊等报道了广西存在的两个花瓣为粉红色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63.
布朗族与基诺族茶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布朗族和基诺族2个云南特有且人数较少民族的族源、生态环境、种茶历史、茶俗4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布朗族和基诺族千百年来以茶为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茶叶都是两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中重要的农业生物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64.
茶树高茶氨酸RAPD多态性标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云南大叶种和福鼎白毛茶及其F1代的42品系的茶氨酸含量,挑选出茶氨酸高含量的5个材料与茶氨酸含量低的5个材料,用140个随机引物对这2组材料进行RAPD扩增,其中14个引物在高茶氨酸材料与低茶氨酸材料间可扩增出多态性产物,为高茶氨酸茶树育种和早期鉴定提供分子水平上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5.
云南特有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RAPD技术对云南主产茶区具有代表性的野生型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品种、野生种、地方品种及其近缘植物———金花茶等48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核基因组DNA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云南特有茶树种质资源的分类及其亲缘关系。用已筛选出的12个引物对48份供试材料进行RAPD扩增反应后,共检测到112条扩增片段,所有片段均为多态,其多态性程度高达100%.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 116~0 527,平均为0 202.对48份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以欧氏距离为6 0来划分时,可分为5个组,其中3个复合组,2个独立组,基本上与传统分类水平相吻合。  相似文献   
66.
[目的]为绿茶产品品质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绿茶为原料,通过改进的CTAB方法来提取分离绿茶总DNA。并利用所得绿茶DNA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0个绿茶产品进行鉴定。[结果]所采用改进的CTAB微量提取DNA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绿茶总DNA,1.0g茶样DNA含量在101~498μg/g之间,平均249μg/g。采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ISSR标记能有效地区别不同的绿茶产品。[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绿茶分子鉴定技术提取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7.
云南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8个种群134份云南茶树资源为材料,应用ISSR标记方法,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8个多态性ISSR引物对全部试验材料进行PCR扩增,共获得475条稳定的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470条(占98.9%),遗传多样性丰富;应用Nei-Li相似系数法估算了134个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为0.445~0.819,平均为0.512,说明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基础较宽;对134份茶树资源的分子系统聚类分析(UPGMA)将资源分为3大组,聚类结果与地理距离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与系统聚类基本一致,但是主成分分析更加直观清晰地显示各个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大厂茶等8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于0.850~0.987间,平均为0.92,表明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68.
云南茶树资源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勐海国家种质茶树资源圃中的121个云南茶树资源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茶叶中的没食子酸(GA)、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含量。结果表明,GA含量变幅为0.210%~1.902%,平均0.834%,在茶树中含量较低。C含量变幅为0.069%~8.865%,平均1.916%;EC含量变幅为0.126%~2.865%,平均1.112%;EGC含量变幅为0.00%~3.709%,平均0.954%;ECG的含量变幅为0.739%~8.957%,平均4.063%;EGCG含量变幅为0.819%~11.77%,平均5.939%;儿茶素总量含量为6.354%~22.654%,平均14.042%。资源间儿茶素差异较大,说明云南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筛选出3份高EGCG含量(≥10%)的特异茶树资源,为高EGCG茶树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69.
云南大理茶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AFLP标记对仅在云南南部及周边地区狭域分布的茶树近缘植物大理茶11个居群20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大理茶遗传多样性水平低。在物种水平上,He=0.099,Ho=0.178;在居群水平上,He=0.083,Ho=0.137;(2)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低。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1606;Shannon’s居群分化系数为16.04%。AMOVA分析显示:大理茶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占总变异的80.97%,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19.03%;(3)两两居群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I)的范围为0.971~0.997。经Mantel检测,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1127,P<0.001)。推测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生境的片断化是导致大理茶濒危现状的主要因素。基于观察到的居群遗传信息,建议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70.
从西双版纳自然环境优势和茶叶发展历史角度出发,讨论了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设生态茶园是西双版纳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