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7篇
农学   9篇
  8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31.
文章分析了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情况,提出了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建议,以期能够面向全国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水稻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安全,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为防止盲目拓展播期,通过大田分期播种试验、热量分布及利弊分析,结合发育期及生物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早播早稻一度获得最高分蘖倍率,但收获时以适期播种最终得到最高的有效茎倍数。早播的获得最大总生物量,适期播种获得理想的产量。早播早稻无效分蘖较多;适期播种在产量结构方面表现出优势;晚播早稻在成穗数、单穗结实粒数上不理想;早播早稻管理成本高,遭遇苗期低温、花期暴雨概率大。晚播早稻抽穗灌浆期遭遇高温热害情况多,对叶绿素、光合、稻米品质有不利影响。拓展播期需综合考虑气候变化与反复性带来的风险,以及热量分布对生物总量与产量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3.
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大面积土壤调查研究和多点田间试验,揭示了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成因,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其退化成因是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本身的脆弱性、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因素对生物积累过程的干扰,桉树全树利用方式、耕垦的不适当以及林地养分收支严重失衡。其防治措施是增加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回归林地调落于土壤,应用适当的采伐利用方式和采伐剩余物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4.
春季低温连阴雨、小满寒天气的发生,直接影响到双季早稻播种、育秧和幼穗正常分化,进而影响早稻安全生产及晚稻季节安排。本文分析了南昌县1954-2016年63a春季低温连阴雨、小满寒天气发生情况。结果发现,春季低温连阴雨的发生次数与程度,均呈下降的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小满寒发生的总次数和发生重度小满寒的次数呈显著下降趋势,而轻度小满寒和中度小满寒变化不明显。当前气候变化总体有利于双季稻生产,但为保证早稻的安全生产仍需根据当年实际天气情况进行合理安排。结论可为该区域早稻春季低温灾害的动态评估和早稻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
文章以霍邱县气候变化特征为例,探析了气候对小麦种植产生的影响,相关研究结论可以为小麦农作物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对1996—2005年10个年份的晚稻孕穗至成熟期的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对水稻空壳率和灌浆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对水稻的灌浆速度没有显著影响;灌浆期气温的升高对水稻灌浆速度的增加有显著影响;日最高温度大于或等于30℃的天数对水稻秕粒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但孕穗期至抽穗开花期日最高温度大于或等于30℃的天数对水稻空壳率的影响是极显著的。最后对防御高温危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7.
晚稻寒露风气象灾害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晚稻抽穗初期进行低温控制试验,通过考察晚稻的抽穗进程、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稻谷空壳率的变化,研究了晚稻寒露风的气象灾害指标。结果表明:15~18℃处理1~3 d或19~22℃处理2~5 d对晚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无影响;遭受15~18℃1 d的冷害为轻度,15~18℃2 d以上的冷害为重度;19℃2 d以上的冷害为重度;20℃2~4 d的冷害为中度,20℃5 d以上的冷害为重度;21~22℃2~4 d的冷害为轻度,21~22℃5 d以上的冷害为重度。  相似文献   
38.
对5个地点81个自由授粉家系尾叶桉子代测定3a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与遗传评估,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在家系、地点间和家系与地点交互效应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通过选择确定了44、47、5D、66、68和88号家系为广谱型优系,同时分别选出了适宜5个试点造林区的优系各5个。测试结果对新会大泽尾叶桉种子园实施良种分类定向供种和留优去劣的遗传间伐提供了依据。若根据广谱型和局地型优系桉型分系采种,实施分类定向供种其材积遗传增益为3.37%-10.57%;若对种子园实施留优去劣疏伐,其遗传增益可达6.74%-21.14%。  相似文献   
39.
雷州桉树人工林下土壤磷肥活化效果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不同活化剂处理不同性质的磷肥,对其在玄武岩母质的桉树人工林土壤中的生物效应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玄武岩桉树人工林土壤上,施活化剂处理磷肥均能显著地提高桉树生长量,其中经有机2号活化剂处理后的磷矿粉增加生长量最大,有机活化剂的最适使用农度为5%,(2)玄武岩桉树人工林土壤中的Fe,Mn,与P素有效性关系密切,且在还原条件下的土壤Mn对磷的固定作用更大,Si有利于土壤中P的释放;适量的Ca也有利提高P的活性;(3)供试活化剂不仅可促进难溶P的释放,还可控释水溶性P,使土壤供磷性能平衡;(4)在玄武岩砖红壤-桉树体系中,活化剂对P的促释和控释机理在于通过对土壤Fe,Mn,Al含量的调节而实现对P的活化。  相似文献   
40.
为探索头季稻不同收割方式对再生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017年以黄华占为试验材料,采用20、40、60 cm的留桩高度分别机械和人工收割头季稻。在再生稻的生长过程中,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生产管理,观测再生稻的生长发育状况,成熟时取样考种和收割测产。结果表明,相同的留桩高度无论是人工收割还是机械收割,再生稻的生育期趋于一致;在留桩高度为20~40 cm,留桩高度低的再生稻比留桩高度高的再生稻生育期有偏迟的趋势;从不同头季稻的收割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可以看出,40 cm留桩高度的再生稻有较好的产量表现,其中人工收割留桩高度40 cm的再生稻产量最高,为4 881.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