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篇 |
农学 | 9篇 |
基础科学 | 13篇 |
12篇 | |
综合类 | 58篇 |
农作物 | 3篇 |
水产渔业 | 5篇 |
畜牧兽医 | 38篇 |
园艺 | 12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8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研究糖料蔗等价配方施肥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状况,筛选适合广西来宾市蔗区的施肥配方。以糖料蔗绿色高产高糖为目标,将前期试验筛选的5个施肥配方和常规施肥配方(CK)作为研究对象,选用新台糖22号,采取小区试验与大田示范(表证试验)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各施肥配方处理糖料蔗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广西来宾地区具有推广价值的糖料蔗施肥配方为F2和F5施肥配方,理论产蔗量分别比CK增产5.97和1.80t/hm 2,分别比CK提高6.74%和2.03%;甘蔗蔗糖分分别比CK增加0.18和0.06个百分点;理论产糖量分别比CK增加1.00和0.31t/hm 2,分别比CK提高8.16%和2.53%。总体来看,F2施肥配方优于CK且差异显著,F2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较为均匀,CK施肥配方存在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结合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蔗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氮磷钾施用量和比例合理并注重加施微量元素对提高糖料蔗生产效益有促进作用;F5施肥配方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但F5施肥配方重施生物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可逐步改良和培肥土壤,符合绿色和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大田示范(表证试验)结果与小区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2b蛋白是黄瓜花叶病毒与植物寄主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多功能蛋白。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2b,经酶切、连接将其克隆至带有λcI基因的pBT载体上,构建与λcI基因融合的表达载体pBT-CMV 2b,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 MRF′报告菌株,用IPTG诱导表达黄瓜花叶病毒2b基因。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2b-λcI融合蛋白已成功表达,大小约为38 ku,与预期大小一致。pBT-CMV 2b与空质粒pTRG共转化XL1-Blue MRF′报告菌株,同时以pBT空质粒和pTRG-Gal11p共转化作为对照。结果显示,CMV 2b蛋白未产生自激活作用,从而为利用大肠杆菌双杂交系统筛选与2b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5.
不同施氮量对高产小麦茎蘖消长、花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豫麦49-198和平安8号为供试材料,在河南温县赵堡大田条件下,设置N0、N120、N180、N240、N360kg.hm-2 5个施N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茎蘖消长、产量和小麦花后干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均从分蘖期开始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到拔节期达到最大,之后开始下降。不同处理间豫麦49-198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群体数量差异均不显著,成熟期不同处理群体数量差异显著;而平安8号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不同处理群体数量差异均不显著,拔节期以后不同处理间群体数量差异显著。随氮肥用量增加,不同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提高,干物质积累量豫麦49-198表现为N360>N240>N180>N120>N0,而平安8号表现为N240>N360>N180>N120>N0。豫麦49-198和平安8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积累贡献率分别在N180、N240达到最大,分别为7 448.28kg.hm-2、83.99%和8 177.55kg.hm-2、94.49%,花前积累贡献率则为17.68%、5.51%。籽粒产量豫麦49-198在N180和N240处理最高,分别为8 544.00、8 753.33kg.hm-2;平安8号以N240产量最高,籽粒产量达到8 232.00kg.hm-2。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建议施氮量为180~240kg.hm-2。 相似文献
106.
107.
为了提高活性炭吸附法对橙汁褐变的控制,通过研究活性炭颗粒大小、活性炭添加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橙汁色值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得出最佳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为活性炭颗粒大小为180 μm,每200 mL添加量为11 mg,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1.5 h. 相似文献
108.
109.
为了解裸体异鳔鳅(鱼它)(Xenophysogobio nudicorpa)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规律,以从金沙江采集到的10尾雌鱼(平均体长17.5 cm,体质量22.3 g)、8尾雄鱼(平均体长15.6 cm,体质量17.5 g)作为亲本,分3批次开展了人工繁殖试验,并观察在水温(20.0±0.5)℃下该鱼的胚胎发育情况。试验结果显示:在水温(15.0±0.5)、(18.0±0.5)、(20.0±0.5)℃的条件下催产,催产剂(雌鱼第1针注射LHRH-A3 2μg/kg,第2针注射LHRH-A3 10μg/kg+HCG 1 200 IU/kg+PG 8 mg/kg,间距12 h;雄鱼不注射)的效应时间分别为21、15、14 h,受精率分别为8.5%、76.8%、74.5%。将受精卵在水温(15.0±0.5)℃条件下孵化288 h,大部分仔鱼未能正常出膜;当水温升至(18.0±0.5)℃,大部分仔鱼在孵化168 h后破膜而出,但仍有小部分无法正常出膜;当水温升至(20.0±0.5)℃时,仔鱼正常出膜,且出膜时间缩短至120 h。裸体异鳔鳅(鱼它... 相似文献
110.
利用Quickbird和ETM影像对浙江省绍兴县北部平原220 km2区域内50个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进行研究。通过5种地类斑块共45个景观指数之间、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表明: 在核心区,各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大小受地类斑块相对面积的影响明显; 众多景观指数可分为破碎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形状指数、核心区规模指数、100 m缓冲区相关指数等几类,其中优势斑块和景观总体的破碎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是环境亮温的主要作用因子; 该区景观复杂,景观结构指数对亮温的贡献约占总量的25%,数量结构指数对亮温的贡献约占75%。建立2个亮温多元线性模型,筛选出相应的亮温预测及调控因子组,结果显示在景观斑块数量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地类斑块边界稠密、众多小斑块均匀分布、增温斑块形状狭长、降温斑块形状圆满的村庄更有助于环境降温。在核心区+100,+200,+300 m缓冲区,环境亮温的主导因子变为绿地水体覆盖率,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问题的研究尺度以核心区+100 m缓冲区范围为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