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7篇 |
农学 | 10篇 |
基础科学 | 16篇 |
16篇 | |
综合类 | 74篇 |
农作物 | 7篇 |
水产渔业 | 6篇 |
畜牧兽医 | 47篇 |
园艺 | 16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以编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甘肃省武山县卧龙山项目区初步设计为例,引入“RegionManager 5.5”软件全功能模块对项目辅助规划设计,重点阐述了“RegionManager 5.5”软件全功能模块在水土保持领域辅助规划设计中的特点及优势,通过应用“RegionManager 5.5”软件全功能模块,在提高项目区数据采集精度和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已经成为影响物种进化的重要力量。两栖动物的迁移能力较弱,城市化导致两栖类被完全或部分的隔离,丢失更多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上海市的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的mtDNA Cyt b部分序列进行分析,共扩增出235条序列,获得61个单倍型。研究表明城市区域遗传多样性较低,上海市的金线侧褶蛙分化程度处于中低的水平(Max FST=0.296;Min FST=0.004),各种群之间遗传分化有限。黄浦江及其支流可能作为水上扩散通道,有助于基因交流,各城市公园之间的遗传分化差异并不显著;而长江阻碍了种群之间的交流,城市公园和郊区,以及岛屿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显著。此外,单倍型网络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上海的金线侧褶蛙并没有对应城市化程度形成相应的单系。 相似文献
13.
14.
综合分析了20份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和农艺性状,得出了影响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和高产大豆群体的性状特征,结果表明:大豆的单株无效荚数和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大,分别为0.83、0.77,说明这2个指标受环境的影响大,在遗传性状改良时可作为主要改良的目标性状;大豆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底荚高度、单株有效荚数、单株总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得出单株有效荚数、单株总粒数、株高、百粒重、主茎节数的载荷量较高,分别为0.774、0.766、0.705、0.863和0.661,可作为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高产群体的农艺和产量性状表现为株高高、主茎节数多、底荚高度高、粒重大、单株总粒数和有效荚数多,说明在引进或者选育高产品种时,应首要考虑对这些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16.
糖品分析检测贯穿制糖工业的整个生产加工流程,对原料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生产要求,对生产流程中半成品进行检测可为生产工艺改进提供依据,对成品进行出厂检验可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且在不同工艺流程中针对不同样品有着种类和项目繁多的检测项目。传统糖品分析技术存在着分析时间长、不能实现多项目同时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不够等诸多不足。随着GB13104-2014食糖安全国家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糖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研究分子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原子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色谱(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糖品分析领域的应用进展,对指导糖品成分分析,污染物和添加剂等鉴定分析,保证糖品生产流程高效运行和产品质量安全,以及为更新检验方法和标准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闭蓄态磷是(氢)氧化铁形成的不溶性胶状薄膜包被的铁磷或铝磷等含磷物质的总称,主要存在于热带及亚热带风化程度较高的酸性富铁土壤中,其数量和形态受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闭蓄态磷作为一种植物难以直接利用的磷形态,在土壤磷库中比例较高,影响土壤磷有效性与当季利用率。闭蓄态磷的形成与转化主要受土壤pH、氮磷、水分、有机质(有机酸、生物炭等)、铁、铝、钙、土壤质地、植物以及微生物等影响。人为施肥能够直接导致农田土壤表层的闭蓄态磷含量升高,而随着铁铝氧化物向下迁移土壤深层闭蓄态磷增加更为明显,闭蓄态磷含量与氧化铁含量显著相关。在pH较低条件下,水分以及有机质的增加也可能促进闭蓄态磷的形成。在长期土壤自然发育过程中,闭蓄态磷比例逐渐增加但增长较缓慢。在农田土壤中,闭蓄态磷受高强度集约化种植影响而呈现波动变化且变化速度快,这可能是由于耕地复种指数高、作物较强养分获取能力、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变化或有机无机肥料添加的激发作用。小分子有机酸、植物根系和微生物是活化闭蓄态磷的重要因素,在维持土壤内部磷循环平衡的同时,通过调节土壤水分,有机替代和增强微生物功能等不同农田管理措施,能够实现对闭蓄态磷的活化利用和精准调控。目前闭蓄态磷表征方法主要局限于化学提取,且存在提取不完全和不精确等问题。Chang & Jackson磷分级方法定量闭蓄态磷更符合于目前广泛接受的闭蓄态磷定义。土壤闭蓄态磷的定量方法与形成转化模拟,多元素耦合促进闭蓄态磷形成以及闭蓄态磷活化调控等是潜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19.
为探讨龙葵(Solanum nigrum L.)耐镉(Cd)机理,采用基质培养法,研究了50 μmol·L-1 Cd(CdCl2·2.5H2O)处理120 d对其生长和叶片细胞壁果胶、木质素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NADH-过氧化物酶(NADH-POD)、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和松柏醇过氧化物酶(CAPX)活性以及质外体汁液中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G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d处理显著抑制了龙葵地上和地下部的伸长生长、降低了根的干物质积累(P<0.05),但茎的分枝增多,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细胞壁结合酶NADH-POD、GPOD和CAPX活性以及果胶含量显著增高(P<0.05),而PG活性显著下降(P<0.05),Cx活性和木质素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质外体汁液中H2O2含量显著增加(P<0.05),GPOD和SOD同工酶谱及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CAT同工酶谱带增宽,APX同工酶谱带数增加,二者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说明50 μmol·L-1 Cd较长时间处理龙葵植株,其地上部分生长仍处于良好状态,表现出对Cd毒害的耐性,这与Cd处理后叶片细胞壁果胶含量和结合酶GPOD以及质外体汁液中APX、CAT活性升高有关,推测这是龙葵耐Cd的一种机理。 相似文献
20.
磷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联系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作用的关键元素。对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反应机制的深入认识,有助于了解其在陆地和水环境中的形态、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本文主要综述了磷酸根在常见(土壤)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研究进展。各种分析技术或方法,如OH–释放量分析、Zeta电位分析(电泳迁移率测试)、等温滴定量热法、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X射线吸收光谱、表面络合模型、量子化学计算等,均以不同方式揭示磷酸根在不同矿物体系的吸附机制。磷酸根在矿物(尤其是铁、铝氧化物)表面的吸附通常伴随着水基和羟基的交换。一般认为磷酸根在矿物表面主要形成双齿双核、单齿单核内圈络合物,且受pH的影响较大。pH以及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密度影响内圈络合物的质子化状态。在低pH、高磷浓度、较高反应温度、较长吸附时间,以及弱晶质矿物吸附等条件下矿物表面吸附的磷可在矿物表面转化形成含磷的表面沉淀,造成矿物溶解转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的进一步降低。最后展望了磷酸盐在矿物-水界面吸附有关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