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篇
  42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21.
122.
高羊茅光周期调控基因CONSTANS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坪用型"黔草1号"高羊茅为实验材料,基于多年生黑麦草CONSTANS(CO)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3'RACE和5'RACE方法扩增CO基因。结果表明,从高羊茅中分离出CO基因,命名为FaCON-STANS。经序列分析,cDNA全长1557bp,编码376个氨基酸,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166~1296bp),氨基端具有B-box型锌指结构域,碳端具有CCT(CO,CO-like,TOC1)结构域。进一步的同源性分析表明,Fa-CONSTANS蛋白与禾本科植物的CO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与其它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23.
大穗型玉米组合在贵州西部高海拔地区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三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大穗型玉米新品种pgx-5在贵州西部高海拔地区产量与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及施肥量(N、P、K)等主要栽培因素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Y=54.921 7-0.200 3X1+3.043X2+2.442 2X3-1.612 5X1X2+1.137 5X1X3+0.637 5X2X3-4.199 7X12+0.339 5X22-0.283 6X32,确立了大穗型玉米新品种pgx-5在贵州西部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合理的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播种时期是4月30日,密度为3 500千株/667 m2,施N量为39.97 kg/667 m2;在这一组合措施下,可获得1 4287.14 kg/hm2的最高产量。各因素对大穗型玉米新组合pgx-5产量的影响是:种植密度播种时期施肥量的回归模型,提供该品种在这一地区土壤肥力水平上获得高产高效栽培的最佳优化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124.
野生马蹄金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野生马蹄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从80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9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引物,用于研究21份马蹄金材料,获得如下结果:1)19对引物共扩增出212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1.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56条,平均每对引物8.2条,多态率为73.5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44~0.980,平均值为0.711 2。结果表明,供试马蹄金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对所有材料的聚类分析发现,在GS值为0.78处所有供试材料可聚为3个类群,大部分来源地相同或生态环境相似的材料聚为一类,表明供试材料的聚类和生态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陕西不同历史时期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的小麦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3对SSR引物,对31份陕西不同历史时期育成的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进行微卫星标记位点扫描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38个等位基因变异,变化范围为2~13个,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为4.18个;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变幅为0.110~0.827,平均为0.481。3个基因组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D>B>A,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则为D>A>B。7个部分同源群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1>5=7>3>2>6>4,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6>3>5>2>7>1>4。20世纪90年代育成小麦品种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最高。在遗传相似系数(GS)0.55处,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的31份小麦品种聚为2大类,其中27个品种均被聚在第Ⅱ类,第Ⅱ类在遗传相似系数0.65处又分为5个亚类。【结论】陕西大部分小麦品种的遗传差异较小,近年来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6.
以'黔草1号'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为材料,通过低氮条件下高羊茅的生物学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和氨基酸含量等指标探究低氮条件对高羊茅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低氮胁迫下高羊茅的株高、生物量与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而高羊茅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与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受低氮胁迫诱导...  相似文献   
127.
分析了一个比率依赖的Holling-Tanner捕食者-食饵模型的全局性性态,证明了超临界Hopf分支的存在性.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complement to the study of a ratio-dependent Holling-Tanner model is given. By mathematical analysis, 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 undergoes a supercritical Hopf bifurcation.  相似文献   
128.
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通过对撑绿竹不同施肥时期处理的立竹数、胸径和秆材产量进行比较,寻求撑绿竹最佳的施肥时期.结果表明,在施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1年施用3次(3、8、12月)的处理对产量的提高效应最好,其次是1年施用2次(3、8月),二者均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1年施用1次(3月、8月或12月)对产量的效应较低,经济效益较低.1年施用1次的时候,在12月和3月施用效果较好.在生产实际中,考虑到劳力和费用问题,可以采用在3月和8月追肥2次.  相似文献   
129.
以黄淮海地区的大豆主栽品种豫豆22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15 t/hm~2、10 t/hm~2、5 t/hm~2、0t/hm~2(CK)4个梯度生物黑炭对大豆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5 t/hm~2、10 t/hm~2和5 t/hm~2的大豆产量分别增加了48.51%、37.04%和25.35%;15 t/hm~2、10 t/hm~2和5 t/hm~2的叶片干重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3.22%、28.72%和43.60%;随着黑炭用量的增加,土壤肥力指标增幅越大。因此,生物黑炭可以提升潮土的有机质和土壤速效养分,且土壤肥力指标与大豆产量存在显著的量化关系,可以用来指导大豆施肥。  相似文献   
130.
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s,GSTs)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高羊茅叶片中克隆获得FaGST基因,对其进行酶切位点分析,设计酶切引物,通过Bam HI和PstⅠ双酶切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在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 1300-35 S上,成功构建pCAMBIA 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