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林隙对森林的结构和动态具有重要的影响。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群落类型中,对优势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不同大小林隙内的幼苗和幼树进行统计计算,并与林冠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优势种存在不同的更新策略,即辽东栎主要通过高萌发量来维持其种群的更新,而油松则是通过降低幼苗到幼树过程中的死亡率来维持其种群的更新;林隙面积在20~40m2时油松的自然更新情况最好,而辽东栎在不同大小林隙中的自然更新情况较为复杂;适当的林隙干扰总体上促进了该地区优势种的自然更新,林隙对其更新的促进机制各异;在林隙干扰下,辽东栎和油松在各自占优势群落(辽东栎林和油松林)中的优势地位均没有被对方取代的趋势,所以辽东栎林和油松林会作为该地区的顶级群落和亚顶级群落而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2.
植物群落构建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长久以来这个难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且争议较多。生态位理论或中性理论,或是二者的共同作用,这样的结论在不同的研究中都有印证。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的草地群落为例,对3种不同的草地群落(5a的弃耕地、阴坡和阳坡的草地)进行了野外群落学调查,采用Mantel test和主轴邻距法(PCNM)分析方法,研究了空间地理距离和环境资源差异对于草本植物群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距离和环境差异共同解释了群落组成相似性的79.3%,剔除环境因子的影响,地理距离解释了群落组成相似性的33.8%;而剔除地理距离的影响,环境因子解释了群落组成相似性的14.2%。无论是生态位理论还是中性理论,其在黄土高原草本群落构建过程中都有作用,但中性理论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从林线的概念及特征、林线区域植株的生长动态、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动态和林线附近森林的更新几个方面综述了林线附近植被的结构与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4.
通过加性分配方法,在小样方、样方以及样地3个尺度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油松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格局,揭示了空间尺度在物种多样性评价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大尺度(样地尺度)决定物种丰富度格局,物种丰富度随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样地尺度上的β多样性贡献最大;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格局,小尺度(小样方尺度)决定Shannon多样性格局,其最大贡献来自于小样方尺度上的α多样性。扩散限制和环境筛选都是油松林群落构建的重要过程,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其林下的多样性格局。 相似文献
25.
微生境对辽东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期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实生幼苗个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辽东栎幼苗生长的关键微生境因子。采用典型样线调查法,对子午岭马栏林区1~3龄的辽东栎实生幼苗的生长指标和幼苗所处的微生境变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龄幼苗的株高、基径、芽数目与1、2龄幼苗有显著性差异,随着龄级的增长幼苗的生长率逐渐降低,影响幼苗生长的微生境变量呈增加趋势,对微生境做出响应的生长指标也呈增加趋势,暗示着微生境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枯落物是限制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乔木层的适度遮荫是1、2龄幼苗生长的最佳光照环境,3龄幼苗生长的最佳环境则是林隙,可见辽东栎幼苗要成功定居必须等待林窗的出现。 相似文献
26.
27.
为了促进生态经济林在中国荒漠化地区发展,使其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笔者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生态经济林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生态经济林不仅在治理沙漠、保持水土、改善土壤、恢复生态诸方面能取得巨大的生态效益,而且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收入,获得生态、经济双赢利,是中国恢复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但是,关于生态经济林研究内容还不够广泛,理论研究也比较肤浅,示范推广相对缓慢。今后应开展广泛的研究工作,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使生态经济林为改善环境,增收创汇,造福人类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通过分析荒漠化地区的环境特点以及生态经济林在荒漠化地区的效应和作用,提出了在荒漠化地区建设生态经济林应关注的问题,旨在为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