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5篇 |
农学 | 13篇 |
基础科学 | 22篇 |
11篇 | |
综合类 | 68篇 |
农作物 | 5篇 |
水产渔业 | 6篇 |
畜牧兽医 | 45篇 |
园艺 | 8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0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添加酶和乳酸菌制剂对西藏苇状羊茅和箭筈豌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添加酶、乳酸菌制剂和酶+乳酸菌制剂对苇状羊茅与箭筈豌豆(7∶3)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酶制剂(E)、乳酸菌制剂(LAB)和酶+乳酸菌制剂(E+LAB)4个处理,3个重复,青贮后第7,24,60天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酶或乳酸菌制剂能有效地改善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组合添加进一步提高了乳酸含量和降低了pH值。与对照组和单独添加乳酸菌组相比,在整个青贮过程中无论是酶单独添加还是组合添加都显示较高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最低的氨态氮/总氮。这说明酶和乳酸菌制剂组合添加对改善青贮发酵品质有叠加效应。综上所述,酶和乳酸菌制剂组合添加能更好的改善苇状羊茅和箭筈豌豆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43.
论生态产业与农村资源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GDP的环境成本巨大,发展生态产业是发挥农村资源优势,解决农村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出路。生态产业是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生态产业包括一般意义上生态农业和广义的生态产业。目前,我国发展生态产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自然资源条件、环境质量、市场消费和科技供给等方面。我国生态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生态农业、绿化产业、生态观光休闲业、生态工业园、生态社区与人居环境,以及生态产业产品的营销与贸易。 相似文献
144.
为比较全面地了解食用菌病害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采用文献计量法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出1980—2020年3442篇文献,分析其发文趋势、文献类型、文献分布、作者、出版物、共被引分析、文献网络共现等,揭示了近40年全球食用菌病害领域的研究趋势、热点,为今后食用菌病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研究领域文献类型以研究报告、综述、会议论文为主。食用菌病害研究排名前3的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韩国。发文最多的期刊为《国际药用食用菌》。全球食用菌病害文献总被引75 439次,平均单篇被引21.9次,被引次数逐年增加。文献网络共现分析结果表明,食用菌病害在双孢蘑菇、平菇上的研究较多,文献报道的病害种类集中于真菌类病害、细菌类病害以及病害的综合防控。未来,运用分子生物学开展致病机制研究,抗病性品种选育,食用菌病害生物防治以及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病害的鉴定将是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5.
146.
研究不同世代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变化规律及杂种优势表现,确定最佳配合力测定时期,可以为玉米早代选择和缩短育种进程提供理论参考。将2个群体早中晚3个不同世代18个选系(每个世代3个选系)和4个测验种(每个群体2个测验种),按NCII试验设计组配36个杂交组合,对各世代抽丝期、株高、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及产量配合力变化规律和杂种优势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世代的增加,不同世代配合力间变幅逐渐减小,趋于稳定,S1~S3世代是自交系严重分离,S3~S5自交系从分离走向稳定,S3是配合力测定的最佳时期,应该结合自交系自身表现进行选系,进一步增加选系的准确性。S3与S5世代间超标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育种过程中可以通过S3世代组合的杂种优势预测S5世代组合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47.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经济社会系统的变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定期开展区域性碳排放量研究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河南省近20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数据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承载力数据,对近年来碳排放量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LMD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因素分解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对碳排放驱动因素以及与经济耦合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从2000年至2020年,河南省碳排放量呈现“先急后缓”的增长状态,在2012年后增加量开始减少并逐渐趋于稳定。(2)整体上,经济产出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碳排放起促进作用;与之相反,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和能源消费结构效应抑制了碳排放,经济产出效应的影响在减少,能源消费强度效应的影响在增加。(3)由Tapio脱钩模型分析得出,河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以弱脱钩为主,脱钩指数逐年减小,逐步向强脱钩状态迈进。总的来说,从2000年至2020年河南省碳排放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新能源的消费比重、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对该地区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