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采用药剂蘸浆造林的方法比较了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和多效抗旱驱鼠剂(RPA)的油松造林效果。结果表明,定植当年干旱、鼢鼠和草兔致死率占总致死的比例为85.8%~87.9%、10.4%~11.9%和0.7%~1.4%;定植3 a三者分别占65.5%~77.7%、12.8%~22.5%和7.9%~10.7%。NPA蘸浆造林定植当年对干旱、鼢鼠和草兔的预防效果为65.2%~73.0%、95.3%~100.0%和100.0%,RPA为52.9%~55.9%、91.1%~100.0%和100.0%。定植3 a时,NPA的预防效果为76.0%~78.2%、94.0%~98.8%和92.8%~100.0%,RPA为65.7%~67.5%、90.6%~93.9%和91.0%~93.6%。说明使用150倍NPA和RPA蘸浆造林能显著提高油松的抗旱能力,降低鼢鼠和草兔的危害,且NPA的整体效果优于RPA。  相似文献   
42.
不同整地方式对鼢鼠危害油松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和鼠害是造林初期决定林木保存率的关键因素。鼢鼠对定植1~10 a的油松被害死亡率介于25.0%~91.4%。如何将生态调控原理与抗逆造林相结合,从造林源头预防鼢鼠对林木危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穴状整地为对照,研究了深坑整地和水平沟整地造林后鼢鼠与油松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造林初期鼢鼠密度上升,深坑整地试验区定植2 a时最高,水平沟整地3 a时最高,两者年均鼢鼠封洞率分别为12.5%±0.9%和9.6%±0.7%,时序动态遵从Cubic-模型。试验期内,穴状整地均有林木被害和死亡;深坑整地被害期为定植2 a后,致死期在定植后4~5 a;水平沟分别为定植后1 a和定植后2~4 a。深坑整地和水平沟整地累年被害率为1.6%±0.2%和9.9%±1.1%,对应的穴状整地为55.7%±2.3%和52.3%±7.7%;两者累年致死率分别0.5%±0.2%和2.6%±0.8%,穴状整地为39.9%±3.9%和22.7%±1.5%;处理与穴状整地差异极显著(p=0.000)。深坑整地试验区,两者年均被害死亡率分别为33.3%±16.7%和67.3%±2.8%;水平沟整地试验区为19.0%±3.8%和54.4%±1.5%,处理与穴状整地差异极显著(p=0.000)。2个试验区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被害预防效果分别为96.8%±1.0%和73.6%±3.2%,差异极显著(p=0.000);综合致死预防效果95.9%±3.6%和90.7%±4.4%,差异不显著(p=0.333);2试验区的综合被害死亡预防效果分别为63.9%±21.8%和70.7%±12.6%,差异不显著(p=0.296)。深坑整地抗逆指数逐年下降,年均12.6%±4.4%,累年75.4%±1.8%;水平沟整地定植当年的抗逆指数为负值,3 a时抗逆性最强,年均9.5%±0.6%,累年57.0%±3.3%。两者累年抗逆作用差异极显著(p=0.000),年均差异不显著(p=0.722)。表明深坑整地和水平沟整地对鼢鼠危害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提高林木抗逆性,降低自然死亡率。  相似文献   
43.
采用模拟蘸浆造林方法,比较了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和多效抗旱驱鼠剂(RPA)对侧柏苗木的抗旱促长的效果。结果表明:NPA、RPA和对照的保存率、苗高、地径和根长年净生长量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符合Quadratic-模型;其中,NPA对保存率、苗高、地径、根长、相对苗高和根茎比的增益指数依次为10.8%±3.9%、48.5%±1.0%、90.7%±1.2%、13.76%±0.28%、-21.4%±0.6%和-24.03%±0.55%;RPA分别为7.1%±3.8%、50.9%±1.8%、62.1%±0.7%、11.88%±0.93%、-6.9%±1.2%和-25.78%±0.67%。证明采用150倍NPA和RPA水溶液进行蘸浆造林能显著地提高侧柏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其中,NPA的增益效果高于RPA,而在土壤缺水条件下,2种差异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4.
银杏大蚕蛾的灾变规律与控灾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近年来在陕南山区严重成灾,该虫1 a发生1代,以卵在核桃、板栗等树干裂缝中越冬;4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幼虫危害期.人工摘除虫茧、捕杀1~3龄幼虫、3龄幼虫前于树冠喷洒苏云金杆菌、灭幼脲等药剂均可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黄土高原次改林林地鼢鼠繁殖参数与林下10种主要草本植物的关系,研究表明:次改初期,林下植被基本保持原次生林的特点,鼢鼠喜食的阳性植物在林内呈块状分布.林地鼢鼠雌雄比小,雌鼠怀孕率低,胎仔数少,种群繁殖能力较弱.随着鼢鼠喜食植物逐渐扩散,盖度和组成比显著增加,鼢鼠雌雄比逐渐增大,雌鼠怀孕率逐渐提高,胎仔数增加,种群繁殖能力显著增强.随着林地郁闭度的增加,鼢鼠喜食的植物逐渐从原来的生态位退出,鼢鼠种群雌雄比、雌鼠怀孕率、平均胎仔数和繁殖指数下降,繁殖能力降低,种群出现了衰退的迹象.造成鼢鼠繁殖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林下草本植被时雌鼠平均胎仔数的影响.在林下草本植物中,影响鼢鼠繁殖强度的主要是二裂委陵菜、委陵菜和苦荬菜,其次是糙隐子草和白羊草.二裂委陵菜、委陵菜和苦荬菜的分布频度与胎仔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达乌里胡枝子的分布频度与胎仔数呈显著负相关;二裂委陵菜和委陵菜的盖度与胎仔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苦荬菜、长芒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盖度与胎仔数呈显著正相关,糙隐子草的盖度与胎仔数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白羊草的盖度与胎仔数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6.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生物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56个放线菌菌株中,利用抑菌圈的大小比较筛选了7个对猕猴桃溃疡病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a具有颉颃作用的菌株,并进行了初步鉴定.用其中3个菌株进行了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22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7.
苹果蠹蛾入侵陕西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重要的蛀果害虫之一,属国际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该虫在我国新疆、甘肃两省(区)的部分地区分布,陕西省与苹果蠹蛾疫区毗邻,气候条件属苹果蠹蛾适生区,随着农产品频繁调运,已加快了向东传播蔓延的速度,严重威胁到果业安全。本文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方法,对苹果蠹蛾传入陕西的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做出了综合评价,并提出监测预防和检疫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