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10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麦穗鱼鳍条组织培养及染色体Ag—NORs和C-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探索了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鳍组织细胞短期培养方法,同时对其染色体Ag-NORs和C-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麦穗鱼鳍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EM培养基,细胞在组织块贴壁后第6天迁出,经传代后细胞形态呈成纤维状;2)其染色体具有1对Ag-NORs,位于第23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其NORs具多态性,未见Ag-NORs联合现象;3)其染色体C-带主要为端粒和着丝点C-带,少数为居间C-带,其中第23对染色体的短臂大部分呈现C-带强阳性,与Ag-NORs区域对应。  相似文献   
102.
虾夷扇贝为大型冷水性、高盐贝类.原产于日本、俄罗斯千岛群岛南部水域、日本北海道及本州北部.自然分布于盐度较高,无淡水注入的底质坚硬,淤沙少和水深不超过40 m的沿岸海区.生长温度范围5~20℃,15℃左右为最适宜生长温度,低于5℃生长缓慢,到0℃时运动急剧变慢直至停止;水温升高到23℃时生活能力逐渐减弱,超过25℃以后运动很快就会停滞.对盐度的适宜范围24‰~40‰,盐度不可低于24‰.  相似文献   
10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2±0.01)g的黄颡鱼8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中添加100、300、500、700 mg/kg谷胱甘肽的试验饲料。饲养56 d后,利用氯化铵进行氨氮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谷胱甘肽添加量的增加,黄颡鱼的增重、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在添加量为3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且100~500 mg/kg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饲料系数、肥满度和肝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300~700 mg/kg组全鱼粗蛋白质和100~700 mg/kg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3)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黄颡鱼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尿素氮含量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4)氨氮应激后,试验组黄颡鱼死亡时间较对照组延迟,96 h时,各试验组黄颡鱼累积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100和300 mg/kg组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可以提高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全鱼体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及抗氨氮应激能力。利用二次回归方程拟合特定生长率和谷胱甘肽添加量,得出谷胱甘肽在黄颡鱼幼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57.69 mg/kg。  相似文献   
104.
优良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昌7-2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申为民  王卫民  赵爱莲  张太平 《种子》2004,23(12):73-74,76
昌7-2优良的特征特性及以其作亲本组配的杂交种安玉五号、郑单958、济单七号等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已使昌7-2成为河南省乃至黄淮海继黄早四和478之后又一利用频率最高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105.
近太湖新银鱼个体虽小 ,生命周期只有 1年 ,但它却在湖北省徐家河水库成为最大的鱼类优势种群 ,形成较大的生产量 ,这是它所具有的独特生物学特性而决定的。经过多年研究 ,特别是通过对1 995年 5月至 1 996年 4月每月采的近太湖新银鱼的样本分析和研究发现 ,与同时生活在该水库的其它硬骨鱼类相比 ,近太湖新银鱼在繁殖方面表现出广泛的繁殖策略。主要表现为 :生殖腺成熟发育时间短 ,完成卵黄沉积的大生长期只需 50d左右 ;繁殖季节早 ,最早的繁殖时间为每年的 2~ 3月 ,繁殖高峰期为 4月中旬 ;繁殖力高 ,单位体重的怀卵量高出该水库其它鱼类 ,平均相对怀卵量为 4 40~ 1 2 2 3粒 /g ;繁殖周期短 ,仔鱼孵出后经过 1 0月即可成熟产卵  相似文献   
106.
107.
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团头鲂的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团头鲂的3个种质资源区(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群体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对可数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团头鲂群体在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胸鳍鳍条数以及臀鳍鳍条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体长作为协变量对可量性状进行的协方差分析显示,3个团头鲂群体在全长、体高、头长、头宽、尾柄长、尾柄高、背前区长和腹鳍前长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可量性状建立判别函数以及对可量性状平均值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梁子湖团头鲂与鄱阳湖团头鲂在外部形态上更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9.78%、22.63%和6.53%,累计贡献率为68.95%。多元统计分析显示梁子湖群体和淤泥湖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大,而梁子湖和鄱阳湖的比较相似。通过计算变异系数,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它们的形态差异是种内不同地理种群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8.
斑点叉尾鮰病毒ORF6基因的高效可溶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林  王卫民  王敏  李莉娟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5):1001-1003,1048
利用GST融合基因表达系统表达GST-GP6融合蛋白,以质粒pMD19-T-ORF6为模板,扩增出ORF6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4T-2,将所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4T-2-ORF6转化E.coli ER2566,并诱导表达,采用GST蛋白纯化系统进行纯化,所得产物进行10%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细胞经诱导高效表达出约42kD蛋白,其分子量与GST-GP6融合蛋白相符,表达产物以可溶的形式存在。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融合蛋白能够与斑点叉尾鮰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9.
为了判断导致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发病死亡的原因,本研究从发病濒死的罗氏沼虾中,分离了一株具有生长优势的菌株,对分离菌株的溶血性、革兰氏染色、形态学、生理生化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氧化酶、阿拉伯糖、葡萄糖产酸、蛋白胨水、精氨酸水解酶、明胶、苯丙氨酸为阳性,并对该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进行了测序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该分离菌株与豚鼠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其亲缘关系较近,综合该分离菌株理化性质和序列分析结果,可判断该分离菌株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登录号MN736843)。以注射法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证明了该分离菌株对罗氏沼虾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头孢曲松、氯霉素、氟苯尼考、四环素、多西环素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1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红霉素、阿奇霉素、新生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8种药物耐药。本研究实验结果为罗氏沼虾豚鼠气单胞菌的病原鉴定及药物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属广温广盐性、一年生暖水性大型洄游虾类。每年秋末冬初,便开始越冬洄游,自渤海湾到黄海东南部深海区越冬,翌年春北上,形成产卵洄游。中国对虾一般4月下旬开始产卵,怀卵量30万~100万粒,雌虾产卵后大部分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