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05年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袭击了八桂大地,广西军民众志成城,共抗洪魔,取得了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正当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时,另一场生物灾害——蝗灾也悄然降临。面对灾害,全区上下尤其是桂中人民发扬抗洪精神,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同仇敌忾,再接再厉,在桂中腹地演绎了一场几乎完美的蝗虫歼灭战,确保了“飞蝗不起飞成灾”,取得东亚飞蝗防治工作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52.
<正>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民族安全,二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广西农业生物灾害发生日趋严  相似文献   
53.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广西农业生物灾害管理实践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广西农业生物灾害具有危机的三个明显特征,属于危机管理,广西在应对生物灾害管理方面有六点基本经验:一是科学发展,思路清晰是统领;二是政府主导,公共植保是根本;三是属地管理,创新机制是核心;四是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是关键;五是迅速决策,统一指挥是保证;六是广泛动员,群防群治是基础。  相似文献   
54.
【目的】明确在广西地区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幼虫在抛秧与插秧2种移栽方式下的空间分布型及适宜的抽样技术,为稻水象甲虫情调查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抛秧田和插秧田稻水象甲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并比较五点法、平行线法、双对角线法、棋盘法和Z字形法抽样技术。【结果】 2种移栽方式稻田中稻水象甲幼虫均呈密度依赖性的负二项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栽培方式的改变不影响稻水象甲幼虫空间分布型的性质。建立的基于Iwao的抛秧田和插秧田稻水象甲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分别为N=t2 (2.256/m+0.240)/D2N=t2 (4.878/m+0.126)/D2。抛秧和插秧移栽方式下水稻田稻水象甲幼虫田间调查的变异系数均以双对角线取样法最小,分别为63.048 8%和84.796 0%。【结论】稻水象甲幼虫在抛秧和插秧田中呈负二项聚集分布,且为环境因素及稻水象甲幼虫自身特性共同引起;2种移栽方式均以双对角线抽样法为最适宜的抽样方式。  相似文献   
55.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是十六大报告对新阶段农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中央提出的现阶段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广西根据区域实际,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确立了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信息农业为手段,以品牌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思路。随着广西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植保防灾减灾的安全保障任务日趋繁重。  相似文献   
56.
通过建设植保防灾展示区、防治技术展示区、防治药剂展示区、施药技术展示区、农药对生态的影响展示区、防治服务创新区、植保技术发展方向区7大区,展示植保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展示各种防治技术、农药品种、稻-灯-鱼、稻田养鸭等农业模式及施药方法、药剂对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植物保护为农业保驾护航 ,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 2 0余年来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 ,我区植保部门立足本职 ,始终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开展工作 ,为我区各个历史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阶段 ,广西植保工作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 ,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 ,也涌现了一批植保工作的先进典范 ,灵山县植…  相似文献   
58.
通过调查冰冻灾后柑桔木虱的死亡率,掌握了各区域柑桔木虱越冬后的虫情,提出了灾后柑桔木虱防治对策。广西冰冻灾后有虫面积为1.833万hm2,占柑桔种植面积的8.3%,同比减少3.217万hm2,虫口密度同比减少86.4%~192.0%。其中桂北柑桔木虱平均死亡率达85%,桂中柑桔木虱平均死亡率为54%,桂南柑桔木虱平均死亡率为34%,同比均显著提高,桂北部分县域死亡率达100%。文章还探讨了自然条件下柑桔木虱越冬死亡率与温度的关系,对以后科学开展春梢期间柑桔木虱的防治,做好柑桔黄龙病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9.
通过调查冰冻灾后柑桔木虱的死亡率,掌握了各区域柑桔木虱越冬后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灾后柑桔木虱的防治对策。2008年年初,广西冰冻灾后有虫面积为1.83ha,占柑桔种植面积的8.3%,较2007年减少3.22ha,虫口密度减少86.4%~192.0%。其中桂北柑桔木虱平均死亡率达85%,桂中的平均死亡率为54%,桂南的平均死亡率为34%,死亡率较2007年均明显提高,桂北部分县域死亡率达100%。文章还探讨了自然条件下柑桔木虱越冬死亡率与温度的关系,对今后科学开展春梢期间柑桔木虱的防治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
1986年12月2日至7日中国植保学会、植病学会和全国植保总站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多年预测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以作物为对象,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一运用植病流行、昆虫生态、气象、生物数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以生态系统的系统动态和统一的思想、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和演变的思想指导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