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被喻为“中国的黄金海岸”的福建省沿海,座座渔村宛如嵌在一条蜿蜒曲折的宝带上的一串明珠,灿烂夺目,惹人喜爱。1982年,胡耀邦同志曾兴致勃勃地视察了闽江口畔的两个渔村,其中一个是获得“捕鱼将军”美称、被誉为闽江口畔一明珠的东升渔村。  相似文献   
82.
禽粪有机肥对土壤锌积累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畜禽粪便有机肥中Zn含量普遍偏高的状况,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开展了鸡粪和鸭粪的施用对土壤Zn积累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鸡粪和鸭粪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Zn含量、有效Zn含量均趋于上升趋势.有机肥鸡粪和鸭粪的施用量与土壤全Zn含量、有效Zn含量的关系均分别符合二次型曲线和线性模型.检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3.
黄河口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在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下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是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地区。该文以黄河口垦利县为研究区,选用1989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及2011年5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获取各时相土地利用信息,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相关模型,分析了研究区20余年来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旱地、林草地面积减少和建设用地、水域、盐荒地、滩涂面积的大幅增加。2000年之前总体土地利用变化程度高于后期,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河流水面、水域及建设用地表现较明显。研究时段内旱地、盐荒地、水田、建设用地重心均向西南方向迁移,林草地、河流水面、滩涂重心则向东北方向迁移,水域重心转向西南,但整体地域分布特点变化不大。蒸降比大、偏砂质地土壤、地下水埋深浅且矿化度高、黄河断流等气候水文因素是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导自然驱动,人类不合理的农业开发活动是主要人为驱动。该研究为黄河口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的利用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滨海光谱混淆区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遥感分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滨海光谱混淆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获取是遥感信息提取的难点之一,该研究选择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研究区,采用2007年3月11日陆地卫星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遥感分类技术,通过影像分割和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进行提取,并将分类结果与传统的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面向对象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精度达到84.83%,比基于像元的最大似然法和波谱角法分别提高了5.94%和19.53%,且有效避免了椒盐现象。说明面向对象的图像分类方法明显提高了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和分类效率,为滨海光谱混淆区土地利用信息的快速、准确提取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5.
王凌  郭爱玲  齐小保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332-1333,1364
从认知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优生导师制培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阐述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得到提升,科研产出增多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加强。  相似文献   
86.
河北省平原地区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镉环境安全性预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与GIS制图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对河北省平原地区无公害蔬菜基地未来20年土壤镉的安全性进行预测预警。结果表明:河北省平原地区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中的镉,以大气干湿沉降为最主要的外源输入方式,其贡献率达66.36%。镉元素输出通量中以根菜类蔬菜为最高,叶菜类次之,果菜类蔬菜输出通量最低。通过对区内土壤镉累积量的预测,未来20年河北省平原地区无公害蔬菜基地土壤镉累积含量预测值仍符合现行国标(GB/T 18407.1—2001)要求,但20年后研究区内表层土壤中镉元素含量升幅明显,以每10年高于30%的速度累积,20年后是目前含量的1.6倍,累积量明显增加的区域集中在河北中东部地区,且露地蔬菜种植区土壤镉的净增量是设施蔬菜种植区3.7倍。说明河北省露地蔬菜土壤中由大气干湿沉降输入的镉元素对无公害蔬菜产地构成潜在威胁,需对现行生产加以严格的动态监测管理及污染源头控制,并针对预测含量高的区域进行不同蔬菜种植模式(露地或设施)的区域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87.
[目的]调查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变化。[方法]2006~2010年连续5年在河北省11个地区采集2 550个地下水样品,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定硝态氮含量。[结果]河北省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变幅为0~203.06 mg/L,平均为8.02 mg/L。以不同作物种植类型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率(〉10 mg/L)比较,春玉米〉菜地〉小麦玉米〉其他〉果树〉棉花。地下水硝态氮平均含量以及超标率随着地下水埋深加深而明显降低,埋深大于100 m地下水最好,30~100 m次之,最差的是地下水埋深小于30 m。[结论]按照我国饮用水标准,河北省地下水硝态氮超标率为9.37%,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低于5 mg/L的优良饮用水占总样品的57.69%,基本符合我国饮用水质量标准(Ⅲ类≤20 mg/L)。  相似文献   
88.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面粉中细菌总数的方法。[方法]采用优化的ATP生物发光法检测面粉中的细菌总数,考察D-荧光素(Ln)浓度、萤火虫荧光素酶(FL)浓度、Mg2+浓度对生物发光反应的影响。[结果]Ln浓度为70 mg/L,FL浓度为50 mg/L,Mg2+浓度为0.250 0 mmol/L时,ATP生物发光法的测定结果较理想。该法最低检测细菌总数为1.0×103cfu/ml,与传统的平板计数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RSD为4.0%。[结论]优化的ATP生物发光法成本低、操作简便、反应迅速、准确可靠,能快速检测出食品中的细菌总数。  相似文献   
89.
针对岗南水库水体中度富营养化的现状,在保证作物稳产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农田养分流失是降低农田面源污染、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必由之路。以氮平衡原理研究氮素的盈余或亏缺,开展了不同水肥组合对岗南水库周边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中氮素淋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岗南水库周边旱地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施氮量、施肥类型和灌水共同影响了硝态氮向深层的淋失,且施氮效应大于灌水效应。除不施氮的对照处理以外,其他水肥组合的土壤氮素均有盈余,淋失到140 cm以下的硝态氮量在35.23~212.53 kg/(hm2· a)。推荐环境友好水肥组合为缓控释肥的精确施用处理N控W2,比农民习惯施肥量的处理N2W2氮素淋失量减少141.19 kg/(hm2· a),减少了80%。通过合理施肥与灌溉能有效降低岗南水库周边旱地小麦-玉米农区氮素淋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硝酸盐对地下水的威胁,对于保护石家庄珍贵的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
原位化学固定被认为是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行之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方法。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有机、无机单一钝化剂和有机-无机复合钝化剂以及培养时间对污染土壤中Cd和Pb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钝化剂及组合处理的Pb和Cd钝化效果有明显差异,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有一定的波动。单一钝化剂处理的Cd平均钝化效果为-2.80%~28.32%,其中,石灰处理效果最好,且其钝化效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强;复合钝化剂处理的Cd平均钝化效果为1.81%~40.33%,其中,木醋液+石灰处理效果最好。单一钝化剂处理的Ph平均钝化效果为-3.65%~59.18%,其中,磷矿粉处理效果最好;复合钝化剂处理的Pb平均钝化效果为4.55%~79.59%,其中,活性炭+磷矿粉、菌渣+磷矿粉处理效果较好,Pb平均钝化效果分别为79.59%和74.23%。有机-无机复合钝化剂对土壤Cd和Pb的钝化效果优于有机、无机单一钝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