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开展云南野生月季花抗虫物质总黄酮含量的研究,为更好地利用云南野生月季种质资源和月季抗虫新品种的选育打下一定基础。[方法]以云南野生月季花为材料,采用微波辅助萃取(MAE)、分光光度法测定野生月季花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研究确定了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月季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为:使用60%乙醇,在液固比40∶1条件下,以255 W的功率微波辐射5m in。所得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1.32%(n=6),回收率在97.3%~102.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稳定性好,可广泛用于各种作物中抗虫黄酮类物质含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42.
43.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省分布的8个大花香水月季天然居群遗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用的12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0个,占总条带数的97.22%;在物种水平上,总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香农指数(J)分别为... 相似文献
44.
45.
离体胚培救技术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离体胚培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百合的育种工作中,胚培救技术的应用是获得远缘杂交后代的关键因素。就国内外关于百合胚培救技术的应用,着重分析了不同杂交组合基因型、不同胚龄败育胚的培养方法、不同培养条件等因素对胚培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蚜虫是植物主要的害虫之一,对植物的危害非常严重,同时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用于防治蚜虫的手段,主要有化学防治和培育抗蚜新品种,其中化学防治较为普遍,但培育植物抗蚜新品种更具有长远价值,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天敌防治可作为植物防治蚜虫的辅助措施,植物基因工程防治将是一条有效的防治蚜虫途径。对植物蚜虫特征、危害症状、发生条件及规律、危害机制、防治措施、植物抗蚜性及抗蚜鉴定、抗蚜基因及其表达等方面研究情况进行概述,可为植物抗蚜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植物抗蚜分子育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7.
48.
低温预处理对花毛茛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其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1):50-52
以花毛茛杂交种子为材料,研究在(–1±0.2)、(2±0.2)、(5±0.2)℃条件下分别冷贮15、30、45d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对花毛茛种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T1t2预处理的种子萌发效果最显著(P0.01),萌芽势提高了37.70%,萌芽率提高了21.60%,种子活力指数增强了0.36. 相似文献
49.
不同物种Mlo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了从藻类到高等植物Mlo基因的CDS序列,并对该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氨基酸功能结构及分子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5条基因序列共检测到57个多态位点,生成70个单倍型.物种间及物种内Mlo基因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态性;氨基酸结构域分析发现,20个物种含有一段特定的Mlo结构域,其中低等植物的跨膜螺旋区域(1~5)明显比高等植物的跨膜螺旋区域(6~8)少;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不同物种的聚类情况与植物学分类系统基本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lo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确定该基因作为分子标记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0.
云南峨眉蔷薇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数量上分析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天然居群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的变异,对分布在云南的9个峨眉蔷薇天然居群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1个性状群体间和群体内的F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峨眉蔷薇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着极其丰富的变异.11个性状群体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3.55 %,群体间变异(50.65 %)大于群体内变异(17.81 %),说明群体间变异是峨眉蔷薇表型性状的主要变异来源.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天然群体可以划分为3类,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关系与群体采种点的生态地理位关系基本上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