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以腐蹄病A型节瘤拟杆菌染色体DNA为模板,根据设计的上、下游引物进行PCR反应,扩增出了大小约0.78kb的基因片段,用T4DNA连接酶将PCR产物与pGEM-T-Easy载体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并以EcoRV和SalI双酶切重组质粒鉴定目的基因的插入方向。经序列测定,克隆的目的基因片段为Pili基因。  相似文献   
32.
彭会  王克坚 《福建水产》2016,(3):254-262
抗菌肽的发现与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抗菌肽是一类生物体中普遍存在并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被科学家誉为"天然抗生素"。海洋动物抗菌肽是鱼、虾、蟹、贝等海洋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环境中对于防御外源病原菌的入侵起到重要作用。海洋抗菌肽的研发与应用,不仅具有重要的医学开发价值,也是减少抗生素污染、实现海水健康养殖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以鱼类抗菌肽和甲壳类抗菌肽为例,从抗菌肽的来源与分类、结构特点以及生物学活性等方面,简要概述近年来海洋鱼类和甲壳类抗菌肽的一些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在建立节瘤拟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将PCR方法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PCR检测发现制约PCR直接检测临床样品检出率的主要因素是临床样品中细菌外的抑制物;采自趾叉皮炎的临床样品16份pCR检测呈阳性,趾叉皮炎是腐蹄病的初期感染症状;而其它蹄病后期症状临床样品PCR检测均为阴性,表明PCR检测方法适宜腐蹄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4.
从绵羊血中分离白细胞,提取绵羊白细胞RNA,利用RT-PCR、PCR扩增绵羊白细胞介素2(OvineIL-2)基因。将OvineIL-2PCR产物与TE载体定向连接,用SaLI和BamHI双酶切重组TE,利用低溶点胶回收500bp大小的片段;将其补平后与PPSD质粒连接,用EcoRI酶切鉴定,找出正向连接重组质粒。用BamHI酶切重组PPSD质粒,低熔点胶回收2500bp大小的片段;将其与经BamHI酶切去磷酸化的PME290表达质粒连接,筛选出阳性重组PME290,即为OvineIL-2基因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35.
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94免疫原对鹿的初步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将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94厌氧培养后,裂解制备抗原,与等量福氏完全佐剂混合,制备乳化佐剂胺苗。将疫苗分别接种4头不同年龄的健康成年鹿(每头接种4ml)。3头鹿作为对照组。接种前,静脉采血,进行对流免疫电泳检查。30天后,分别用150-400亿菌感染试验动物,然后混群饲养观察,并定期采血检查被免鹿血清中抗体消长变化。结果对照组鹿分别于3个月后开始现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免疫组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6个月仍表现临床健康。4头免疫鹿6个月时都能检测到血清抗体,3头免疫鹿血清抗体可维持到7个月后。试验表明。试验表明,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94疫苗接种鹿后,可刺激鹿产生很好的免疫力,从而通过本动物初步证明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94免疫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用于制备坏死杆菌病疫苗。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在建立节瘤拟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将PCR方法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PCR检测发现制约PCR直接检测临床样品检出率的主要因素是临床样品中细菌外的抑制物;采自趾叉皮炎的临床样品16份PCR检测呈阳性,趾叉皮炎是腐蹄病的初期感染症状;而其它蹄病后期症状临床样品PCR检测均为阴性,表明PC R检测方法适宜腐蹄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7.
用PCR技术从腐蹄病C型节瘤拟杆菌克隆出具有免疫保护性抗原0.85kb纤毛蛋白基因(pili基因),利用该基因构建了纤毛蛋白基因表达载体。提取C型节瘤拟杆菌染色体DNA;用所设计的专一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出pili基因;将pili基因克隆于TE载体,TE-pili重组质粒pili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正确,用EcoRI酶切,低熔点胶回收pili基因片段,经klenow补平后,用T4DNA连接酶将其与中间载体pPLλ连接,将pili基因克隆于pPLλ载体,经BamHI、BamHI HindⅢ、Dral酶切鉴定pili基因正向插入pPLλ载体;扩增pPLλ-pili重组质粒,用BamHI酶切出2.1kb大小片段,回收后,与PME290表达质粒连接,转化宿主细胞PAK/2pfs中,对获得的重组质粒用BamHI酶切,出现2.1kb大小的带,证明含有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38.
根据腐蹄病节瘤拟杆菌毒力菌株具有溶解弹性硬蛋白的特性,利用弹性硬蛋白培养基建立了弹性硬蛋白溶解试验,以鉴别节瘤拟杆菌强毒株。试验表明,将不同毒力的菌株同时接种于弹性硬蛋白培养基,蛋白溶解带出现的时间和宽度都显著不同,强毒株大多在7d内,少部分在7~11d内均出现一条明显的蛋白溶解带;而弱毒株在21d内基本上未见蛋白溶解带出现。  相似文献   
39.
随着茸鹿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如何提高茸鹿生产的经济效益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降低茸鹿的死亡率是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环节。现将我国12个省区26个茸鹿养殖场的茸鹿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指出了引起成年鹿和幼鹿死亡的主要疾病以及鹿常见病的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40.
鹿坏死杆菌病病原分离培养的适宜厌氧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迄今未见有关鹿坏死杆菌病的研究报道。本文在试验基础上对鹿坏死杆菌病病料运送及其病原分离培养的厌氧条件进行了选择,为鹿坏死杆菌病的深入研究建立了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