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9篇
  5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最大的碳库,对维持全球气候稳定,减缓温室效应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河南省主要森林的植被碳密度及碳储量,以遥感影像(MODIS13Q1)和气象数据为基础,利用CASA模型及植物枯损模型,对河南省2000、2005、2010、2015、2019年(以9月为例)主要森林区域的碳密度及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19年,森林区域碳密度平均值为35.21~49.56 t/hm2,碳密度增加与减少的变化趋势面积比为2.52;主要森林区域植被碳储量整体呈现出增加趋势,由2000年的630 962.48 t增加到2019年的716 805.06 t, 2000—2019年碳储量净增加85 842.48 t,平均增长速率为4 292.129 t·a-1;不同植被类型中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阔叶林、灌从、针叶林、草丛、混交林。其中阔叶林碳储量最大,平均占总碳储量的比例为68.52%,混交林占比最少,仅为2.42%;不同植被类型的碳密度平均值每年从大到小排列总体表现为:落叶阔叶林、混交林、草丛...  相似文献   
292.
为了制定合理的育种计划,对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7-163S’特征特性及基因型进行解析。以‘7-163S’及其配制组合或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使用基因组测序和RiceNavi数据库解析‘7-163S’的基因型。结果表明,‘7-163S’农艺性状优异,可繁性好,育性起点温度低、中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已育成4个品种或组合,均表现出生育期适中、优质、丰产性好等特点。基因型分析表明‘7-163S’含有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抗性等位基因,以及低垩白、高氮肥利用效率、耐冷等优异等位基因。然而,其缺乏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2、Pi9和Pigm、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香味基因fgr及镉低积累基因OsCd1和OsNRAMP5等。将基因型与表型结合,可为基因聚合增强‘7-163S’抗性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93.
2021年上海市一家鳜鱼养殖场暴发出血病,初始典型症状为下颌出血。本研究通过细菌分离、分子鉴定、生化反应以及健康鳜鱼感染试验等,确认鳜鱼发病死亡由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共同感染所致。分离的维氏气单胞菌鸟氨酸脱羧酶(ODC)和赖氨酸脱羧酶(LDC)反应均为阴性,表明其既不属于维氏气单胞菌维氏生物群(A. veronii biogroup veronii),也不属于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群(A. veronii biogroup sobria),但在遗传上与温和生物群更近;迟缓爱德华氏菌生化反应不产生H2S。分离菌腹腔注射感染健康鳜鱼幼鱼后,被感染幼鱼均出现了死亡现象,且相同数量级病原回感鳜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鳜鱼发病更快,死亡率更高,感染量为1×107 cfu/尾时即可导致鳜鱼幼鱼在24 h内100%死亡。两种病菌都对硫酸新霉素和红霉素耐药,而对氟苯尼考都高度敏感。本研究为养殖鳜鱼出血病的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94.
凌海  缪天音  王元  向阳  胡鲲  房文红 《水产学报》2023,47(5):059414-059414
为探究水产养殖中恩诺沙星用药后在水环境中的归趋,本实验在模拟池塘水产养殖系统中,恩诺沙星以18 mg/kg剂量药饵投喂异育银鲫,每天2次、给药周期6 d,研究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规律,以及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异育银鲫组织中恩诺沙星峰浓度(Cmax)依次为肠道>肾脏>肌肉>鳃>肝脏>血浆,分别为14.15、13.31、14.15、7.48、7.94 mg/kg和2.94 mg/L;各组织中均可检测到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其峰浓度与恩诺沙星峰浓度的百分比分别为5.10%、1.70%、6.28%、2.97%、2.90%和6.53%;组织中恩诺沙星清除率(CLz)顺序为血浆>肝脏>肠道>鳃>肌肉>肾脏。随着给药次数增多,水体中恩诺沙星残留浓度快速升高,在最后一次给药后6 h时达到峰值(5.23μg/L),随后开始下降,但水体中一直未检测到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底泥中恩诺沙星首先呈现上升趋势,在240 h达到峰值(796μg/kg),之后略有下降,480 h时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