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收菇次数平菇菌糠的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不同收菇次数平菇菌糠的获得率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收菇次数的增加,菌糠的获得率减少;不同的收菇次数对菌糠营养成分的影响较大,以第三茬菇收获后菌糠的营养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2.
土壤耕作方式对双季稻产量构成与穗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研究不同土壤耕作方式(翻耕、旋耕、免耕)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构成与稻穗镉积累分配特性的影响,探讨镉污染稻田双季稻最优土壤耕作方式,2015—2017年,以"陵两优211"与"威优46"为早、晚稻供试品种,在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镇中度镉污染稻田(全镉含量0.86 mg/kg)开展定位试验,比较研究了双季免耕、双季翻耕、双季旋耕、早旋晚免、早翻晚免5种土壤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效镉含量、双季稻的产量构成与穗镉积累分配情况。结果表明:(1)双季稻产量以双季翻耕处理最高,早翻晚免处理次之,双季旋耕与早旋晚免处理再次之,双季免耕处理最低;翻耕处理产量最高的原因在于其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较高。(2)齐穗期至成熟期,穗镉含量一般呈增长趋势;第1年早晚稻齐穗期穗镉含量以免耕处理最高,但免耕能明显降低水稻齐穗至成熟期穗镉含量的增长速率;早晚稻成熟期穗镉含量一般以翻耕处理较高,免耕与旋耕处理较低,免耕与旋耕处理有差异但在不同年份与季别间表现不尽相同。(3)成熟期稻穗各部位镉含量趋势表现为枝梗谷壳糙米;第1年糙米镉含量以免耕处理较高,但第2,3年呈现免耕处理低于翻耕与旋耕处理的趋势。(4)第1年早、晚稻穗镉累积量均以旋耕处理较低,但第2,3年均以免耕处理较低。(5)较其他处理而言,双季免耕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效镉含量,双季旋耕则降低了土壤有效镉含量。3年定位试验表明,土壤耕作方式对镉污染稻田土壤有效镉含量、双季稻产量构成与稻穗镉积累分配有明显影响,从保证双季稻产量、降低稻米镉含量与轻简省工的角度出发,早翻晚免是中度镉污染双季稻田的最优土壤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23.
茶为国饮.种茶,从南到北;喝茶,从古至今;饮茶,从贵族到平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几乎家家户户离不开茶.云南是茶的发源地,有丰富的茶树资源,造就了当地特色茶文化历史.受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异同等影响,云南饮茶习俗多姿多彩,茶歌文化贯穿于每个少数民族产茶地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之中.该文章通过探讨云南茶歌文化,进一步...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贫困地区基层卫生人力的数量、结构等,为健康脱贫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政策建议。方法:设计《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调查表》、《县级综合医院卫生技术人员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信息填报员现场调查。结果:安徽省贫困地区县级综合医院的床护比1∶0.42,医护比1∶1.3;乡镇卫生院的医护比1∶0.53,床护比1∶0.07;安徽省贫困地区两类基层卫生机构护士总数14272人,按常住人口数1786.44万人计算,护士0.79人/每千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县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绝大多数为初级及以下职称,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所占比例仅28.66%、17.35%,低于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的平均水平;绝大多数卫生人力资源以大专及以下学历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在县级综合医院占19.38%,而乡镇卫生院中仅占4.33%。结论:重视贫困地区基层卫生机构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基层卫生医护总体配置比例需进一步优化,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流向基层,提升贫困地区卫生人力服务能力与技术水平,为贫困地区的健康脱贫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5.
为了揭示布鲁氏菌病的致病机制并研制其新型分子疫苗,试验利用酿酒酵母展示系统展示绵羊白细胞表面抗原DRB1基因,构建DRB1基因外显子2的酵母表面展示库。参照GenBank中绵羊MHC Ⅱ DRB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绵羊脾脏组织cDNA为模板,反转录扩增得到预期长度的产物,双酶切连接到克隆载体pEASY-T1,命名为pEASY-T1-DRB1。双酶切连接到表面展示载体pYD1上,成功构建了表面展示重组质粒pYD1-DRB1。以pEASY-T1-DRB1为模板,将DRB1基因外显子2两端进行点突变,产生新的酶切位点,然后对外显子2设计特异性引物。对500个绵羊样本进行DNA池化,扩增DRB1基因外显子2序列,双酶切后连接到经相同酶双酶切的表面展示重组突变载体pYD1-DRB1-TB上,构建酿酒酵母表面展示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计算库容量。将其转化酿酒酵母EBY100感受态细胞,经半乳糖诱导,通过免疫荧光法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结果显示,绵羊DRB1基因成功整合到酵母基因组中,酵母展示库的库容量在105个以上,DRB1基因库成功展示在酵母细胞表面。由此说明,该库可用于下一步布鲁氏菌抗原肽的筛选。  相似文献   
26.
<正>冬季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由于低温寡照等不利的气候条件,而且经常会遇到阴雨、风雪等灾害性天气,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轻的易造成减产,重则可能导致植株死亡而  相似文献   
27.
柑橘优质生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产优质柑橘的关键技术进行论述,旨在提高果农合理运用相关技术,增强商品意识,增加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8.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又称猪霍乱(HogCholera,HC)或猪热病(Swine Fever),是由猪瘟病毒(CSFV)所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其病变特征为小血管壁的变性,导致内脏器官的多发性出血、坏死和梗死。  相似文献   
29.
以23个晚稻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长沙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土壤酸化对晚稻产量的影响,并比较了品种耐酸性差异。结果表明:(1)各品种在普通大田产量为5226.6~9202.1 kg/hm^2,在酸化大田产量为3643.2~7714.8 kg/hm2,品种间差异显著;(2)与普通大田比较,酸化大田条件下岳优6135、华优18、金优284和Ⅱ优46产量提高,增幅为3.24%~26.33%,其他品种产量均下降,降幅为2.04%~56.79%;(3)根据产量变化的显著性,供试品种可分为3种类型,五丰优 T025、荆楚优148、岳优6135、深优9586、湘丰优103、中优288、农香18、汕优432、Ⅱ优6号和中9A /R10402属酸性敏感型,五优308、准两优608、丰源优227、丰优1167、丰源优299、T 优272、中9A /R9963属酸性中间型;岳优9113、金优284、深优9588、华优18、Ⅱ优46和Ⅱ优3027属酸性迟钝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不同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成分、粒径分布和渗透性的影响,为河流污染治理与潜流带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沉积物中摇蚊幼虫(Chironomid larvae),颤蚓(Tubificid)和尖膀胱螺(Physa acuta)的生物扰动过程,研究不同底栖生物扰动对河流潜流带沉积物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混合生物组中,摇蚊幼虫和尖膀胱螺组合为渗透性能加强最大的一组。生物扰动作用通过改变沉积物的物理特性促使其结构疏松,孔隙增大,从而对沉积物颗粒粒径大小和分布区域产生明显干预作用,从而影响沉积物的渗透性。摇蚊幼虫对沉积物成分变化及粒径分布影响最大,使沉积物渗透性增强;颤蚓的淤塞作用主要发生在水-沉积物界面以下3~9cm,导致渗透性减弱;尖膀胱螺对沉积物粒径分布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同一沉积物环境条件下,单一物种组中摇蚊幼虫和尖膀胱螺对沉积物的渗透性呈促进作用,摇蚊幼虫的促进效果比尖膀胱螺更显著,颤蚓对沉积物渗透性呈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