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玉米株型主要性状作图群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优良玉米自交系豫82、沈137及其F1、F2:3家系为材料,测定株高、穗位高、叶长、叶宽、叶夹角和叶向值6个主要株型性状研究表明,亲本自交系在株型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与自交系沈137相比,自交系豫82叶夹角小55.1%,叶向值大86.8%,穗位高低32.6%;后代F2:3家系间存在明显差异,各株型性状均呈连续变异、正态分布。这说明所选材料适合做QTL定位与分析的作图群体。  相似文献   
22.
为延长黑麦草的种子寿命及其安全贮藏,以黑麦草邦德为试验材料,采用45℃,90%相对温度的条件进行人工老化处理,并对其种子发芽指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OD和CAT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等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POD和CAT活性等逐渐降低,表明黑麦草种子耐贮藏的适宜老化时间为3d。通过研究可知,在大麦种子的老化过程中,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和CAT活性均与种子的老化及劣变密切相关,可据此检测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23.
以玉米完整籽粒为试验材料,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其淀粉含量的数学模型,光谱预处理结果表明,采用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建立淀粉含量的校正模型效果最佳,外部验证结果表明,校正后模型预测结果与化学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924 0。用1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按NCⅡ设计(6×7)研究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粗淀粉含量不同程度地体现为种子、母体和细胞质效应,而母体遗传效应和种子直接效应占主导,细胞质效应相对较小,遗传效应以母体加性和胚乳直接加性为主,存在显著的正向母体杂种优势。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铁7922、郑58是选育高淀粉品种的优良材料,同时说明以校正模型测定其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调控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染色体分布,进一步解析控制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一套“中国春-人工合成小麦”染色体代换系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不同株系小麦的株高、穗长和穗数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通过同一性状不同株系间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对调控株高、穗长和穗数的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表明:1 B、2 B、 3 A、4 A、6 A、6 D和7 D染色体上可能携带有调控小麦株高的位点;1 B、1 D、2 B、2 D、5 A、6 A、6 D和7 D染色体上可能携带有调控小麦穗长的基因位点;3 A和6 D染色体上可能携带有调控小麦成穗数的位点。本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调控小麦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并对小麦分子育种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26.
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指出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7.
采用共水蒸馏法提取橙皮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橙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31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0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881%,橙皮挥发油主要成分是D-柠檬烯(30.028%),β-人参烯(17.454%),(E,E,E)-2,6,10-三甲基-2,6,9,11-十二烷四烯-1-醛(8.484%),2,6,10-三甲基-2,6,9,11-十二烷四烯-1-醛(5.258%)等。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以参加国家黄淮区域试验的19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糯玉米的11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参加区试的糯玉米品种,鲜穗产量最高的是西星白糯2号,其次是郑彩糯1号、莱农糯6号,科泰糯2号的鲜穗产量最低。为今后推广高产的新品种及种植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9.
李淑梅  董丽平  王付娟 《种子》2016,(10):99-101
以聚乙二醇(PEG-6000)不同质量浓度的溶液作渗透液来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大麦种子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发芽指标及根长、苗长及MDA、POD和SOD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麦种子的发芽指标均随着PEG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MDA含量则随着PEG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POD和SOD活性则随着PEG质量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0.
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梅  王付娟  孙君艳  仝胜利  严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249-13250,13253
分析了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体系几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