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7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前我国生产孵化机的单位虽然很多,但仍有不少专业单位和专业户采用简易的孵化机.孵化机大多采用了自动控温系统,温度容易控制,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获得良好的孵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复方中药油剂治疗野猪疥螨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猪疥螨病是野猪的一种常见体外寄生虫病,以剧痒、脱毛、结痂、皮肤增厚、营养不良、贫血、消瘦、甚至死亡为特征,各龄野猪均易感,给野猪养殖带来较大危害。采用有机磷、有机氯制剂治疗野猪疥螨病虽有一定疗效,但均存在疗效不确实、毒性大、残留时间长、易复发等弊病,因此多数已淘汰禁用。为安全、低毒、高效、多途径的防治野猪疥螨病,采用复方中药油剂、敌百虫、螨净对野猪疥螨病进行疗效试验,现将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药物中药为苍术、蛇床子、地肤子、苦参、大枫子、木鳖子、花椒、连翘、硫磺、松针,购于常德市中药材…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湘西北某猪场引进野猪死亡的原因,对野猪进行了病理解剖,根据解剖形态学检查进行诊断。结果表明:野猪体表、肺脏、胃、小肠、大肠等部位感染了猪血虱、后圆线虫、猪蛔虫、猪绦虫四种寄生虫,每种寄生虫寄生数量较多。该野猪主要由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引起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对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目标、任务进行分析;优化动物科学专业教学体系,以KAQ培养为核心,对接产学研,提高了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湘西北某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对8头患病母猪子宫化脓性分泌物中病原菌采用培养、鉴别、纯化、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分离与鉴定;并对分离菌采用药物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出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8种抗菌药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啉、多黏菌素B、丁胺卡那等3种药物表现为中介,中介率为10.7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他25种药物均产生耐药性,耐药率为89.29%。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该场母猪子宫内膜炎化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产生了耐药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湘西北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因,采用细菌培养、平板划线法分离、鉴别培养基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等方法对细菌进行分离与鉴定;选取28种抗菌药用Kirby-Bauer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出9株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对丁胺卡那和头孢他啶敏感,敏感率为7.14%;对庆大霉素和头孢曲松中介,中介率7.14%;对诺氟沙星、红霉素、氧氟沙星等24种药物产生耐药性,耐药率为85.71%。说明沙门氏菌是引起该场犊牛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沙门氏菌的耐药性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选用体重相近的90日龄生长发育健康的中国白兔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Ⅰ组、试验Ⅱ组、Ⅲ组、Ⅳ组,每天依次在基础日粮中一次性添加0、10、20、30 g的黄芪粉,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与对照Ⅰ组相比,明显提高了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各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添加黄芪粉剂量的加大,血清中白蛋白含量相应增加,Ⅲ、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血清总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乳酸脱氢酶含量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各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血清葡萄糖含量变化趋势同总蛋白,当日添加量在20、30 g时,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趋于稳定;Ⅱ组末重、净增重、平均日增重分别与Ⅰ、Ⅲ、Ⅳ组差异显著(P<0.05),Ⅰ、Ⅲ、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分别比对照Ⅰ组增重提高25.0%、12.5%、8.3%.基础日粮中添加黄芪粉以每日10 g为好,能显著提高饲料报酬及家兔的平均日增重.  相似文献   
8.
脂蛋白脂酶(LPL)是机体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在脂质代谢、转运和能量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为探讨湘西黄牛LPL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和寻找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采用PCR产物测序的方法检测了湘西黄牛LPL基因的SNP位点,并进行了LPL基因exon 5的g.365458G>A位点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态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SNP检测结果表明,LPL基因在Intron 4上新发现了3个SNP(g.365186A>C、g.365248C>T和g.365249C>T),在exon5的182 bp处检测到了1个SNP(g.365458G>A)。g.365458G>A位点的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g.365458G>A位点存在AA、AG和GG 3种基因型,呈中度多态,且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湘西黄牛AA基因型个体的体高和胸围显著大于GG基因型个体(P<0.05),AA基因型个体的体长和体重极显著大于GG基因型个体(P<0.01)。A等位基因对湘西黄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都为正效应,而G等位基因都为负效应。推测LPL基因exon5的g.365458G>A位点有可能作为湘西黄牛生长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果子狸消化管的组织结构研究,报道了果子狸的胃、食道和大肠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科研工作的催化剂,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在科研中创新,在创新中科研,通过引导和鼓励教师、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拓宽学生参与科研的形式,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借助兴趣激发创新,拓宽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性评价机制等多层面、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建立和谐的科研促教、科研促学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动物疾病学》课程教学体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提升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水平,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