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9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3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利用结构分析软件 SUPER- SAP,对已使用 64年的西北农业大学 3号教学楼空间框架结构进行静力分析 ,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 ,同时研究了构件破坏的原因 ,分析结果表明 ,该楼安全度有富余 ,构件破坏均属于一些非正常荷载所致 ,对其加固改造 ,仍不失其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试验表明,食盐水能克服菜花自交不亲和性,以3%的浓度每1~2d喷一次效果最好,其亲和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3.
运用田间均度、平均密度、频率、相对多度等量化参数明确了小麦田常见禾本科杂草有13种,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优势种有野燕麦、节节麦、蜡烛草、多花黑麦草等4种;摸清了禾本科杂草侵入麦田的途径主要有随小麦种子传播、自然成熟落入田间、群众人工拔除未能正确处理后又随灌溉水和粪肥进入麦田等。分析了禾本科杂草为害加重的原因有随种传播、单一的耕作制度影响、单一除草剂的长期使用、除草剂使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群众农业综合措施防治等五方面。  相似文献   
64.
从不同地区不同松树上采集分离不同种类的线虫,对线虫携带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用黑松无菌苗及愈伤组织测定细菌的毒性.细菌分离结果表明:松材线虫携带的优势菌为荧光假单胞菌,与其他线虫携带的细菌种类不同.毒性测定结果显示:松材线虫携带的优势菌株毒性最强,拟松材线虫及滑刃属线虫携带的细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小杆线虫携带的细菌没有任何毒性.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66.
研究主要针对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侵染规律,开展了全生育期的药剂防治技术试验示范,明确了药剂防治的两个关键时期为夏季树皮落皮层形成期和初冬果树落叶后;明确了有效防治药剂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碧康)、45%代森铵水剂(施纳宁)和3%甲基硫菌灵糊剂(金枝)及其使用方法;不同生育期使用不同剂型的药剂,夏季涂刷主干和大枝用水性剂型,初冬轻刮治病斑后涂抹糊剂。  相似文献   
67.
1发生特点  玉米黑粉病过去在陕西省一直是零星发生,常年病株率1%~2%,基本不造成为害。2000年8月中旬以后突然在陕西关中的西安、咸阳和渭南局部地区的夏播玉米上暴发,全省发生面积10万~13万hm2,约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10%~13%。其中重发面积2万~3.3万hm2,一般发病株率5%~15%,严重发生田块发病株率30%~50%,局部田块高达50%以上。根据调查情况来看,该病发生特点:一是不同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掖单19发病明显重于其他品种。二是不同栽培方式发病程度不同。连作、密植、水肥条件好、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反之则轻…  相似文献   
68.
退耕还林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结合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用大量资料剖析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了退耕还林的必要性及对西部经济发展的正、负面影响。同时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对退耕还林区经济发展提出了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和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及优化投资环境为重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69.
2002~2003年,小麦条锈病连续2a在陕西偏重流行,局部区域大流行。发生区域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西安、咸阳、渭南等7市的60个以上县(市、区),其中重发区域集中在汉中、安康、商洛及宝鸡等市的沿江、河川道的40个以上县区。2a发生面积分别为62.15万hm2和44.03万hm2,分别  相似文献   
70.
金银花自古以来就以药用而著名,<神农本草经>记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金银花具有"久服轻身,延年益寿"的保健功效.近年来,在传统医用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了诸如"小儿退热口服液"、"金银花露"、"银麦干啤"等一系列金银花医疗保健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