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3篇
  7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8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据转录组测序结果,结合RACE(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和Genome walking(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了梨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基因的完整读码框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为1 323 bp,编码的440个氨基酸序列与葡萄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质的同源相似性达73%,其具有START domain(启动域)、ZnF_TAZ(TAZ锌指结构)、DCD(双氰胺)保守结构域,将梨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基因命名为PePCTP1。PePCTP1基因与GFP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观察结果显示,PePCTP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布在细胞膜上。用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水杨酸(S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6-BA)及NaCl诱导处理,发现与对照(CK)相比,SA和GA处理后PePCTP1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NaCl和IAA处理后PePCTP1基因的表达量随时间逐渐上升;而ABA和6-BA处理不能增加目的基因的表达量。据此推测PePCTP1可能参与梨的逆境胁迫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鲍曼菌素及其复配剂对梨黑斑病菌的抑制效果,为新型生物源杀菌剂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鲍曼菌素及其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田间调查法测定鲍曼菌素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鲍曼菌素对梨黑斑病病原菌孢子萌发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鲍曼菌素与嘧霉胺9种比例的复配剂表现出加和或增效作用,其中,在鲍曼菌素∶嘧霉胺=4~7∶6~3时有增效作用,鲍曼菌素∶嘧霉胺=5∶5时增效指数最高,达2.5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33~500 mg·L-1 40%鲍曼菌素·嘧霉胺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对照鲍曼菌素、嘧霉胺和多菌灵单剂。【结论】鲍曼菌素及其复配制剂对梨黑斑病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望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杀菌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33.
利用兔抗鸡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血清,以不连续活性-PAGE电泳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对不同日龄、健康和患球虫病鸡消化道不同部位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日龄鸡嗉囊部位产生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成分,D450nm值为0.181;1日龄鸡小肠部位产生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成分,D450nm值为0.168;5日龄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成分达到稳定,D450nm值分别为0.200和0.123。健康鸡体内嗉囊与小肠部位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含量比患球虫病鸡明显增多,D450nm值分别为:嗉囊,0.143和0.132;小肠,0.148和0.134。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从生产现状、市场与贸易、加工与消费、技术研发等角度对2023年中国奶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中国与奶业发达国家产业素质的差距点,为中国奶业发展提出技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5.
全混合日粮技术在规模化奶牛养殖小区的饲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选用16头中国荷斯坦经产健康奶牛,按配对试验设计要求,根据产奶量、泌乳天数、胎次和体重相近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基本一致,研究全混合日粮技术对奶牛泌乳性能与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全期平均泌乳量比对照组高0.72 kg(3.15%),差异不显著(P>0.05),4%标准乳高1.56 kg(7.73%),差异显著(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和乳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07%、4.61%、4.16%、5.38%。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试验组奶牛每天每头较对照组多增收纯利2.71元。  相似文献   
36.
本试验旨在简化基于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体系(CNCPS)评定瘤胃非降解蛋白质(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的技术。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来自菌体蛋白和RUP,CNCPS根据溶解性将饲料粗蛋白质(CP)分为A、B1、B2、B3和C共5种组分,只有3种B组分可以过瘤胃并在小肠中消化。为评定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的贡献,CNCPS需要分别测定3种B组分的瘤胃降解率,3种过瘤胃B组分的小肠消化率需采用不同常数。选择18份饲料样品,其中精料12份,粗料6份,测定CNCPS评定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所需数据,同时对饲料CP的瘤胃动态降解率及不同时间点RUP的体外小肠消化率进行了测定,通过这些数据提出简化评定方法。结果表明:1)精料和粗料均以8 h的CP瘤胃降解率(X,%)与有效降解率(Y,%)间相关性最强,二者间呈线性相关,精料和粗料方程分别为Y=12.652+0.828X,r=0.990,P0.000 1和Y=10.967+0.886X,r=0.980,P=0.000 6。2)精料2 h RUP小肠消化率(X,%)与RUP小肠有效消化率(Y,%)间相关性最强,方程为Y=0.026+0.879X,r=0.970,P0.000 1;粗料8h RUP小肠消化率(X,%)与RUP小肠有效消化率(Y,%)间相关性最强,方程为Y=-0.002+0.960 X,r=0.995,P0.000 1。3)简化方案经可靠性评估得出,8 h CP瘤胃降解率和RUP小肠消化率简化CNCPS模型预测的小肠氨基酸流量(X,‰)与CNCPS预测的小肠氨基酸流量(Y,‰)相关性最强,精料方程为Y=-0.056+1.409X,r=0.999,P0.000 1;粗料方程为Y=0.003+2.120 X,r=0.999,P0.000 1。精料和粗料的简化评定结果与CNCPS评定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45和0.005,变异系数分别为7.08%和4.49%。综合得出,基于CNCPS,得到了预测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的简化模型,简化后的精料和粗料模型分别为Y=-0.056+1.409×[AA×(100-D8)×CP×ID8],r=0.999,P0.000 1和Y=0.002+2.120×[AA×(100-D8)×CP×ID8],r=0.999,P0.000 1,Y为RUP中的某种氨基酸小肠可吸收流量(‰),D8为CP的8 h瘤胃降解率(%),ID8为RUP的8 h小肠消化率(%),AA为不溶性蛋白质中该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37.
羊为节粮型动物,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及农副产品,在育肥生产中,有投入少、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是农民切实可行的一条致富之路.但是,由于生产理念的原因,导致农户在育肥羊生产过程中,出现羊只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等系列问题.为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下面将育肥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8.
本文将大学生创业与所学专业结合,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及其利弊。利用所取得的专业优势带动大学生就业创业,从栽培、生产、加工到果品零售各个方面,都是好的创业出发点。通过立足园艺专业,将园艺科技创新基础与大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紧密结合,开辟"立足专业做实创新就业之路"的新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大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各器官蜡质的组成及其晶体结构,以大麦品种Morex 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GC)技术对其叶片、穗下茎和叶鞘三个器官的表皮蜡质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蜡质晶体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从大麦品种Morex 表皮蜡质中鉴定出烷烃、初级醇、醛、脂肪酸和二酮等20种主要化合物成分,且蜡质碳链长度的分布范围主要为C22~C33。大麦叶片中初级醇含量最高,以C26 醇为主,其次是烷烃、醛和二酮,脂肪酸最少。大麦孕穗和扬花期,不同器官间蜡质总含量有显著差异,叶鞘最高,穗下茎最少。二酮在不同器官中都存在,其中,叶鞘和穗下茎中β-二酮的含量最高。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叶片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均为片状,而叶鞘和穗下茎表皮晶体蜡质结构均为棒状。  相似文献   
40.
为建立高效的节节麦幼胚再生体系,以节节麦幼胚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设计,探索基本培养基、2,4-D、碳源、KT等因素对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因素中,基本培养基对节节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最显著(P0.05),2,4-D浓度对节节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也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3.0mg·L~(-1) 2,4-D的培养基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量高,淡黄色,表面呈不规则颗粒状,质地致密,再生频率可以达到17.62%。KT浓度对节节麦愈伤分化影响最显著,基本培养基、2,4-D和碳源对节节麦幼胚愈伤分化均无显著影响。不同碳源对节节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均不显著,为节约成本可直接选用30g·L~(-1)蔗糖作为碳源。节节麦幼胚组织培养的最佳组合是: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3mg·L~(-1) 2,4-D+15g·L~(-1)蔗糖+15g·L~(-1)甘露醇,愈伤分化培养基为MS培养基+15g·L~(-1)蔗糖+15g·L~(~(-1))甘露醇+1.0mg·L~(-1) K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