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01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7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90篇 |
农学 | 151篇 |
基础科学 | 123篇 |
106篇 | |
综合类 | 974篇 |
农作物 | 72篇 |
水产渔业 | 96篇 |
畜牧兽医 | 472篇 |
园艺 | 169篇 |
植物保护 |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152篇 |
2012年 | 121篇 |
2011年 | 111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77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土壤硝态氮淋溶及氮素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农业生产中氮肥的不科学施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污染,而硝态氮淋溶则是水体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成为氮素损失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硝态氮淋溶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氮肥施用量多寡以及土壤灌溉和降雨是导致硝态氮淋溶的重要因素;总结了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措施,包括根据土壤质地和矿物组成调整氮肥施用,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平衡使用,施肥技术与高产栽培技术相结合,田间水分科学管理,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的合理添加以及新型高效缓控释肥料的施用等,同时这些措施也是减少土壤硝态氮淋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3.
84.
85.
辽宁西北部主要绿化树种对空气颗粒物滞留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洗脱法测定了辽西北地区阜新市15种常见绿化树种单位叶面积滞留粗颗粒物(TSP)及细颗粒物(PM_(2.5))的质量,分析比较了15种树种叶片去除TSP和PM_(2.5)能力以及随着空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TSP和PM_(2.5)滞留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化范围分别为3.68~5.94g/m~2和0.47~0.92g/m~2,树种间滞留能力的差值可达2倍左右。(2)在同一个功能区不同树种滞留TSP和PM_(2.5)的差异由树冠高度(绿篱灌木乔木)和叶表面粗糙度(叶表面沟槽宽度的不同可能是沟槽宽度过宽和过窄均不利于叶片捕集颗粒物,且颗粒物滞留量随沟槽深度增加而增大)以及叶片比叶重(比叶重大的滞尘量大)等所引起。(3)在不同功能区同一树种单位叶面积滞留TSP量的排序为工业区商业交通区露天矿区清洁区,而PM_(2.5)滞留量则无明显差异。乔木中新疆杨、灌木中紫丁香的单位叶面积滞留量与单株滞留量都较高,起到明显的降尘作用,是沙尘频发的辽西北地区城市绿化树种的优先之选。 相似文献
86.
87.
以黄金宝幼树为研究对象,经过2a左右的生长观察,分析其树冠的分形维数及其枝系构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9个枝系构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金宝树冠幅均值的分形维数为0.57,冠幅面积的分形维数为0.18,树冠体积的分形维数为0.21;该时期以高生长为主,各枝处于生长状态,但四级枝条较少,枝条由一级转化为二级的能力高于二级转化为三级和三级转化为四级。主成分分析结果还表明,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40.37%,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21.61%;通过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分析体现了黄金宝树该阶段的2种生态适应机制,即冠幅、冠幅面积、冠幅体积和枝径均值均趋于增大,逐步分枝率3,4和枝条倾角则均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88.
89.
2005年以来,唐县通过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调整结构,完善市场,红枣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初步实现结构调优、品种调良、效益调高,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到目前,全县新发展枣树4.5万亩,酸枣嫁接大枣290万株,红枣总面积达到14.5万亩,总产量达到2.07万吨,产值达到1.7亿元,枣农人均增收1200元。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