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9篇
  10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4 毫秒
2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本试验选择油茶优良无性系长林166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试验设计,1/2实施,共36个处理,研究水、 氮、 磷、 钾和芸苔素内酯(brassinolides,简称 BRs)及其耦合作用对油茶叶片氮、 磷、 钾含量、 开花数量及种仁出油率的影响,以期为油茶速生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1)在5个试验因子中,对油茶叶片氮、 磷、 钾含量、 开花数量及种仁出油率的影响,均以喷施BRs的处理最大,灌水量次之,而施肥量的影响最小; 2)各处理对油茶叶片含氮量和开花数量的影响可较好地运用二次多项式方程进行曲线拟合,且试验重复性较好,各处理对油茶叶片钾、 磷含量及种仁出油率的影响,运用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较差,但由于试验重复性较好,故在实际应用中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3)5个因素单独作用时,油茶叶片含氮量和含钾量均随其用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叶片含磷量则随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对种仁出油率和开花数量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2.
施钾水平对油茶养分积累和产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油茶是中国南方主要的食用油料树种,油茶林地普遍极度缺钾。本文研究施钾水平对油茶氮、 磷、 钾养分积累和产油量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养分的角度分析钾素水平对油茶单株产油量的作用机理,为合理制定油茶林地土壤培肥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年生油茶无性系作为供试油茶品种,在江西九江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了6个K2O用量: 0、 100、 200、 300、 400、 500 kg/hm2和一个不施肥对照(CK),每个处理重复3次。调查和比较了不同处理油茶叶片和果实中氮、 磷、 钾养分含量及单株产油量差异,并针对叶片和果实养分对产油量的作用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 K2O年施入量为300 kg/hm2时可有效促进油茶叶片6月份的磷、 钾及10月份叶片和果实的氮、 磷、 钾的积累,提高鲜果含油率和单株果实产量,单株产油量可达到430 g,增施钾肥对叶片6月份氮含量和种仁含油率的影响不明显。果实中的氮、 磷、 钾养分和叶片10月份的氮、 磷与单株产油量显著相关; 果实中的氮和磷积累量对油茶单株产油量的直接作用相对较大,10月份叶片中的氮对产油量也有一定的直接的影响,各养分对产油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 果实磷果实氮果实钾叶片氮叶片磷。【结论】施钾水平影响油茶叶片和果实的养分积累,并进一步影响鲜果产量和产油量,K2O年施入量为300 kg/hm2是较适宜的用量。通过合理施用钾肥提高油茶10月份叶片氮、 磷和果实氮、 磷、 钾含量是获得油茶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3.
江西吉安退化湿地松群落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江西吉安退化湿地松群落植物区系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共计98种,隶属47科88属;热带性质的科占总科数的75%,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53.52%。其中,以泛热带分布的科、属最多,分别占科、属总数的67.86%,28.17%;温带性质的科占25%,温带分布属占45.07%;科、属、种的配比特征为:较多的科、属含较少的种,较少的科、属含较多的种。  相似文献   
24.
以淮安为例.分别从城市气候与空气污染、城市水文与水污染以及运河治理与开发等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方面加以分析京杭大运河对沿线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在运河充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将其与城市生态系统有机融合,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  相似文献   
25.
红壤侵蚀区植被重建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重建和恢复植被是水土流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回顾和分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历史与存在问题,论述了今后植物重建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有群落演替原则、群落结构原则、适地适树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系统原则、重建与利用原则和群落稳定性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植被重建的研究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26.
新建县风景水库北坡山体滑坡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滑坡体和其发生环境的调查分析,新建县风景水库北坡山体滑坡具以下因素作用和发生机制:片麻岩层理走向与坡面平行是形成滑落面的重要地质基础;坡面冲沟发育、筑坝取土造成的坡角临空面是滑坡的地貌条件;粘粒含量和渗透率随土壤深度递减的剖面特性是水份在滑落面积滞并与粘粒作用导致抗剪强度减低的主要原因;滑坡前和发生时的雷雨条件是造成土体增重和促发牵引动力的重要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27.
湿地松人工林群落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了江西省吉安县不同类型湿地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白檀、黄栀子、山莓、菝葜、黄荆、小果蔷薇等物种在各类型林地中重要值相对较高。(2)丰富度指数在3~28之间,均匀度指数在0.629 0~0.954 7之间,S impson指数在0.605 6~0.933 8之间,Shannon-W iener指数在1.459 2~3.980 9之间。(3)类型ⅢShannon-W 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远低于类型Ⅱ和类型Ⅰ,S impson指数大小依次为:类型Ⅰ>类型Ⅲ>类型Ⅱ,而均匀度指数却是类型Ⅲ>类型Ⅰ>类型Ⅱ。(4)对于类型Ⅲ我们要采取人工补种的措施加速林下植被的恢复,合理引入白檀、菝葜、山莓、黄栀子等适应性较强的物种。  相似文献   
28.
【目的】给油茶林进行营养诊断,为高效经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选取7年生小果油茶中的‘龙眼茶’和普通油茶中的‘长林166’‘长林18’‘长林4’,测定果实成熟期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和部分叶片形态指标等特性分析差异,并探讨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1)4种油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均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2)同一类型枝上叶片相同养分含量中‘长林166’和‘长林18’养分含量整体比其他两种油茶高,不同养分含量结果枝叶全氮>全磷>全钾,营养枝叶全氮>全钾>全磷;3)4种油茶中不同类型枝上结果枝叶的面积和比叶重比营养枝叶小;4)同一类型枝上的叶面积属‘长林18’的最大,而叶形指数最小;5)‘龙眼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与其他3种油茶相比均较低;6)果实产量和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包括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全氮和全钾、叶面积和比叶重等,且叶片全氮、叶面积和比叶重都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与果实间的养分存在积累与转移,可以从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和形态特征上判断油茶生长的好坏与产量的高低,根据不同树种调整营养枝与结果枝的比例,促进叶片养分高效利用,实现油茶优质丰产。因此研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进一步为提高油茶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9.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工程修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研究了细叶香薷(Moslem chinensis Maxim)和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inn.) Vent.)对Cu、Zn污染土壤的修复及污染土壤对植物生理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盆栽土壤中重金属浓度的增高,植物体内吸收重金属的浓度相应增大。Cu在细叶香薷体内的含量是地上部<地下部,Zn含量却是地上部>地下部;重金属Cu、Zn在构树体内的浓度都是根部>叶部>茎部。细叶香薷的富集系数基本大于1,对Cu的最大富集系数是2.42;构树的富集系数都在0.5以下,但由于其地上部生物量很大,从土壤中移除的重金属量也很可观,而且构树能产生经济价值,建议把构树和细叶香薷组成一个立体的生态工程修复模式,既能修复污染土壤又能恢复污染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土壤微生物环境,产生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0.
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暖温带具有代表性的群落辽东栎纯林夏季热量平衡进行研究,测定热量平衡各分量。同时用TDM(Thermal Dissipation Method)法通过测定树干液流流量通量,得到蒸腾耗热通量,进而把蒸腾和蒸发从蒸发散中分开,把潜热通量分成蒸腾热适量和蒸发热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