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篇
  27篇
综合类   37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灌水量对酿造高粱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灌水条件下酿造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需水规律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布置在高粱冠层顶部直径为20 cm标准蒸发皿水面蒸发量为基础确定灌溉水量,设置不灌水(对照)、30%蒸发量、60%蒸发量和90%蒸发量4个灌水量,采用滴灌方法,研究不同灌水量对酿造高粱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期,90%蒸发量灌溉处理高粱植株株高、茎粗和叶叶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90%蒸发量灌溉处理高粱生物产量比60%蒸发量、30%蒸发量和对照处理分别增加9.19%、20.92%和17.27%;高粱籽粒产量分别比60%蒸发量、30%蒸发量和对照处理分别增加8.99%、16.89%和19.74%。90%蒸发量、60%蒸发量和30%蒸发量灌溉处理比不灌溉处理千粒重分别提高14.71%、10.20%和7.89%。30%蒸发量、60%蒸发量、90%蒸发量灌溉处理的全生育期耗水量比不灌溉处理分别增加15.2%、32.9%和44.8%。不同灌溉处理日均耗水量高峰值均出现在大喇叭口期-扬花期。不同灌溉条件下的高粱需水量在400~590 mm之间。随着灌溉量增加,高粱耗水量和籽粒产量相应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出降低趋势,90%蒸发量、60%蒸发量、30%蒸发量灌溉处理比不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下降17.3%、17.3%和11.1%。  相似文献   
52.
枣树化控营养素集营养调节与生理调节为一体,用500倍稀释液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叶面喷施2次,能提高不同品种枣树坐果率37%-475,降低落果率45.8%,提高产量40.3%-44.0%,鲜果、干果含糖量提高8.9%-13.5%,Vc含量提高7.7%-21.3%。枣树化控营养素因添加了助溶剂而解决了GA不能水溶的难题。  相似文献   
53.
保护地黄瓜养分积累特点及氮钾营养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保护地条件下黄瓜对养分的吸收量是K>N>Ca>Mg>P。养分最大吸收量出现在盛瓜期。各种矿质元素在不同器官的分配有所不同,根为K>N>Ca>P>Mg,茎为K>Ca>N>Mg>P,叶为Ca>N>K>Mg>P,瓜为K>N>Ca>Mg>P。氮钾合理配合能提高黄瓜产量、光合作用、品质及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54.
针对当前大学生实验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研究者所在学校实际情况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抽样调查320名化学专业学生,并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深入分析数据,从激发兴趣、双基能力培养、评价方式等方面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提高化学专业大学生的实验素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5.
从石灰性土壤作物根际土样筛选出2株具有较强解P能力的优势菌株“B2”和“B67”,平板培养溶P圈D/d值分别为5.1和3·8,液体摇床培养过程中产生苹果酸、丙二酸、草酸和乳酸等多种有机酸,产酸总量分别为对照的28·25和19.78倍,pH分别较对照下降2.3和1.1,将“B2”和“B67”的培养液分别接种到4个不同地区土壤中恒温恒湿培养20d后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均有所提高,且接种“B2”处理分别为对照的2.64、3.04、1.71和2.20倍,接种“B67”处理分别为对照的2.12、1.90、1.35和1.78倍,且发现其溶P效果和土壤磷酸酶活性与有效活菌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6.
57.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雏形.为了清晰地分析田间土壤的养分空间变异,直观的展示养分的空间分布,为农田实施精准施肥和管理提供依据,利用3D surfer软件中的五种插值算法来实现现对规则网格数据的插值处理.通过体成像功能来制作横向切片,实现对土壤不同深度养分数据的三维可视化.选择绘制了0~200 cm硝态氮的切片图来直观、清晰地反映硝态氮的空间变异性分布.  相似文献   
58.
明确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因素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C4作物高粱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主要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其水分利用效率对充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高粱水分利用效率领域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对影响高粱水分利用效率的因素从作物种类、光照、温度、相对湿度、C02浓度、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在现有高粱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9.
电厂煤粉尘沉降特征及其对周边土壤主要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外定期观测及室内分析,研究了太原市某电厂储煤场周围下风向900 m范围的总降尘和煤粉尘的沉降规律,及其对该范围内土壤的主要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此距离内,降尘总量和煤粉尘量随着离储煤场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减少,离储煤场300 m的最近观测点在3月份降尘总量和煤粉尘量最高,分别为84.38和34.48 t.30 d-1.km-2。距污染中心越近的地方,土壤表层0~10 cm的有机碳及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也随着煤粉尘降落量的增加有活跃的趋势。但是除土壤速效钾外,全氮及速效磷含量尚未有规律性变化。总之,煤粉尘的降落明显增加了土壤表层有机碳及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含量,同时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跃。  相似文献   
60.
在传统土壤栽培模式下,以越冬茬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自然环境(CK)和增施CO_2气体两个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区CO_2浓度和番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从移栽到定植后100 d (开花座果期),每天7:00~10:00期间,增施CO_2和CK区温室内CO_2浓度均大于设定的最低浓度700μmol/mol。增施CO_2提前了番茄的物候期,第一穗花期、座果期、果实膨大期、转色期和采收期相比CK区分别提前了4、4、6、15和22 d;增加了番茄的花层和果层数,对株高和叶片数无影响;产量比CK区提高了37. 8%;增加了番茄干物质累积量,定植后90、135和180 d,总干物质累积量比CK区分别提高了10. 2%、20. 8%和26. 0%,果实干物质累积量相比CK区分别增加了37. 8%、87. 2%和53. 0%;增施CO_2后番茄对氮、磷、钾累积吸收量相比CK区分别增加了42. 5%、61. 1%和50. 6%。综上所述,从移栽到定植后100 d,每天10:00之前温室内CO_2浓度在700μmol/mol左右,无需对温室内补充CO_2气体。增施CO_2可使番茄各物候期明显提前,花层和果层数量明显增加。增施CO_2后,番茄整个生育期对氮吸收量明显增加,开花座果期番茄对磷、钾吸收量显著增加,实际生产中增施CO_2情况下需适当调整氮、磷、钾肥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