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扎龙湿地苔藓群落土壤动物的分布及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潘林  焦德志  王文峰  郭继勋 《土壤》2010,42(4):536-540
2007年4—5月份和2008年4—5月份,对扎龙湿地苔藓群落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扎龙湿地苔藓群落土壤动物生态特征的研究,共捕获土壤动物22类、7384只,隶属于4门7纲17目25科;包括大型种类2788只,中小型种类4596只。优势类群为线虫纲、线蚓科和蚁科;常见类群有轮虫纲、鞘翅目、鞘翅目幼虫、蜱螨目、双翅目幼虫、疣跳虫科、盲蛛目。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多样性的各项指数2007年均高于2008年,但2008年的种类和数量明显高于2007年。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反映一致的变化规律;均匀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则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扎龙湿地异质生境对芦苇显微结构的影响,以生长在湿地内5种生境(即极旱、旱生、湿生、水生、盐碱)的芦苇叶片为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观测,对芦苇叶片叶脉、表皮毛、气孔、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等形态结构、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芦苇为了更好适应各自的生境,其叶片表面形态结构和叶肉细胞均发生了一系列可塑性改变,其中极旱、旱生、盐碱芦苇在适应其极端生境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气孔数量减少、保卫细胞壁增厚、气孔下陷,并在叶片表面形成高密度的表皮毛等途径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对水分缺乏和盐碱生境的适应能力;极旱、旱生、盐碱芦苇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大多呈长梭形,体积相对较小,而湿生、水生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大,几乎占据整个细胞。说明不同生境中发生的形态和结构的可塑性改变是其趋异适应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33.
34.
为探讨生境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分株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及其权衡关系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比较扎龙湿地不同生境芦苇分株的数量特征、生物量分配及生长关系.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旺盛期的7月,4个生境中芦苇株高、株重及构件重均以水生生境最大,盐碱生境最小,生境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