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7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3篇 |
农学 | 78篇 |
基础科学 | 120篇 |
110篇 | |
综合类 | 584篇 |
农作物 | 136篇 |
水产渔业 | 71篇 |
畜牧兽医 | 395篇 |
园艺 | 102篇 |
植物保护 | 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59年 | 7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一、整改低压架空线路路径 当前,农村用电普遍由于供电范围大、负荷较分散(密度小)、迂回供电、供电线路较长等原因,致使低压线损居高不下。因此,根据负荷需求,尽量走直路、近路,缩短低压电网供电半径(一般不超过0.5公里),使负荷靠近配变中心。 相似文献
112.
丰润踏上农电振兴之路韩贺山,田充河北丰润县电力局改革开放的春风,荡起市场经济的大潮。于是.全国农电系统很快呈现出一派千帆竟发,百舸争流的喜人的景象。丰润县电力局就是其中激浪前行,脱颖而出的一叶小舟。目前,丰润县电力局已由办电初期不足百人的电力施工队,... 相似文献
113.
向市场要效益 靠改革求发展河北省丰润县电力管理局局长韩贺山我们河北省丰润县电力局是国有中一型农电趸售企业,现有干部职工393人,下属11个基层电管所,管理着12座35千伏变电站,拥有主变21台,总容量135750千伏安,配电变器3977台,总容量47... 相似文献
114.
类受体激酶基因Os SIK1具有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增强水稻对于干旱和盐胁迫抗性的作用。为了丰富可利用的作物抗旱基因,获得具有较高抗旱水平的玉米新种质,通过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法,将水稻类受体激酶基因Os SIK1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中,并对转化株进行卡那霉素筛选及T1、T2、T3的PCR及Southern Blotting杂交等分子检测,获得转化植株并在T3获得转基因纯合株系。对T3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对照以16.1%的PEG模拟水分胁迫进行抗旱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水分胁迫处理下,转基因玉米株系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了7.4%~19.8%,叶绿素含量提高了11.3%~106.9%,SOD活性上升45.8%~93.4%,而转基因玉米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下降了35.4%~58.1%,MDA含量下降了25.7%~50.4%,说明转Os SIK1基因玉米植株抗旱性得到提高,其中,5个转化株系与对照在抗旱性方面有显著差异,且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综上所述,研究最终获得5个转Os SIK1基因玉米株系,并证明导入水稻Os SIK1基因可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15.
氮钾肥配施对藤三七叶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塑料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氮、钾肥配施对藤三七叶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配施能显著促进藤三七的生长发育,提高叶片产量,改善叶片品质。在适量范围内随着氮、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叶片鲜产量、可溶性蛋白质、还原糖、Vc的含量明显提高。当施氮量达到7.75 kg/100m2以上时,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叶片的硝酸盐含量与氮肥施量呈正相关。在不同氮素水平下,配施钾肥可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还原性糖、Vc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硝酸盐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菜用藤三七优质、高产的氮、钾肥最佳配施方案为N 5.75 kg/100m2, K2O 3.90 kg/100m2。 相似文献
116.
为了揭示不同株龄苜蓿后茬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和对后作玉米的增产效应,以毗邻种植的4龄、5龄和7龄紫花苜蓿地(2009年秋季统一翻耕灭茬,2010年春季按同一模式种植玉米)为试验对象,研究苜蓿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养分及后作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前茬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后作玉米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不同土层间存在一定的差异;0~2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则随前茬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pH均随前茬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玉米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前茬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苜蓿种植年限越长,对后作玉米的增产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7.
【研究目的】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获得抗玉米丝黑穗病的转基因植株。【方法】采用花粉介导法进行转化,获得的种子及后代植株检测方法包括:潮霉素抗性筛选、PCR扩增、Southern blot杂交分析以及田间抗病鉴定。【结果】通过转化获得种子43粒,对种子进行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9株抗潮霉素植株;经PCR检测,Southern blot杂交分析得到5株转基因植株。田间抗病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或株系的丝黑穗病抗性提高1~2级。【结论】花粉介导法转化玉米自交系是获得抗病育种材料的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8.
为探究吉林省不同地区水稻产量和施肥效果差异,本研究以吉林省水稻主流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2005-2013年吉林省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数据,研究不施肥(N0P0K0)、不施氮只施磷钾肥(N0PK)和均衡施用氮磷钾肥(NPK)3个处理对吉林省各州市水稻产量、增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吉林省各市州不施肥时水稻产量可达4.0~7.8 t·hm~(-2),在仅施磷钾肥和均衡施肥后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增产率分别为10.3%~30.4%(除辽源市外)和35.4%~109.0%,且施肥在长春市、吉林市增产效果明显,均衡施肥对通化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水稻产量提升影响较大。吉林省氮肥利用率在16.4%~32.7%之间,以吉林市、四平市最高;氮肥偏生产力在52.5~76 kg·kg-1之间,以松原市为最高。根据吉林省各市州的土壤基础理化性质、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将吉林省水稻划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施肥区。综上,均衡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最佳施肥方式,同时根据各区域之间的基础地力、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差异建立施肥分区,在此基础上制定并优化施肥用量,是实现精确施肥,提高产量和肥效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为吉林省不同地区水稻高产和肥料高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9.
以西葫芦品种‘农园1号’为实验材料,设置7个处理:适温处理(昼/夜25℃/16℃),浇灌1/3倍山崎黄瓜配方营养液(CK);亚适温处理(昼/夜16℃/8℃),浇灌1/3倍山崎黄瓜配方营养液(TCK);亚适温条件下分别用1/3倍山崎黄瓜配方营养液配成HIDS浓度为100、400、700、1000、1300mg·L−1的营养液浇灌(分别为T1、T2、T3、T4和T5处理),西葫芦幼苗在人工气候室内培养18d后,分析添加HIDS对西葫芦幼苗生长指标,叶片渗透调节物质、MDA、抗氧化酶活性、光合特性及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TCK处理西葫芦幼苗生长状况、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光合能力均比CK处理差。亚适温下不同浓度HIDS处理均可缓解亚适温对西葫芦幼苗生长的抑制,最适浓度为700mg·L−1(T3),其单株叶面积、全株鲜重、干重、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POD、SOD、CAT活性比TCK处理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叶绿素总量以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气孔导度显著提高;叶片Fv/Fm、ΦPSⅡ、Fv'/Fm'、ETR、qP升高,NPQ降低,可缓解亚适温对西葫芦光合器官造成的伤害。因此,添加适宜浓度的HIDS可通过促进西葫芦幼苗生物量积累及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减轻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能力,以此提高西葫芦幼苗对亚适温的适应能力,以HIDS浓度为700mg·L−1时各指标最接近CK处理,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0.
在兰州南北两山,以自然分布的柽柳(Tamarix chinensis)、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利用PAM-2000便携式叶绿素荧光分析仪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植物叶片的初始荧光(Fo)、最大光化学转换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光合有效辐射(PAR)、叶温(TMP)的日变化较明显。其中Fv/Fm和qP均呈反正态分布曲线日进程,在13:00强光下降低至最低值;Fo,qN,PAR和TMP则呈正态分布曲线日进程,在13:00达到最大值。3种植物的Fv/Fm在中午呈降低趋势,在13:00左右达到的最低值分别为0.778(柽柳),0.676(柠条)和0.65(红砂),表明均发生光抑制现象,但红砂受到的胁迫最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