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94篇
水产渔业   9篇
园艺   9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较全面地回顾、总结、展望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三个战略转变和三个优势,了我国食用菌产业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六个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21世纪食用菌产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必须采取的12个对策。/  相似文献   
62.
63.
1 设施专用蔬菜新品种选育近年来 ,我们通过对国内外引进资源的分离筛选 ,初步培育出了生长势旺盛、结果能力强、雌花率高的适于大型温室栽培的杂交黄瓜组合 ,年产量可达 2 0kg/m2 (公斤 /米2 ) ,并已推广到连栋温室中栽培 ,反映良好。我们还着手进行了适合现代化加温温室专用番茄品种的培育 ,目前已有 2个组合在引进现代化温室中试种 ,培育出的中粉四号、浦红七号为大型设施专用的无限生长番茄品种 ,在连栋温室中表现良好 ;中粉三号、浦红五号具有一定的耐低温弱光能力 ,早熟性好 ,产量高 ,适合普通管棚春季早熟栽培及秋季延后栽培 ,已…  相似文献   
64.
1989年上海郊区部分地区爆发了较大面积的香菇病毒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我们调查和跟踪了香菇病毒病的症状,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一、主要症状香菇感染病毒主要发生在营养生长阶段,感病症状在生殖生长阶段也有表现。目前我国香菇菌种生产  相似文献   
65.
卷心菜采用常规真空冷却工艺时,因其菜体结构紧密,中心与表叶的最大温差可达12.3℃。通过冷却过程分析,提出了增设自动补气阀来减小蔬菜内外温差的方法。结果表明,增设自动补气阀后温差可减小到2.3℃。对于特定食品的真空冷却,设定一个恰当的自动补气阀工作压力范围,可以有效减小各部分的温差。  相似文献   
66.
对21世纪初农业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1世纪初是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扼要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高校内外环境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并就农业高校未来发展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等若干问题作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7.
构建副溶血性弧菌转录调节因子VtrB (V.parahaemolyticus T3SS2 regulator B)敲除菌株和回补菌株,探讨VtrB在副溶血性弧菌抵抗胆汁中的作用。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副溶血性弧菌vtrB基因上下游序列设计引物,通过融合PCR将vtrB基因上下游同源臂融合并克隆入自杀质粒pDS132中,将重组自杀质粒转入大肠杆菌S17-1 λpir中,再接合转移至副溶血性弧菌中进行同源重组,通过10%蔗糖筛选获得vtrB基因突变株ΔvtrB。将pBAD33-vtrB重组质粒电转入ΔvtrB突变株中获得回补菌株C-ΔvtrB。研究副溶血性弧菌野生型、突变株和回补株在2%脱氧胆酸盐(DOC)处理后的存活率。基于同源重组原理,经vtrB基因的PCR扩增和转录水平检测结果表明,成功获得副溶血性弧菌vtrB基因缺失突变株ΔvtrB和回补株C-ΔvtrB。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C-ΔvtrB相比,ΔvtrB突变株在2% DOC处理20、40和60 min后的存活率分别为17%、4%和1%,vtrB基因的失活使得副溶血性弧菌对胆汁抵抗能力极显著降低(P<0.001),表现出存活能力的缺陷。由此表明,转录调节因子VtrB有助于副溶血性弧菌对胆汁的抵抗。  相似文献   
68.
以2号菌株(杏韩)和24号菌株(广杏)杂交组合的F1群体为试材,对杏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子实体数及单菇重等性状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杂交F1代性状广泛分离,大部分性状平均值低于亲中值,属于数量性状遗传.但后代性状的变异系数有较大差异,均盖径的变异系数(38.86%)和均单菇重的变异系数(30.31%)较大,说明其遗传潜能较大.(2)杂交后代菌丝生长速度与单产无显著相关性,现原基时间与产量成正相关性,菇峰期与生物学效率极显著负相关.(3)F82菌株子实体单产最高(186.0 g)显著高于双亲,其生物转化率达到66.4%.  相似文献   
69.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比较传统培养基原料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的配方.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主要碳源的配方与木屑和棉籽壳相比,其产量较高,栽培周期短,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的碳源物质.其中17号配方单瓶产量最高为147 g,与其他配方有显著差异.氮源中麸皮与米糠对比,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添加不同梯度麸皮试验表明,子实体产量随麸皮添加量减少而降低,氮源添加量在35%~40%为适合比例.  相似文献   
70.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养殖蟹,富含胆固醇及各类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更好地评价烹饪处理对中华绒螯蟹胆固醇及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对蒸制和煮制后的雌雄中华绒螯蟹的蟹黄/蟹膏、腹肉和腿肉3个可食部位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雄中华绒螯蟹中胆固醇含量相近,蒸制和煮制处理会造成各部位中胆固醇含量的降低,但差异性不明显(P<0.05);与煮制相比,蒸制后可食部位胆固醇流失较少。雌蟹蟹黄中总脂肪酸含量(∑FFA)高于雄蟹蟹膏中∑FFA,而雄蟹腹肉和腿肉中∑FFA略高于雌蟹;3个可食部位中,蟹黄与蟹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MUFA)占比最高,腹肉和腿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PUFA)占比最高;蒸制和煮制对蟹黄中脂肪酸基本无影响,与蒸制相比,煮制对蟹膏各类脂肪酸影响较大,含量显著下降(P<0.05);经蒸制与煮制处理后,中华绒螯蟹中主要饱和脂肪酸仍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EPA和DHA为主。因此,与煮制相比,蒸制能够减少胆固醇和可食部位中主要脂肪酸的流失,更有利于保留中华绒螯蟹的营养价值,对中华绒螯蟹的烹饪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