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95篇
水产渔业   10篇
园艺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中遗传标记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迎捷  陈明杰 《食用菌》1991,13(1):11-12
原生质体融合是生物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上的重要应用,由于这一技术能打破由性不亲和性造成的遗传障碍,从而为进行种属间的远缘杂交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在原生质体融合中必须对亲株进行遗传标记,这不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物力,而且在高等担子菌中有一些遗传标记,如营养缺陷型和代谢缺陷型在遗传上往往是不稳定的,经过几代后便会发生回复突变,而失去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传统上这些遗传标记的筛选主要是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的诱变处理,经这些方法处理后,由于基因突变,虽然能得到一些营  相似文献   
102.
香菇生长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本文研究了在常规栽培条件下,香菇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培养料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培养料成分的不同只影响酶活性的相对大小,而不影响酶活性变化的规律性,大部分酶随着每一潮子实体的成熟出现一个活性峰值,营养生长阶段,酶活性呈总体上升趋势,生殖生长阶段则呈下降趋势。部分酶活性在后期丧失。  相似文献   
103.
采用超临界CO2 (SFE-CO2)技术萃取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中的三萜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条件为:子实体粒度10目、夹带剂95%乙醇、压力35 Mpa、温度40℃、时间2.5h、CO2流量35 g/min、夹带剂体积:子实体重6:1(mL/g),萃取物的得率为2.42%,总三萜的得率为0.98%,萃取物中三萜的含量为40.5%.与传统的醇提法相比,SFE-CO2法中粗提物和总三萜的萃取率略低,但粗提物中三萜的含量较高,且HPLC研究表明,SFE-CO2的粗提物中三萜的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104.
测定和比较了土池培育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简称轮虫)、背刺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简称桡足类)、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oponica,简称糠虾)和渤海品系卤虫(Artemia sp.)无节幼体(简称卤幼)的水分、总脂、磷脂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轮虫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生物饵料(P〈0.05),卤幼的总脂/湿重、总脂/干重和磷脂/干重含量最高,轮虫的总脂含量最低(P〈0.05),桡足类和糠虾的总脂及磷脂含量则介于两者之间。(2)4种生物饵料的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P〈0.05),无论是中性脂还是极性脂,桡足类的DHA含量最高,糠虾和轮虫次之,卤幼最低(P〈0.05);糠虾体内的EPA含量最高,卤幼次之,轮虫和桡足类的EPA含量显著低于前两者(P〈0.05)。(3)4种生物饵料中的∑HUFA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糠虾〉桡足类〉轮虫〉卤幼,DHA/EPA值大小依次为桡足类〉轮虫〉糠虾〉卤幼。  相似文献   
105.
香菇菌丝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06.
4种观察副溶血弧菌表面形态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副溶血弧菌为材料,进行了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负染)的观察,并得到清晰的菌体外表面形态的图片,同时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并对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分别进行了阐述和说明。相差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菌体的运动状况和单个菌体的大体形态,但无法观察细胞的微小变化;荧光显微镜可用于细菌计数、区分正常细胞和死细胞以及菌体细胞之间的连接现象和外分泌物的宏观情况等;扫描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菌体细胞表面的微观形态,包括细胞壁褶皱等结构的细微变化,但不适于鞭毛和外分泌物的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负染)可观察细菌活体的形态,可以对鞭毛和外分泌物等进行观察,但是不适用于需要表型统计的实验。  相似文献   
107.
多重PCR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的多重PCR体系的优化,建立一种能够在食品样品中应用的四重PCR。【方法】采用热裂解提取菌液和菌落DNA,以16SrRNA、inlAB、iap、hly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从影响多重PCR扩增的引物浓度、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结果】通过其它5种同属异种菌即英诺克李斯特氏菌、西尔李斯特氏菌、威尔西李斯特氏菌、绵羊李斯特氏菌、格氏李斯特氏菌及副溶血性弧菌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的片段。纯培养物的最低检测限为102CFU/mL,模拟污染的生猪肉检测限不大于0.4CFU/g。【结论】通过菌落获得DNA的多重PCR方法更好,该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快速及准确的优点,可用于食品中LM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8.
在冰温保鲜基础上,比较不同电解时间的酸性电解水对冷却肉保鲜的影响。通过测定pH值、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汁液流失率和色差a*值,同时进行感官评定得出:电解水会影响冷却肉pH变化,电解时间为5,10,15 min的电解水均能有效杀灭微生物,且三者杀菌效果并无显著差异,能有效维持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在较低水平,电解5,10 min的电解水处理样品在15 d后比用电解15 min的水处理样品有更大的汁液流失率,电解水对冷却肉的色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且不会影响整体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09.
酸性电解水是一种新型的非热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水产品的防腐保鲜。为进一步研究其保鲜作用机理,以南美白对虾作为研究对象,从微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重点探究酸性电解水技术对虾中细菌总数及特定腐败菌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与虾肉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以揭示电解水技术可能的防腐保鲜机理。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南美白对虾中细菌总数和特定腐败菌的数量(假单胞菌属和希瓦氏菌属,P0.05),并在随后4°C冷藏过程中持续抑制总菌和特定腐败菌的生长繁殖。此外,酸性电解水处理能有效延缓虾肉冷藏过程中pH、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色差值3种品质指标的变化。根据相关性分析可得,贮藏过程中虾肉品质与虾中微生物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酸性电解水可通过抑制总菌以及特定腐败菌的生长来延缓虾肉品质的下降,从而达到防腐保鲜的效果。本研究的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酸性电解水的防腐保鲜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0.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水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首次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应用于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检测。针对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lh)设计四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副溶血弧菌LAMP检测方法,1 h即可完成。对12种细菌共28株菌进行LAMP扩增,仅副溶血弧菌得到阳性结果,证明引物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0 fg/LAMP反应体系和24 cfu/mL,对模拟食品样品进行直接检测,检测限为89 cfu/g;对40份水产样品进行检测,8份副溶血弧菌LAMP阳性,其中6份传统培养阳性。本研究表明,该方法检测副溶血弧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且操作简便、快捷、检测成本低,有望发展成为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