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4篇
综合类   43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猪5-HT4b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了验证。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表明,该基因片段全长1209bp且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02个氨基酸。该序列已在GenBank登录(Accession No.AY566638)。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已报道的人、鼠等5种动物5-HT4bR基因具有较高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56%和93.63%。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7次跨膜结构,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  相似文献   
22.
蒙古牛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编码序列检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基因是影响骨骼肌生长和发育重要的候选基因。实验以2头双肌皮埃蒙特牛和30头蒙古牛基因组DNA为模板,针对牛myostatin基因设计了3对引物并扩增了3个外显子和部分5’调控区。对PCR扩增片段克隆、测序结果显示,2头皮埃蒙特牛均在编码序列938处发生G到A突变,使编码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酪氨酸,符合前人检测结果。首次在蒙古牛中发现在6个不同位点存在单核苷酸突变,其中3个无义突变,3个突变引起了编码氨基酸变化,反映了牛myostatin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突变性。  相似文献   
23.
拟通过全基因组范围内遗传变异的检测和注释分析,深入了解上海白猪(上系)群体的遗传现状,以便更好地进行提纯复壮与开发利用。本研究应用基因组简化测序平台—GGRS,对上海白猪(上系)群体(99头)进行基因组测序,并综合实验室前期太湖地方猪种和西方引进品种共计447头测序数据进行SNP和InDel等遗传变异检测和功能注释分析。结果显示,上海白猪基因组测序平均覆盖度为2.87%,平均测序深度为3.9倍,共检测到328 586个SNPs、693 220个InDels。进一步分析表明,SNP和Inde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相对均一,但在不同染色体上数量和密度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结构注释显示,SNP和InDel对应基因的数量分别为11 496个和13 216个,按照基因的结构区域分类,SNP和InDel在各类功能基因区间的分布特点一致,绝大多数的SNP和InDel变异都分布在基因间区,分别为74.61%和83.38%。内含子中次之,分别为22.76%和14.98%。基因富集分析结果表明,SNP主要与蛋白代谢过程和高分子代谢过程等相关,InDel多在组织、器官发育和疾病相关的通路中发生富集。此外还发现,含有高密度SNP和InDel等遗传变异的QTL主要集中在肉质与胴体性状和健康性状。本研究利用先进的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上海白猪(上系)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普查,并通过对太湖流域地方猪种和西方引进品种的合并比较分析,阐释了这些遗传变异的染色体分布特征,基因区间分布规律和功能注释信息,为后续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4.
为揭示食欲素前体(prepro-orexin)基因对长白猪采食和生长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132头长白猪prepro-orexin基因的C62T和G426A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各位点与30~100 kg阶段的采食及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长白猪prepro-orexin基因C62T和G426A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等位基因频率表现为野生型(C、G)高于突变型(T、A);两个位点的4种单倍型和7种单倍型组合中,CG、TA为主要单倍型,CG/CG、TA/CG和TA/TA为主要单倍型组合。C62T位点的CC基因型、G426A位点的GG基因型及CG/CG单倍型组合均可显著减少日采食次数、延长每次采食时间和提高每次采食量(P < 0.05);其中CG/CG组合的日采食次数、每次采食时间、每次采食量分别较TA/CG组合显著减少1.22次、延长0.79 min和提高32.18 g(P < 0.05),而与TA/TA组合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 > 0.05)。C62T位点的TT基因型、G426A位点的AA基因型及TA/TA单倍型组合可显著或极显著缩短达100 kg体重日龄、提高30~100 kg平均日增重(P < 0.05;P < 0.01);TA/TA组合达100 kg体重日龄分别较CG/CG、TA/CG组合分别显著缩短6.23和6.69 d(P < 0.05),平均日增重分别极显著提高47.91和50.04 g/d(P < 0.01)。结果表明,prepro-orexin基因C62T和G426A位点对长白猪采食和生长性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5.
为了加强监督管理,实现“由量到质、由表及里”的跨越,指导保种企业的生产实践,挖掘、评估、鉴定猪种遗传资源,揭示种质特性遗传机制,为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全国畜牧总站制定了地方猪品种登记实施细则。潘玉春对地方猪品种登记的内容包括地方品种猪的系谱、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6.
肉制品的DNA溯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潇  潘玉春  唐雪明 《猪业科学》2009,26(3):105-106
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爆发,使得食品溯源管理应运而生.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肉制品的溯源管理尤为重要.在众多的溯源技术中,DNA溯源技术逐步占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7.
动物脂肪代谢受多种因素影响,其调控机制较为复杂.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是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它能与基因的启动子/增强子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激活靶基因转录,介导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反馈调节,在脂肪酸合成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对SREBP1基因以及其调控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认识脂肪代谢机理,为猪肉质品质的改良提供完善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提高对人类脂质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肥胖等的认识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转录因子SREBP1基因及其调节的几个靶基因的研究进展,以便于对SREBP1基因以及其靶基因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28.
脂肪细胞决定和分化因子1(adipocyte determin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1,ADD1)基因与人类和鼠的脂肪细胞分化具有确定的连锁关系。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ADD1与转录因子PPARγ和C/EBP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保守DNA序列并用PCR-SSCP和直接测序法鉴定其多态性。同时,选择136头猪作为实验群体来探索其与肉质性状的关系。多态性分析发现:在第二外显子内一个导致错义突变的SNP,该SNP在实验群体内分布不平衡,未检测到AA基因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DD1不同基因型间在肌内蛋白(MP)和肉色(MC)存在显著(P〈0.05)的差异;肌内脂肪(IMF)存在极显著(P〈0.01)的差异。说明,ADD1基因多态性有可能应用到提高肉质的育种实践中。  相似文献   
29.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结合蛋白(CRH-BP)是分子量为37千道尔顿的N-糖基化蛋白.它能够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结合使CRH失活,而脑垂体细胞能够在CRH诱导下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进而调节应激反应中产生的各种生理现象.对CRH-BP基因的研究为CRH在生殖生理、药理学、动物应激反应等方面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CRHBP基因在小鼠、人类上的研究进展,以便对该基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