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1.
为探究猪源沙门菌分离株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四环素耐药基因(tet)的流行与分布情况,从7省的合作猪场采集病死猪肝脏、肺脏、肠道作细菌分离,利用沙门菌属特异性侵袭基因(invA)和16S rDNA扩增、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沙门菌分离株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测定tet基因,以及ERIC-PCR方法分析猪源沙门菌之间的相关性和遗传关系。从823份病料中分离鉴定出247株猪源沙门菌,分离率为30.01%。药敏结果显示,对多西环素、土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7.45%和94.74%。PCR检测发现,分别有62,66,3株单独携带tetA、tetB、tetC基因;分别有38,8,4,7,1株菌同时携带两种不同的tet基因(tetA+B、tetA+C、tetA+D、tetB+C、tetC+D);分别有9,6,1,6,1,4,3株菌同时携带3种不同的tet基因(tetA+B+C、tetA+B+D、tetA+B+M、tetA+C+D、tetA+D+M、tetB+C+D、tetB+C+M);分别有6,2株菌同时携带4种不同的tet基因(tetA+B+C+D、tetA+C+D+M);没有检测到单独携带tetD、tetM以及同时携带5种tet基因的菌株。接合试验表明,tetM可与tetA或tetC共同在沙门菌与大肠杆菌间转移,导致菌株多西环素抗性水平转移。试验菌共分为A~δ共30个ERIC型,tet基因分布于不同ERIC型菌株中,表明其在试验菌株间水平扩散。本试验首次在猪源沙门菌中发现了编码核糖体保护蛋白的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猪源沙门菌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严重,对多西环素、土霉素具有普遍耐药性,tetA、tetB基因在7省猪源沙门菌中流行最广泛,分离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普遍耐药性与单个或多个tet基因的普遍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河南省不同动物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oqxAB和fexA基因的流行情况,分析spa基因多态性分型特点。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分离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oqxAB和fexA耐药基因,扩增spa基因的X区域进行分型研究。结果表明,1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大多数药物产生耐药,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喹乙醇对分离菌的耐药率分别为94.62%,95.38%,92.31%,70.77%,55.38%,57.69%,32.31%,19.23%,但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较敏感。PCR检测发现,35株携带fexA基因,检出率为26.92%。17株携带oqxAB基因,检出率为13.08%。此外,有10株同时携带oqxAB和fexA基因,耐药性检测发现这10株菌耐药性较为严重。130株分离菌中107株菌可通过spa分型,分为21种spa型,最常见的spa型是t15075 (15.38%),其次是t189 (13.85%),t034 (9.23%),t091 (7.69%),t127 (6.92%),t164 (6.15%)。此外,只有t034 (9.23%)和t3512 (3.85%)能够出现在3种不同动物源(分别是牛、猪、鸡及牛、猪、鸭)的菌株中。综上,oqxAB和fexA基因在河南省的动物养殖场中已有一定的流行,同时携带oqxAB和fexA基因的菌株耐药性较为严重,spa型别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故临床应加强耐药性及分型监测。  相似文献   
53.
苜蓿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牧草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种植养殖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牧草中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它具有适应性强、产草量高、草质优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易于家畜消化等特点,被誉为“牧草之王”。1苜蓿的利用价值1.1苜蓿是优良的饲料原料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苜蓿干草具有如下营养特点:粗蛋白含量高,在12.%~26.1%,一般为17.5%左右,正常初花期的苜蓿为20.0%。粗纤维含量属优质饲料纤维。所含蛋白质品质优良,氨基酸组成与乳清粉接近,富含赖氨酸,含量高达1.…  相似文献   
54.
1株鹑鸡肠球菌产ESBLs和AmpC酶的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1株临床分离的七彩鸟鹑鸡肠球菌的ESBLs和AmpC酶的基因型,探讨其耐药基因的进化机制;采用两倍稀释法测定此菌株对18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用9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基因克隆及测序分析,确定鹑鸡肠球菌ESBLs和AmpC酶的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结果表明,鹑鸡肠球菌为产ESBLs和AmpC酶菌,除对3代、4代头孢,碳青霉烯类和磷霉素体外敏感外,对其他常用药物均呈现耐药,具有多重耐药特性;该菌所产 ES-BLs的TEM序列与AJ847364(TEM-116)序列相比发生了2处碱基突变,即512T→A和695A→C,引起了相应氨基酸的突变171Ile→Lys、232Lys→Thr,是一种新的TEM亚型,GenBank注册号DQ849329;AmpC酶与序列EF078894(ACT-like型)有97%的同源性,GenBank登录号是DQ849330.这表明该株鹑鸡肠球菌ESBLs为一种新TEM亚型,来源于同时分离的鹑鸡克雷伯菌TEM型的ESBLs;ACT型AmpC酶的存在可能与七彩鸟鹑鸡接触过β-内酰胺类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55.
利用高分子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是当前最有效最便捷的改变非水溶性药物的水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方法之一。为探究临床常见药用高分子材料载体的优越性和差异性,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PEG4000、聚维酮(PVP)k30、PVPk15、泊洛沙姆188等高分子材料为载体,采用熔融法、溶剂法和溶剂熔融法制备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法验证固体分散体,比较氟为尼考原料、物理混合物及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和累积溶出率。结果表明:几种固体分散体均可提高氟苯尼考药物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速率,其增溶效果为PEG6000>PEG4000>PVPk30>PVPk15>188,氟苯尼考与PEG6000配比在1∶4时溶解度和体外溶出速率均最优,是最佳配比。5种不同高分子材料制备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简便易操作、质量可控,能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其中PEG6000增溶效果最优,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6.
河南地区鸡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河南中北部地区多个规模化鸡场和猪场采集病料,经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鉴定,共分离保存157株鸡源大肠杆菌和92株猪源大肠杆菌,采用二倍肉汤稀释法对23种抗菌药物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耐药性监测结果表明,鸡源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和阿米卡星相对较为敏感,耐药率分别为40.8%、59.9%和56.7%,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四环素、磺胺异恶唑、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达氟沙星、多粘菌素E等高度耐药;猪源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最为敏感,耐药率仅为2.0%,其次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和安普霉素,耐药率分别为56.5%、60.9%和65.2%,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链霉素、卡那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达氟沙星等则高度耐药。多数菌株普遍呈多重耐药,以17~23耐药株为主。这些数据为本地区的用药提供了参考,同时也显示本地区鸡、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极其严重,有必要对本地区进行细菌耐药性的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57.
为探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和膜通透性促进剂EDTA对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12种抗菌药物及其与舒巴坦、EDTA、舒巴坦+EDTA联用对临床分离的6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鸡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舒巴坦降低了第3代头孢菌素类、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及磷霉素的MIC值;EDTA降低了氟喹诺酮类、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及黏菌素的MIC值;舒巴坦+EDTA与阿米卡星、磷霉素、氟苯尼考、第3代头孢菌素联用较舒巴坦或EDTA与这4类抗菌药联用对多数菌株的MIC值均进一步降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和膜通透性促进剂EDTA不仅可以增强部分抗菌药对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而且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8.
根据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IRBLs)的耐药表型特点,应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40株鸭大肠杆菌产IRBLs情况并分析产IRBLs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产IRBLs阳性株4株,阳性率为10%,其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棒酸、氟苯尼考、庆大霉素、新霉素、多西环素耐药,说明IRBLs产生菌已在我国兽医临床上出现,且呈现多重耐药的特点。此外,2株产IRBLs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表明三唑巴坦对哌拉西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再者,1株产IRBLs菌对三代头孢耐药,该菌株可能同时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或AmpC酶,这提示IRBLs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9.
兽药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兽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种类和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噻呋诱导鸡源大肠杆菌耐药产ESBLs与主动外排机制的关系。方法: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噻呋诱导3株临床分离菌和标准菌O78至产ESBLs;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和CCCP对诱导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加入利血平后,头孢曲松诱导后的菌株,阿米卡星、氟苯尼考、磷霉素组的MIC值变化有统计学差异,耐药率下降范围为25%~75%;头孢噻肟诱导后的菌株,头孢曲松、头孢噻呋、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磷霉素组MIC值变化有统计学差异,耐药率下降为25%~100%;头孢噻呋诱导后的菌株,其中头孢曲松、头孢噻呋、阿米卡星、氟苯尼考、磷霉素有统计学差异,耐药率下降为25%~100%。加入CCCP以后,仅头孢噻肟诱导后的菌株,头孢曲松MIC值变化差异显著;头孢噻呋诱导的菌株,头孢曲松、氟苯尼考差异显著;且耐药率下降范围均为25%~75%;利血平与抗菌药物合用后对诱导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高于CCCP。结论:3种头孢类药物诱导后的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外排表型存在差异;鸡大肠杆菌特异性耐药机制ESBLs可激活非特异性耐药机制外排表型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