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4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蚕病。根据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种传染方式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检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探索广西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和流行规律。结果显示,通过严格执行现行检疫技术标准,在蚕种生产中基本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危害。调查发现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对应蚕生产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发生率高,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证明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造成的家蚕食下传染是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蚕种生产中,气象因素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也有影响。气温影响最为重要,降雨、日照起到辅助效果;建立两种基于蚕种微粒子病发生与环境微孢子虫分布关系以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进行预测预报,为蚕种生产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在蚕业生产中,桑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不可放松的工作,它关系到蚕种场的存亡,还关系到全区的蚕业生产的安全和发展。历史上就有因微粒子病暴发、蔓延而使蚕业毁于一旦的惨重教训!我们要引以为诫!因此,全区各蚕种场在蚕种生产中,必须把“防微”  相似文献   
33.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林业经济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是适应新时代、新形式的重要举措。在大力推广林业发展的工作中,深入分析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案有利于加强对林业的管理。基于此,根据我国林业发展现状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分析现有林业种植技术、管理技术和自然养护技术等种植技术并提出具体病虫害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34.
潘志新 《广西蚕业》1994,31(1):45-47
邕宁县有悠久的养蚕历史,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桑园面积迅速增加,养蚕量也不断增长,1993年全县桑园面积达633.33公顷,养蚕88000张,产鲜茧850吨,平均张产量达22.37公斤。特别是小蚕共育推广普及率较高的蒲庙镇联团村,1993年全村有共育室13个,  相似文献   
35.
[目的]全面掌握广西昆虫微孢子虫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并进行感染性和分类研究,为经济昆虫微孢子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捕捉或诱虫灯引诱方式在广西蚕区的桑园、菜地及周围收集野外昆虫,显微镜检验各种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自然感染率;通过生物试验鉴定部分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食下感染性,并分别检测桑尺蠖微孢子虫和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原始寄主的胚种传染性;基于SSU rRNA序列构建昆虫微孢子虫系统发育进化树,明确昆虫微孢子虫的分类特征.[结果]广西昆虫微孢子虫资源分布广泛,大部分昆虫已感染微孢子虫,其中菜粉蝶、稻纵卷叶螟、桑螟、桑尺蠖、斜纹夜蛾和红腹灯蛾的微孢子虫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4.95%、4.38%、0.08%、0.28%、0.64%和1.14%,其他鳞翅目昆虫的总体微孢子虫感染率为0.75%.部分昆虫微孢子虫可食下感染家蚕,交叉感染率达40.00%;部分昆虫微孢子虫还具有很强的胚种传染力,其中桑尺蠖微孢子虫和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原始寄主的胚种传染率分别为77.48%和66.15%.从桑尺蠖分离获得的3株微孢子虫虽然为不同的微孢子虫,但均属于Nosema属,与家蚕微孢子虫同属异种.[结论]在广西各地区存在丰富的昆虫微孢子虫资源,种类多样,且大部分昆虫微孢子虫属于Nosema属,与家蚕微孢子虫亲缘关系密切;部分野外昆虫微孢子虫还对家蚕形成交叉传染危害的风险,因此杜绝昆虫微孢子虫污染桑叶交叉感染家蚕是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影响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传染的主要因子,探索蚕病精准防控时机与策略,通过对气候条件、病蚕混育率、饲养密度、龄期经过以及药物防控等因子进行偏相关分析,分析各因子对蚕期血液型脓病发生危害的影响力。结果表明,当蚕群中有染病个体时,高温多湿环境是诱导和加快蚕座传染的主要因子;家蚕血液型脓病蚕座传染很强,病蚕混育率是主要传染因子,与发病率的相关系数最高;蚕座密度对病毒次生传染,显示过高的养蚕密度增加了传染发病率;感染龄期对病毒次生传染,表现为龄期越小,次生传染越严重;防控药物介入可降低次生传染发病率,新鲜石灰粉防控效果较好,增加施用次数可降低危害。所有影响因子中,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蚕混育率是首要的因子,其次是混育龄期,第三是药物施用,呈现负相关,第四是饲养季节,最后是饲养密度。每天施用一次的药物处理仍然会出现病原逃逸的现象,宜增加施药次数减轻危害。本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桑树机械化研究是蚕桑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设计并制造了基于内燃机动力的车载式自走式桑枝叶联合收割机,集桑枝叶收割、粉碎、收集、传输、装卸等功能于一体,可一次性完成桑枝叶的收割、粉碎等作业,为蚕业生产和桑枝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种高效的机械化处理方案。实际收割数据显示,桑枝叶联合收割机能正常运行,收割粉碎工效为1 056 m2/h,是人工剪伐133 m2/h的6.80倍;机伐的漏伐率和开裂率分别为21.43%和30.29%,人工剪伐仅为0.41%和0.64%,存在漏伐和切口不平整的问题;机伐收割桑树的平均发芽数为14.16个/株,人工剪伐的为13.27个/株,机伐对桑树发芽影响不大。针对存在细小侧枝漏伐和伐口开裂等问题,提出二次修剪的改进措施;可通过配套桑树种植模式和机械小型化改进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8.
为加快杂交桑桂桑优12的成果转化,研究了桑树杂交组合高效繁育制种技术,组织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建设桂桑优12种子因,从嫁接培育亲本苗木到大量生产出种子只用13个月时间,平均667m~2产种子27.5kg;树龄2年(从嫁接桑苗算起)平均667m~2产种子43.7kg;树龄3年667m~2产种子56kg。至2004年底共销售种子14.5t,推广种植面积已达1.82万hm~2。  相似文献   
39.
在广西蚕区调查了桑螟发生状况及其微粒子病对家蚕的交叉传染性。共收集桑螟成虫18 656头,桑螟微粒子病自然感染率为0.11%;调查分析后发现蚕种生产微粒子病发生与桑螟发生量相关性不显著,而与桑螟微粒子病发生程度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分离获得2株新的桑螟微孢子虫(暂命名为DPM1和DPM2),测定出DPM1和DPM2微孢子虫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_(50))分别为2.83×10~6个/m L和9.50×10~6个/m L,说明2株桑螟微孢子虫对家蚕也具有明显感染性。因此,桑螟微粒子病对家蚕具有明显交叉传染性,对蚕种生产微粒子病发生具有重要影响,蚕业生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桑螟的危害。  相似文献   
40.
新建桑园速成丰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2006年选用优良桑树品种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进行桑园速成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可以获得高产,两年两个品种平均每公顷桑园产桑叶分别为36322.5kg、46336.5kg,养蚕产茧分别为2250.0kg、3090.0kg,实现速成丰产的目标。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为:选好园地,深沟厚肥,适时栽植;合理密植,每公顷栽植75000株;适时剪伐,控制有效枝条数,每公顷约为270000条,培育良好的桑树群体结构;加强水肥管理,按桑树生长期分期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