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16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开发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利用强度导致农业用水不合理是造成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适度开发利用农田水分是当前发展农业生产和重建生态系统的关键。分析了农田水分研究进展、农田水分生产潜力研究进展及当前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开发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提出要遵循适度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初步辨识了农田水分生产潜力适度开发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田水分生产潜力适度开发的研究框架与关键科学命题。当前,要遵循农田水分适度开发的思想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恢复生态,促进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2.
近50年以来,由于受气候变化以及高强度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我国北方旱农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田生态系统出现了明显的退化趋势。生态缺水是旱地农田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文中以我国北方旱地农业区的典型县-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为例,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旱地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缺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武川县气候正在向干暖化趋势发展,特别是近20年以来,干暖化趋势更加明显。1991-2010年武川县农田生态缺水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马铃薯45.99mm/10a,春小麦55.40mm/10a。降水是影响生态缺水量的主要因素。在气候干暖化背景下,武川县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缺水量随降水量的减小而增加,气候变化加剧了旱地农田生态系统的退化。在旱农地区,气候变化背景下旱地农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43.
本文运用多元分析方法,通过典型样本对比分析,对浙江省德清县近20年来推广应用“三一一”技术营造的杉木林速生丰产成效作了定量评价:1.幼林初期高、径(地径)生长以及成活率明显增大;2.单株材积、胸径、树高的生长速度均有提高,3.幼林郁闭时间提早两年;4.小径材间伐时间可提早五年。  相似文献   
44.
目前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多集中在直接影响,间接影响考虑较少。对气候变化影响传递认识的不全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盲点之一,探讨气候变化影响链的形成机制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对气候变化影响特征的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影响链的形成机制,界定了气候变化影响链的内涵,明确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层级,并提出气候变化影响链的应对途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影响具有广泛性、差异性、持续性、突发性、传递性及可转化性等特征。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各种胁迫与干扰作用于受体系统之后,受体系统与其它系统联系,把这种胁迫与干扰传递到其它系统,导致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断延伸,形成复杂的气候变化影响链。气候变化作用于直接受体后,其影响在生态系统中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在经济系统中沿着产业链传递,在社会系统中沿着社会关系链传递;影响链的传递以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形式进行。气候变化的影响总是从低层级到高层级,沿着资源禀赋的变化上升到自然生产系统、经济生产系统直至社会系统。研究认为,有效阻控或切断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传递,能够有效降低气候变化影响的风险与损失。气候变化影响链及其形成机制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45.
耕地质量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以我国北方典型半干旱气候敏感区武川县为例,利用1989-2009年历史气候数据和土地利用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生产潜力、标准耕作制度和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武川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和土地利用等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武川县气候呈显著干暖化趋势,在其影响下,武川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呈下降趋势,水分是制约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关键因素;旱地土地利用等指数呈下降趋势,水浇地土地利用等指数则呈上升趋势。该研究能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制定土地利用制度,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农牧交错带粮草带状间作防风蚀保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的中部,年降水量平均只有280~350mm.由于冬春季地表大部分裸露,风蚀沙化已相当严重,因此应控制耕作,鼓励农民种草,耕作种植模式应以粮草带状间作为主.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有效增加地表粗糙度,比对照裸地平均降低近地面5cm风速31.6%,风蚀量平均降低79.4%;减缓地表风蚀粗化,>1mm的砾石为对照裸地的25%;生物量达3773kg/hm2,是天然草场的5.7倍.同时具有轮作培肥土壤的的作用,是适应当地条件的有效、简单、经济可行的防风蚀方法.  相似文献   
47.
<正>1现状2007年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后,弥渡县种子管理部门从体制上与经营完全脱钩,种子管理部门独立行使种子生产和生产销售监督管理、储备、试验示范等职能。种子的供给完全由公司和个体经销户来完成种子生产、经营逐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种子市场体系,政策上打破了垄断经营的模式。弥渡县总耕地面积1.45万hm2,其中水田8 300hm2,常年种植农作物面积3.4万hm2,市场销售农作物良种  相似文献   
48.
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农作制度对土壤风蚀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合理的农作制度是引发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以内蒙古武川旱农试验区为基地,研究了撂荒制、压青休闲制、粗放轮作制、保护性耕作制4种农作制度对风速、土壤紧实度、地表粗糙度、地表覆盖度、土壤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含水率、土壤风蚀量等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够显著降低土壤风蚀,有效防止土地荒漠化。当前,北方农牧交错带应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制,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9.
一、抓规划 ,明确工作目标为针对目前农业生产的现状 ,进行科学论证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合理布局 ,调整品种种植结构 ,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实际和农业产业化需求的优良品种。1998年丹徒县三山镇引种9— 10 8、9— 2 2等优良水稻品种 5万余千克 ,扬麦 1587 5万余千克。 1999年品种更新换代 ,推广水稻良种 95— 16 7 5万千克 ,秋播推广小麦良种 9356 5万余千克。实践证明 ,种子改良一次 ,总产量都飞跃一次。有规划、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地落实优良品种 ,有效克服了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朝令夕改的盲目性问题 ,保证良种推广工作连续性…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