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2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316篇
农学   190篇
基础科学   197篇
  147篇
综合类   1192篇
农作物   135篇
水产渔业   190篇
畜牧兽医   608篇
园艺   212篇
植物保护   109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Penicillium expansum是果蔬采后主要的病原真菌,对果蔬的贮藏具有极大的危害,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苹果(Malus domestica)青霉病菌进行了分离及rDNA-ITS法鉴定,确定为P.expansum;利用不同浓度的外源一氧化氮(NO)处理病菌,通过孢子萌发率、芽管长度、菌丝扩展速度等指标以及苹果接种实验,研究了外源NO与P.expansum发育及致病力的关系,并通过进行胞内活性氧水平、蛋白质羰基化、丙二醛(MDA)及ATP含量的检测,对NO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外源NO可以显著抑制P.expansum的发育,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抑菌机理可能是通过诱导P.expansum胞内活性氧积累引起氧化损伤.本研究为果蔬采后病原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72.
为定量描绘矿区次生裸坡土壤抗冲性特征,以山西潞安王庄煤矿矸石山为例,运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矸石山土壤抗冲性进行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矸石山土壤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土壤抗冲指数的最适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在2,2.5,3,4 m共4个步长间隔范围内,拟合模型的精度随步长间距的增大而提高.土壤抗冲指数的块金系数C0/(C0+C)在10.91%~13.68%之间,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因素的影响.土壤抗冲指数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条带状和斑块状的分布特点,且主要分布在0.06~0.12min/g之间,占83.02%.沿坡长方向,土壤抗冲指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极显著服从于方程ANS=0.0001X2-0.0048X+0.1166.  相似文献   
873.
不同浓度聚丙烯酰胺(PAM)防治土壤侵蚀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江苏沿海地区的粉质砂壤土,对不同用量聚丙烯酰胺(PAM)防治土壤侵蚀的效果进行室内试验,以探讨通过施加PAM抑制土壤侵蚀的最佳比例。试验结果表明:PAM浓度在010‰范围内时,土壤产流时间随着PAM浓度的升高而提前,浓度大于10‰后,土壤产流时间又有所推迟;试验土壤经PAM处理后入渗率降低,这与部分研究结论有所不同;PAM在010‰范围内时,土壤产流时间随着PAM浓度的升高而提前,浓度大于10‰后,土壤产流时间又有所推迟;试验土壤经PAM处理后入渗率降低,这与部分研究结论有所不同;PAM在05‰浓度范围内时,对抑制土壤侵蚀作用明显,当浓度大于5‰后,抑制作用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874.
水源涵养林林木耗水称重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在水源涵养林林木培育中选择耗水量较低的树种,在北京密云水库水源涵养林集水区,采用小型蒸渗系统测定仪和TDR等仪器,用称重法研究了6个野外水源涵养林树种的耗水特性,对6个树种的日平均耗水进行了比较,对不同天气情况下各树种的耗水特性进行了比较。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各树种的日耗水量,从小到大依次为荆条(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la)、油松(Pinustabulaeformis)、臭椿(Ailanthusaltissima)、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杨树(Populussp)、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6年生荆条在7—9月份平均日耗水量为0.28kg,7年生油松在7—9月份平均日耗水量为0.57kg,3年生臭椿在7—9月份平均日耗水量为0.55kg,7年生侧柏在7—9月份平均日耗水量为0.7kg,3年生杨树在7—9月份平均日耗水量为0.77kg,5年生刺槐在7—9月份平均日耗水量为0.78kg。结果表明,荆条、臭椿和油松是耗水较少树种,适合在水源涵养林中应用。  相似文献   
875.
稻壳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500℃连续热解制备的稻壳炭对水溶液中NH+4-N的吸附特性和稻壳炭用量、颗粒粒径、NH+4-N初始质量浓度、p H值、振荡时间等因素对NH+4-N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H+4-N溶液初始质量浓度、p H值的不断升高,稻壳炭对NH+4-N的平衡吸附量不断增加,而随着振荡时间的推移,平衡时稻壳炭对NH+4-N的单位吸附量不断增加,60 min内吸附较快,在吸附90 min左右时保持不变,这说明稻壳炭对NH+4-N的吸附在1.5 h左右基本达到平衡,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3 mg/L和5 mg/L的NH+4-N溶液,稻壳炭对NH+4-N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1.26、81.14 mg/kg。稻壳炭的颗粒粒径越小,单位吸附量越高,0.25 mm以下的稻壳炭对NH+4-N的吸附容量较大。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探究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稻壳炭对NH+4-N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表明稻壳炭对水溶液中的NH+4-N吸附为不均一的多分子层吸附;准二级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的全过程,稻壳炭吸附NH+4-N主要包含液膜扩散、表面吸附、颗粒内部扩散过程,主要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876.
介绍了农田蛾类图像的预处理方法,然后使用Otsu方法来对农田蛾类图像进行分割。对分割得到的目标区域采取旋转变换,使同一种蛾类的目标区域具有相同方向;对旋转变换得到的蛾类图像目标区域,以目标区域的边界点到目标区域的质心点距离作为目标区域的边界特征,获取各种蛾类图像的边界特征。从所获取的边界特征可知,不同种类的蛾类图像具有各不相同的边界特征,可以把这些边界特征作为各种蛾类昆虫分类识别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877.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BP网络的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BP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过程中,随着输入变量的增加会造成维数灾难,导致训练效率不高,而且易陷入局部极小的问题。基于粗糙集的约简是常用的降低维数的方法,但约简是NP问题,随着信息量增多计算量会随之剧增;本文采用基于属性重要度的启发式值约简算法进行属性约简,建立了一种模糊信息知识发现方法结合粒子群优化BP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实验表明此方法不仅能有效获取规则,降低网络的输入维数,还能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极小,从而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  相似文献   
878.
不同地面结构的育肥猪舍NH_3排放系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NH_3排放系数是对规模化养殖场NH3排放量估算、NH_3减排方法与技术应用效果评估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在模拟实际生产动物人工气候室对3种不同地面结构的育肥猪舍NH_3排放相关数据的连续在线检测,研究了不同地面类型猪舍内NH_3排放与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及其排放系数.研究得出半缝隙地面猪舍、实心地面猪舍、生物发酵床猪舍内NH_3排放系数分别为:(9.47±7.09)、(11.23±4.23)、(4.27±2.09) g/(d·pig).  相似文献   
879.
基于DSSAT模型的冬小麦最优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DSSAT模型在不同年型冬小麦灌溉制度优化中的可行性,利用涟水县水利科学研究站1985—2015年冬小麦生育期降水资料排频适线,得到了降水量经验频率分别为25%、50%和75%对应的设计值,然后选取淮安站2001—2016年期间与3种经验频率对应降水量接近的年份作为代表年——2007—2008年(丰水年)、2006—2007年(平水年)、2011—2012年(枯水年)。通过生育阶段和灌溉次数的不同组合,拟订了15种灌溉制度(T1~T15),借助调参后的DSSAT模型对3种年型冬小麦灌溉制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经调试后DSSAT品种参数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作物的主要遗传特征。在统筹考虑产量、灌溉用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优的情况下,2007—2008年(丰水年)、2006—2007年(平水年)、2011—2012年(枯水年)均宜选取灌溉制度T3。在BCC-CSM1. 1气候模式下,考虑RCP4. 5、RCP8. 5两种情景,模拟了2030—2095年冬小麦水分产量效应,发现当初始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60%、80%时,T3、T6相对于雨养条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80.
黄瓜霜霉菌毒性及分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7个具有不同抗病性、生态型及标记聚类的黄瓜品种(系)对来自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青岛、郑州、徐州、西安8个城市的18个黄瓜霜霉菌株进行了毒性及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存在毒力分化,初步划分为12个毒性类型。利用27个RAPD随机引物对18个菌株进行全基因组DNARAPD扩增共得到230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212个,占92.2%。当以欧氏距离8.5为标准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4个类群。菌株间相似系数介于0.267~0.754,各菌株之间的相似性系数较低,在DNA水平上存在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