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人工接种SRBSDV(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内源激素的研究方法,对SRBSDV胁迫下高抗SRBSDV水稻光温敏不育系1S和高感SRBSDV水稻光温敏不育系10S两个不同抗性不育系水稻幼苗植株内源激素赤霉素(GA3)、生长素(IAA)、水杨酸(SA)和脱落酸(ABA)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接种SRBSDV后,促进生长类的激素GA3、IAA在10S处理植株中含量平均值显著低于其对照植株,在第5和第6天感病症状开始出现时达到最低值;在1S处理植株中IAA含量平均值显著低于其对照植株,GA3含量平均值也低于对照植株,但未达到5%显著水平.2)抗御信号分子SA在处理植株中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植株,在感病症状开始出现时,其含量都达到最高值,但10S在最高值后开始较快下降,而1S的SA含量则保持显著高于对照植株的水平.3)与衰老、死亡有关的内源激素ABA在处理植株中含量高于对照植株,10S的ABA含量显著高于1S,与其对照植株差异显著;1S与其对照差异不显著.4)SRBSDV胁迫改变了植株体内IAA/ABA和GA3/ABA的平衡.结论:SRBSDV胁迫改变了不育系内源激素含量,但这种变化究竟是由病毒侵染直接造成的,还是病毒诱导了细胞损伤或影响了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同化作用后所造成的,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抗寒性较强的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组合,提高其越冬栽培能力。以越冬期间梢部枯萎程度(梢部枯萎长度/株高)和早春植株成活率等为抗寒性指标,比较了7对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抗寒性。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1)红麻雄性不育系的抗寒性强于保持系;(2)7对不育系/保持系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L23A/B > 763A/B > P3A/B > K03A/B > 722A/B > 917A/B > F3A/B。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1)抗寒性强弱平均值△与叶片数量、平均成活率、茎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茎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呈显著正相关;(2)与平均枯萎程度、叶片电导率、茎丙二醛(MD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组合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抗寒性有一定差别,其强弱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克隆不同抗性葡萄品种中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基因CHS1,明确该基因在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侵染下的表达模式,并对CHS1进行亚细胞定位和功能验证,为探究CHS1的广谱抗病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分别...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不同抗性葡萄的叶片提取物对霜霉病的防治作用,以对葡萄霜霉病完全免疫的圆叶葡萄‘Noble’、感病欧亚种‘赤霞珠’的新、老叶片提取物为试材,设置不同的浓度梯度,检测其对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的影响,同时测定其对霜霉病的室内防治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葡萄叶片提取物对霜霉病菌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萌发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叶片提取物浓度从10到50mg/mL增加时,孢子囊的萌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浓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实验组游动孢子的萌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品种中不同浓度的叶片提取物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的提取物之间也是如此,但老叶提取物处理后的萌发率显著低于新叶。新、老叶片提取物浓度为10、25和50mg/mL时,浓度为10mg/mL的‘赤霞珠’老叶的防治效果为 95.0%,其余处理均为 100.0%,能显著提高室内防治效果。本实验表明‘Noble’和‘赤霞珠’叶片提取物均能显著降低霜霉菌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萌发率,室内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葡萄霜霉菌(Plasmopara viticola)糖基水解酶(glycosyl hydrolase,GH)基因(PvGH),分析其特征以及在葡萄霜霉菌侵染葡萄叶片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研究其抑制/促进烟草叶片程序性细胞死亡(PCD)以及影响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侵染的能力,为深入探究调控寄主植物免疫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葡萄霜霉菌Pv5-27菌株作为试材,采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8个PvGH基因全长,并对其基因及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酵母信号肽诱捕系统(SST)验证PvGH的分泌活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葡萄霜霉菌侵染葡萄叶片过程中PvGH的表达模式;同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PVX病毒表达系统在本氏烟上瞬时表达PvGH效应蛋白,分析其对INF1和BAX触发的烟草PCD的抑制能力以及促进烟草疫霉侵染的能力。【结果】8个PvGH基因序列与通过全基因组预测的序列完全一致,长度为1 092—1 392 bp,分别编码364—464个氨基酸,与其他卵菌同源蛋白相似性高达60.62%—86.36%。8个PvGH均不含跨膜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常规籼稻品种扬稻6号的早熟突变体扬6早的特征特性进行观察、鉴定,为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不同时期播种,大田记录生育期、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等,并鉴定米质和稻蔸越冬性;在室内低温条件下测定苗期叶片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糖等的变化;对不同密度处理的扬6早再生力进行鉴定.[结果]扬6旱生育期为99 d,比扬稻6号少32d;与扬稻6号相比,扬6早除结实率和每穗实粒数略高外,其他主要性状尤其是单株有效穗数明显降低;扬6早米粒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直链淀粉含量较扬稻6号低,米饭柔软,粘聚性好,食味佳.扬6早轻感稻瘟病,抗病性和抗寒性均优于扬稻6号,且稻蔸越冬性较好.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以每穴3苗、株行距16.7 cm×20.0 cm处理的出苗总数、稻蔸成活率、每蔸平均出苗数较高,扬6早表现较强的再生能力.[结论]扬6早株型适中,抗倒、抗病、抗寒,长势好,再生力较强,米质食味性好,在华南稻作区可作早稻种植,收获后稻田可作晚稻秧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华东葡萄遗传连锁图谱,并定位其抗灰霉病QTL,为华东葡萄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其抗灰霉病基因发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高感灰霉病的欧洲葡萄赤霞珠为母本、抗灰霉病的华东葡萄1058-2为父本,以二者杂交F1代128株单株为群体材料,利用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发SNP分子标记,应用JoinMap 4.0构建遗传连锁图谱,使用MapQTL 6.0对F1代抗灰霉病表型进行抗灰霉病QTL定位。与葡萄参考基因组PN40024进行比对分析,筛选QTL区间的抗病候选基因。【结果】2019和2020年杂交F1代群体的灰霉病抗性多为中抗及以上。在亲本之间共鉴定到6357个SNP分子标记。挑选出在染色体上均匀分布的654个SNP分子标记用于构建华东葡萄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包含19个连锁群,总长度为1843.67 cM,SNP分子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2.82 c M。根据2019和2020年的F1群体灰霉病表型数据,连续两年在LG9连锁群上定位到1个与灰霉病抗性连锁的QTL,命名为Rbc1。该QTL与SNP分子标记np6008紧密连锁,在2019和2020年表型中可解释的变异率分别为13.1%和12.6%。参考葡萄基因组PN40024的物理图谱和基因注释信息,Rbc1位于9号染色体物理距离5969~12345 kb内,在这个QTL区间含有45个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编码含有LRR结构域的受体激酶和推测的抗病蛋白。【结论】葡萄灰霉病抗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抗性亲本华东葡萄1058-2中存在抗病的主效QTL。筛选出的45个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可能参与调控葡萄灰霉病抗性,后续可作为候选基因进一步解析华东葡萄1058-2灰霉病抗性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个水稻雄性不育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水稻雄性不育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为选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杂交稻组合提供材料。【方法】以19份水稻雄性不育系为材料,采用田间调查自然发病率结合分子检测的方法,评价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结果】鉴定出高抗不育系1份,为13s;中抗不育系3份,为分别1s、8s、14s;中感不育系4份,分别为17s、19s、15s、6s;感病不育系10份,分别为18s、3s、9s、12s、11s、4s、16s、5s、7s、2s;高感不育系1份,为10s;未发现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免疫的材料。【结论】供试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普遍表现为抗病性不强,但品种间差异显著,其中13s、1s、14s、8s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是抗病育种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广西南宁、河池两地的葡萄黑痘病菌进行分离、纯化,分别得到37和31株分离菌。经菌落形态观察及r DNA ITS序列分析,南宁37株分离菌为同一菌株,河池31株分离菌为同一菌株,以NN和HC分别代表两地菌株,对它们进行形态学、致病性鉴定及r DNA ITS区域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两地菌株形态学与致病性存在较大差异,但都符合黑痘病菌生长形态。NN菌落为红棕色、近圆形,边缘光滑。菌落中心位置丘状凸起,表面有白色菌丝和透明粘稠的小液滴,周围边缘有较规则的褶皱。HC菌落呈浅橙色、近圆形,边缘光滑。菌落中心位置丘状凸起,表面有少量白色菌丝,无液滴,周围边缘有不规则褶皱隆起。人工接种葡萄后均能引起典型的黑痘病症状,NN致病性强于HC。使用r DNA ITS区域通用引物ITS1F/ITS4进行PCR扩增后,NN和HC分别得到1 124 bp和818 bp的片段。比对结果显示1 124 bp与Elsinoe ampelina(AY826763.1)序列覆盖率达92%,序列一致性达99%;818 bp与Elsinoe ampelina(AY826762.1)序列覆盖率达75%,序列一致性达99%。因此,NN和HC均是引起广西葡萄黑痘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