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明确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福建省15个市、县分离的185株玉米小斑病菌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EC50值分别在0.0186~7.779、0.0416~22.32和0.0053~7.930μg/m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玉米小斑病菌群体中已出现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敏感性降低的亚群体。以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EC50平均值(0.5199±0.0284)、(0.4079±0.0204)和(0.3818±0.0202)μg/mL分别作为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相对敏感基线,发现各有15.14%、20.00%和17.30%的菌株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产生了抗性,抗性倍数最高分别为14.96、54.71和20.77。玉米小斑病菌对3种杀菌剂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抗性,而丙环唑和烯唑醇之间的交互抗性相关系数最高,为0.8662。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玉米小斑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本试验采用2SB-RC、多一福种衣剂处理杂交水稻种子,并对包衣种子进行耐贮藏试验研究。通过对种子逐月检验发芽率及对谷蠹的侵害情况进行观察,认为①种衣剂对种子存在一定的药害,种子不能在常温下安全越夏。②多一福耐贮藏性优于2SB-PC种衣剂。  相似文献   
43.
AMMI模型在福建省菜用大豆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常规方法和AMMI模型对2009年福建省菜用大豆区域试验结果进行品种稳定性和试验点品种判断力分析,结果表明:闽豆06B2-1、齐毛豆1号、毛豆389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泉州和连江具有较强的品种判断力。  相似文献   
44.
采用喷雾接种法和田间自然诱发法,测定福建省11个鲜食玉米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对玉米小斑病的抗性,并探讨抗感病玉米品种间作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在苗期对301株小斑病菌群体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感病性,品种之间对菌株群体的抗性频率为32.23%~72.76%,其中榕甜1号和永珍7号的抗性频率较高;供试玉米品种在成株期对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榕甜1号、永珍7号和闽甜4号均表现为中抗。田间抗感病玉米品种间作试验发现,在福州试验田感病品种粤甜22分别与抗病品种榕甜1号、永珍7号间作后的病情抑制率为33.78%和25.41%;在屏南试验田相同的间作处理两年病情抑制率分别达58.35%、21.05%和52.56%、46.42%。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开展大豆品种炭疽病抗性鉴定,为筛选抗病品种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人工接种法鉴定了2011—2019年共590份大豆品种(系)对炭疽病的抗病性.?[结果] 鉴定出高抗品种(HR)、抗病品种(R)、中抗品种(MR)、中感品种(MS)、感病品种(S)和高感品种(HS)的数量分别为0、70、143、...  相似文献   
46.
利用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和混合态氮对3个栽培大豆品种花荚期植株进行诱导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增加3个大豆品种功能叶片NR活性效果最好,其次是混合态氮,NO3--N效果较差;三种形态的氮素均能明显提高3个大豆品种功能叶片GS活性;在三种形态氮素诱导下,3个大豆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与其功能叶片NR和G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520*和0.550*);追施氮素对低蛋白大豆品种功能叶片NR、GS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把大豆花荚期叶片NR和GS的活性作为高蛋白品种选育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7.
WRKY转录因子与植物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应答密切相关.通过RT-PCR方法获得了与拟南芥转录因子WRKY14的相似性高达92%的大豆WRKY转录因子GmWRKY的cDNA序列,并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了GmWRKY在大豆不同组织中及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GmWRKY在大豆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在铝、低磷、盐等胁迫下,GmWRKY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非生物胁迫下GmWRKY在大豆抗逆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水稻种子包衣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滕振勇  袁岚 《种子》1998,(4):47-48
水稻应用两种种衣剂,结合四种播种预措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ZSB-RC、多-福包衣能提高秧苗素质;但都不会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也不影响大因抗病性及产量;种衣剂处理后,以干种子直播和浸种催芽至标准状态的秧苗素质最好;因此认为水稻种子包衣宜采用干种子直播或浸种催芽至标准状态,种衣剂的筛选宜以提高包衣种子安全贮藏及播种品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49.
菜用大豆新品种闽豆1号的选育及高产稳产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豆1号系以毛豆292为母本、早生枝豆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选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在2004~2005年的多点区试中,该品种表现早熟、丰产稳产、适应性广,鲜荚平均产量达10 632.0 kg.hm-2。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0.
“福豆310”系以“莆豆8008”为母本、“88B1-58-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选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全生育期115d左右,单产2 305.5kg/hm2左右,2005年先后通过了福建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