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25篇
  免费   703篇
  国内免费   1165篇
林业   2331篇
农学   1605篇
基础科学   2092篇
  1651篇
综合类   11537篇
农作物   1255篇
水产渔业   1071篇
畜牧兽医   6928篇
园艺   2148篇
植物保护   775篇
  2024年   226篇
  2023年   752篇
  2022年   749篇
  2021年   689篇
  2020年   775篇
  2019年   1191篇
  2018年   1041篇
  2017年   661篇
  2016年   744篇
  2015年   776篇
  2014年   1646篇
  2013年   1295篇
  2012年   1358篇
  2011年   1523篇
  2010年   1538篇
  2009年   1580篇
  2008年   1441篇
  2007年   1332篇
  2006年   1179篇
  2005年   1124篇
  2004年   1103篇
  2003年   998篇
  2002年   842篇
  2001年   890篇
  2000年   627篇
  1999年   550篇
  1998年   462篇
  1997年   416篇
  1996年   375篇
  1995年   365篇
  1994年   358篇
  1993年   312篇
  1992年   296篇
  1991年   249篇
  1990年   274篇
  1989年   267篇
  1988年   165篇
  1987年   178篇
  1986年   211篇
  1985年   181篇
  1984年   132篇
  1983年   109篇
  1982年   97篇
  1981年   98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19篇
  1965年   20篇
  1964年   19篇
  1959年   19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应用吸管法进行风沙土机械组成分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机械组成分析就是指土壤粒径分析,即测定组成土壤的不同直径颗粒的含量。通过机械组成分析可以定量地了解土壤质地的粗细、理化性状、肥力状况及土壤的发育情况。经过从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和浑善达克沙地等几个区域采样实验,探讨了用吸管法测定风沙土机械组成的实验控制。结果显示:在司托克斯原理指导下的吸管法测定风沙土机械组成的实验中,传统吸管法的10cm深抽样条件下粉粒与黏粒段不能正常测定。8cm深抽样条件下,振荡分散1h有20%的样在粉粒与黏粒段的测定结果有悖实际,煮沸分散1h与煮沸分散10min两种测定结果在砂、粉、黏三段内的变异系数较大。经对比分析,在用吸管法测定风沙土机械组成实验中,以煮沸分散1h,抽样深8cm的实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2.
无菌采集青海玉树地区牦牛源腹泻粪样,利用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样品中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动物试验、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等方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148份样品中成功分离鉴定出牦牛源产气荚膜梭菌14株,其中10株为A型,4株为C型。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对部分分离菌系统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发现,YS-1(MW980090)与印度豹源(MN326666.1)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近的亲缘性,YS-4(MW980093)和YS-13(MW980102)为单独的一枝,YS-6(MW980095)与北京人源(KP944154.1)产气荚膜梭菌具有相似性。A型菌YS-1(MW980090)和C型菌株YS-6(MW980095)动物试验结果显示,C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具有强致死性,A、C型菌具有强致死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复方新诺明、多黏菌素、青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氯霉素、万古霉素、氧氟沙星敏感。本研究为预防和治疗因产气荚膜梭菌导致牦牛腹泻等疾病提供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993.
为有效解决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人工查验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抽查范围小及监管难度大等问题,示范推广了集物联网、大数据应用为一体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远程监控技术,结合田间试验进行校验,在北京郊区推广应用5 500 hm2。结果表明:与实际作业深度相比,在20、25和30 cm耕深处远程监测平均误差分别为0.590、0.555和0.595 cm,作业深度监测误差≤2 cm;与实际作业面积相比,远程监测平均误差为2.19%,精确度达到97%。分析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远程监控技术在北京市农机深松作业中的应用,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提供了科学量化依据,作业质量与作业面积监测能够满足农机监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奶牛进食行为监测通常要为每头奶牛配备监测设备,但受限于设备成本,很多应用于奶牛养殖场的奶牛行为监测方法难以普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目标奶牛进食行为识别方法,基于YOLO v3算法,根据目标差异,将牛舍中的奶牛分为3类目标来实现奶牛进食行为监测,以通过单台设备监测多头奶牛的进食行为.YOLO v3算法具有计算成本高、...  相似文献   
995.
为建立单粒玉米种子水分含量的高精度检测模型,制备了80份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种子样本。针对玉米种胚朝上和种胚朝下分别进行高光谱反射图像采集,每份样本取样100粒,波长范围为968.05~2 575.05 nm。采用PCA快速提取单粒种子光谱,经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后,分别采用随机森林(RF)和AdaBoost算法建立单粒种子水分检测模型,并集成两种算法特征提出基于加权策略的改进RF用于单粒种子水分含量建模。利用单粒玉米种子胚朝上的光谱信息建立的改进RF模型训练集相关系数R为0.969,训练集均方根误差(RMSEC)为0.094%,测试集R为0.881,测试集均方根误差(RMSEP)为0.404%;利用单粒玉米种子胚朝下的光谱信息建立的改进RF模型训练集R为0.966,RMSEC为0.100%,测试集R为0.793,RMSEP为0.544%。实验结果表明:改进RF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明显优于RF和AdaBoost算法;种胚朝上的单粒玉米种子水分含量检测模型优于种胚朝下的模型。高光谱检测技术结合集成学习算法建立的玉米种子水分检测模型预测精度高,稳健性好。  相似文献   
996.
为提出有效措施预防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春小麦生产受到气象和农业干旱的影响,估算了1961—2018年期间、时间尺度1~6个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SPEI)以及深度0~10 cm和深度10~40 cm的土壤水分亏缺指数(Soil moisture deficit index, SMDI),探究了气象和农业干旱时空变化规律;利用DSSAT-CERES-Wheat模型模拟了黄土高原西部7个站点春小麦1961—2018年的生长要素和产量数据,分析了其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了气象和农业干旱对春小麦生长过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甘肃临夏站为例,时间尺度1~6个月SPEI和SMDI的干湿状态总体上一致,SPEI总体呈现干湿交替,深度0~10 cm的SMDI以及深度10~40 cm的SMDI的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变湿润的趋势。DSSAT-CERES-Wheat模型模拟黄土高原西部春小麦生长过程和产量方面的效果良好(决定系数R2为0.65~0.84);1961—2018年春小麦最...  相似文献   
997.
茶树耗水较大、需肥较大,易旱茶区工程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导致传统施肥肥料利用率低.随着农业节水技术的普及,以滴灌和微喷灌为主的水肥一体化系统逐步应用到茶园,茶树水溶性肥料的筛选及配套施肥策略的研究成为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为此,通过分析茶树水溶性肥料产品现状和专利申请现状,发现茶树水溶性肥料以叶面肥为主,用于灌溉施肥的水溶...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基于湖北省蕲春县和监利县的调研数据,利用OLS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尤其对农户家庭特征中的土地转入,户主特征中的户主性别、户主健康状况等指标同样也对农业机械化也存在显著影响,提出了适应农村新形势,开发新型农业机械,完善乡村农机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土地流转等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999.
针对目前移栽机中苗盘输送机构定位精度低、冲击大、调整不便、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ds PIC30F5015和Lab VIEW的苗盘自动输送机构控制系统。采用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并用光电编码器采集伺服电机转速,设计了以高性能微控制器ds PIC30F5015为核心的硬件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在MAPLAB IDE开发环境下,开发了下位机软件;采用Lab VIEW平台开发了上位机控制软件。在苗盘自动输送试验台上进行了位置控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苗盘定位误差小于0. 32mm,相对误差小于0. 5%。该系统运行稳定,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能够满足苗盘自动输送和精确定位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000.
纵横刀组协同式马铃薯种薯切块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马铃薯种薯切块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纵横刀组协同式马铃薯种薯切块装置,对其关键部件进行设计,通过对马铃薯种薯切割过程的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和能量学分析,建立了切种能量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影响马铃薯切种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切种效率、切种合格率为评价指标,以圆盘刀半径、输送辊与圆盘刀垂直中心距、圆盘刀轴转速和夹持辊轴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当圆盘刀半径为180 mm、输送辊与圆盘刀垂直中心距为190 mm、圆盘刀轴转速为115 r/min、夹持辊轴转速为56 r/min时,切种效率为74.5 kg/min,切种合格率为98.8%,满足马铃薯切种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