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78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0篇
  72篇
综合类   35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2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3篇
  1976年   25篇
  1975年   21篇
  1974年   13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1966年   31篇
  1965年   32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1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大队地处长江下游北岸,为长江冲积平原,黄夹沙土壤。解放前,豺狼当道,民不聊生,土壤贫瘠,鸡零狗碎,亩产粮食不满一担挑。  相似文献   
82.
近几年来,我县在棉花生产中,认真贯彻植保方针,积极开展综合防治,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主要表现在:病虫危害程度减轻,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防治成本大大降低,基本上杜绝了生产性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棉花丰产丰收。我县富安公社高元大队从1974年开展棉虫综合防治以来,使几种主要棉花害虫的发生量和危害程度大大下  相似文献   
83.
在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光辉思想指引下,我们于1958年冬季,乘着大跃进的东风,奔赴农村,到渭北重点菜区耀县城关镇国光大队蹲点。十多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我们和广大群众一起,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  相似文献   
84.
棉花的长相是生理活动的反应,和它的生产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毛主席教导我们:“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我们这个地区,棉花苗期常受春雨低温的影响,往往病苗、弱苗多;蕾期正处在梅雨季节,容易导致“水发”或“水控”;初花期有雷阵雨,又易疯长。能不能在棉花各  相似文献   
85.
山西省翼城县西梁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全国植棉劳模吴春安同志,通过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掌握了棉花黄、枯萎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以敢于革命、敢于斗争的精神,创造性地应用了“精选种子,清洁棉田、轮作倒茬、加强苗期管理”等综合措施,从而减少了土壤菌源和种子带菌量,控制住了病害的扩展蔓延,保证了棉花的高产、稳产,九年来,西梁大队亩产皮棉百斤以上。山西省农科院的同志,经过三年蹲点,实现四同,初步总结了这一经验,值得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86.
我县城厢公社河口大队是一个队队种桑养蚕的老蚕区。全大队有21个生产队,890户、  相似文献   
87.
湖北省圻春县是鄂东丘陵水田油菜的主产区。196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和圻春县农业局在该县8个区21个公社44个人队和97个生产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且于1963年在产量水平较高的付畈大队和  相似文献   
88.
民胜公社是嵊县的一个重点产茶公社,有高山,有平地,有丘陵,是一个典型的老茶区。这里的茶园树龄老,树势差,缺株多,地块小。全公社4,930亩茶园,面积虽大,单产很低,平均亩产只20—30斤。群众说:“茶树稀朗朗,张张(看看)一大畈,采采一茶篮。”除茶树条件较差外,土地瘦,冲刷严重,也是这里低产的一个原因。 196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嵊县林特局一起组织了综合研究组,在当地  相似文献   
89.
1974年在浠水县县委的领导下,组织了一支以贫下中农为主体的"三结合"科技队伍,分别在我县高产高肥区、一般丘陵区和粘重发噤区的八个生产大队以及县农科所进行了早稻钾肥试验。  相似文献   
90.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我县双三熟制生产随着品种的更新、施肥水平的提高和关键措施的落实,正朝着稳产高产的方面前进.但是部分地区在双三熟制的布局茬口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表现是:不从当地情况出发,片面追求提高复种指数,扩大麦稻稻硬三熟,忽视了养地,形成了抓这熟丢那熟,地力日趋下降,土壤结构变坏,水稻单产也难以提高的局面.这些地区总产的增加,主要依靠扩大面积,广种薄收.并由于油菜绿肥面积减少,有机肥料不足,多用商品肥料,农业成本增加.就全县而言,从1965—1973年,粮食总产增加83%,复种指数从55%提高到207%,而粮食单产只上升50%;土壤含氮量从1.8%下降到1.3%;农本从每斤粮食三分二厘增加到三分八厘以上,少数单位达到六分左右;农业用工量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