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探索畜禽粪污堆肥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应用效果,以达到化肥减量、提高地力、提升品质的目标。通过设置水稻应用畜禽粪污堆肥替代氮肥的不同比例处理,分析各处理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变化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施用畜禽粪污堆肥37 500 kg·hm-2、60%氮肥的水稻产量最高,达到6 942.0 kg·hm-2,较CK1、CK2分别增产47.95%和21.98%;施用畜禽粪污堆肥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较大,其中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磷含量降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全钾含量提高,培肥地力;施用畜禽粪污堆肥处理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精米率提高、垩白粒率降低、胶稠度降低,有效提高稻米品质。综合分析,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肥力水平中下等低产田施用堆肥15 000 kg·hm-2、80%氮肥处理能达到减施化肥量、提高水稻产量、培肥地力、提升稻米品质的目标,可进一步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42.
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洛旱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旱6号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采用水旱协调选择混合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抗旱节水、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的旱地小麦新品种。2004年以来,先后参加了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连续3年,该品种在各级多点试验、示范中连续夺魁,取得了5个第一的优异成绩。该品种一般产量为6000~6750 kg/hm2,最高可达825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索缺硒土壤脱水番茄富硒能力,引进了三种外源硒肥,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脱水番茄应用三种外源硒肥对其生育期没有影响,但均能提高产量,增产5.8%~10.4%。其中"农博士"、"硒维"处理中果实中硒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产品达到富硒蔬菜标准。  相似文献   
44.
石嘴山市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状况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石嘴山市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对今后石嘴山市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5.
杂交育种在牡丹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牡丹的开花授粉习性、重要性状遗传特点以及杂交育种在牡丹育种上应用现状谈起.重点介绍了杂交育种技术在牡丹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旨在为今后牡丹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
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大田条件下,选用典型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典型弱春性品种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时期和播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在推迟播期情况下,适当增大播量,可明显提高叶面积指数,10月5日播种产量提高幅度达20.73%,...  相似文献   
47.
不同播种密度对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灌浆持续期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粒重和灌浆速率影响较大,低密度处理粒重最大,最大灌浆速率也最高。茎秆、叶片对籽粒的贡献率不同处理不同品种均为茎秆大于叶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小,而中密度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8.
黄淮麦区水、旱生态型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黄淮麦区水、旱两大生态型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选用目前该麦区推广的12个水地品种和6个旱地品种为材料,用Logisitic方程对其籽粒灌浆进程进行拟合,分析灌浆参数的变异及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淮麦区的水、旱两大生态类型小麦在灌浆参数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水地品种的平均灌浆时间比旱地品种长2.2 d,不同阶段的灌浆时间也相对较长,但不同阶段的灌浆速率均小于旱地品种.旱地品种的千粒重比水地品种高出2.07 g,而两大类型品种粒重受灌浆速率的影响大于灌浆时间的影响.在灌浆参数中,R(平均灌浆速率)、R_3(缓增期灌浆速率)、R_(max)(最大灌浆速率) 、T_(max)(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与水地品种粒重显著相关,而R、R_2(快增期灌浆速率)、T_2(快增期时间)与旱地品种粒重显著相关.因此,平均灌浆速率、缓增期籽粒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及其出现的时间可作为水地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旱地育种者在注重平均灌浆速率的同时增加快增期的灌浆速率和时间,可保证籽粒干物质迅速积累,从而躲过后期干旱、干热风等危害,保证小麦粒重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49.
为给高产小麦品种‘洛麦23'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在大田条件下,连续2a以‘洛麦23'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3个行距和3个播量对其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间,小麦籽粒产量表现为行距15cm最高,较行距10cm和行距20cm高2.13%和8.84%,茎蘖数表现拔节期行距10cm和行距15cm显著高于行距20cm,叶面积指数(LAI)表现越冬期和起身期行距10cm和行距15cm显著高于行距20cm、花后30d行距15cm高于行距10cm和行距20cm,粒质量叶比和粒数叶比表现为行距10cm和行距15cm高于行距20cm,结实粒表现为行距15cm高于行距10cm和行距20cm;不同播量间,产量表现150kg·hm~(-2)播量和262.5kg·hm~(-2)播量高于375kg·hm~(-2)播量,分别较375kg·hm~(-2)播量高3.45%和5.92%,粒质量叶比表现为150kg·hm~(-2)播量和262.5kg·hm~(-2)播量显著高于375kg·hm~(-2)播量,茎蘖数、LAI、粒数叶比和结实粒无显著差异。不同行距下各播量茎蘖数、LAI、粒数叶比和结实粒表现各有区别,产量以行距15cm配置播量150kg·hm~(-2)为最高,达8 750.43kg·hm~(-2)。在‘洛麦23'推广应用中,可以适当调控行距和播量,做到种法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50.
播期对不同专用型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个不同专用型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下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粒重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3个品种的灌浆持续时间T缩短,平均灌浆速率V和最大灌浆速率Vmax有所增大,V以晚播期最大,而Vmax以中播期最大,说明品种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Vmax和平均灌浆速率V及中期灌浆速率V2呈显著正相关,与前期灌浆速率V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灌浆持续时间T和各阶段参数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