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8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5篇 |
农学 | 101篇 |
基础科学 | 153篇 |
78篇 | |
综合类 | 526篇 |
农作物 | 32篇 |
水产渔业 | 73篇 |
畜牧兽医 | 259篇 |
园艺 | 130篇 |
植物保护 | 5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4篇 |
1975年 | 5篇 |
1965年 | 4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8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酸铵盐溶液和乙腈提取,经二氯甲烷萃取,PRS阳离子交换柱净化,然后选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模式下进行定性,以内标法进行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10μg·kg-1,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0~4.00μg·kg-1。在添加浓度为0.10~4.00μg·kg-1的范围内,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的平均回收率均分别为83.4%和95.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23%和6.74%。 相似文献
52.
投喂频率对龙虎斑幼鱼生长和饵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车间采用4种不同的投喂频率养殖龙虎斑幼鱼(47.6±5.2 g),分析和比较不同投喂频率对其生长和饵料利用的影响。试验设S1、S2、S3、S4共4组,分别按照1、2、3、4次/d进行投喂,共进行60 d。结果显示:(1)投喂频率显著影响龙虎斑幼鱼的生长(P<0.05)。 S1的平均体质量显著低于S2、S3、S4(P<0.05),为149.7 g;S2、S3、S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S4最大(168.7 g),其次为S3(168.0 g)和S2(162.2 g);S1日增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小于S2、S3、S4(P<0.05),分别为1.68 g,204.83%,1.86%/d,S2、S3、S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S2特定生长率最大,为2.12%/d;S2的体质量回归方程斜率最大,为1.915,S1最小,为1.532。(2)投喂频率对龙虎斑幼鱼的饵料利用影响显著(P<0.05)。 S2的摄食率和饵料系数显著小于S1、S3、S4(P<0.05),分别为1.31%/d、0.70;S4摄食率最大,为1.64%/d;S1、S3、S4组间饵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0.88、0.84、0.88。因此,综合养殖效果和劳动强度考虑,S2的投喂频率最适合龙虎斑的养殖,建议在龙虎斑的养殖生产中,最适宜的投喂频率为2次/d。 相似文献
53.
54.
自1986年以来,由于余姚、慈溪市的一些专业户,鱼塘套养河蟹获得丰收,因而调动了周围群众在鱼塘中套养河蟹的积极性。据各地统计,今年全市鱼塘套养河蟹面积达4000余亩,养殖户认为,鱼蟹混养有四大优点:一是可增加收入。在成鱼塘套养河蟹,一般每亩可产成蟹7—10公斤,就可增收200—300元;二 相似文献
55.
56.
57.
58.
为探究猴头菌功效成分的结构构成及其生物活性,对猴头菌发酵菌丝体中猴头菌素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对其抑菌活性、抗肿瘤活性及刺激神经细胞分泌生长因子能力进行分析。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并依次通过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粗萜物质,粗萜物质经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组分Fr-3-1,红外光谱及质谱分析表明其为猴头菌素A类似物。采用滤纸片法测定Fr-3-1抑菌活性,MTT法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刺激神经细胞分泌生长因子能力。结果表明,Fr-3-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人胃癌细胞MGB-523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0.781 mg·mL~(-1)和453.14μg·mL~(-1)。当浓度为100μg·mL~(-1)时,Fr-3-1促进大鼠星型神经细胞的分泌神经因子浓度为46.63 pg·mL~(-1),显著高于同浓度的肾上腺素。本研究结果为猴头菌作为治疗老年痴呆症和神经衰弱等症状的备选药物及保健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硅元素作为一种植物生长所需的有益元素,能有效提升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3 a生红枸杞‘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在常规滴灌施肥基础上分别设置叶面喷施硅肥+滴灌清水(T1)、叶面喷清水+滴灌增施硅肥(T2)、叶面喷施硅肥+滴灌增施硅肥(T3)3个处理,并以叶面喷施清水+滴灌清水为对照(CK),探讨增施硅肥对枸杞生理代谢、产量和品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施硅处理能有效促进枸杞叶片的叶绿素合成及植株的营养生长,增加其叶片的植被覆盖指数(NDVI)和干物质累积量、光合速率(P_n)、水分利用率(WUE)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和叶面喷清水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均显著提高,叶片气孔导度(G_s)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显著提高了16.98%,而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施清水整体的效果不显著,蒸腾速率(T_r)在施硅处理中显著降低;增施硅肥可以显著改善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对维生素C(V_C)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显著增加高达133.61%,但枸杞的总酸含量在各施硅处理下显著降低。枸杞的产量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施清水、叶面喷清水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叶面喷施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依次显著提高了3.46%、13.00%、24.57%,以叶面喷施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处理下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为35 270.8元·hm~(-2),增幅为26.73%,产投比为1.85。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通过增施硅肥能有效改善枸杞光合特性,提升枸杞产量,改善枸杞品质,尤其采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的方式对枸杞的生产应用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