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1篇
综合类   6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丁氟螨酯在草莓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在采果期使用丁氟螨酯防治草莓红蜘蛛可能产生的食用安全风险,对丁氟螨酯在草莓上使用后的残留动态进行评价。在保护地条件下20%丁氟螨酯SC以最高推荐使用量和15倍最高推荐使用量各施药1次和2次。结果表明,其在草莓上的最终残留量受施药浓度和施药次数的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用药次数正相关。以最终残留量试验的高剂量用药1次,探索其残留消解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果实上原始沉积量为05882 mg·kg-1,半衰期为9364 d。参考国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ADI值规定,采用风险商的方法进行评估,不同施药浓度、施药次数下丁氟螨酯用药后1~21 d的草莓对2~4岁、18~30岁和60~70岁人群的风险均较低(风险商为0001~0020)。因此,建议草莓中丁氟螨酯的最高残留限量值设定为2 mg·kg-1,按推荐剂量施药1~2次,安全间隔期为7 d,在我国草莓连续采收的生产方式下,安全间隔期应延长1~2 d。随着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的增加,安全间隔期也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82.
灰霉病是我国草莓产区的主要真菌病害,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侵染所致,主要危害果实、花及花蕾、叶、叶柄及匍匐茎。生产上草莓灰霉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生态防治。  相似文献   
83.
为提高地下害虫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测报灯诱集的方法, 对2005—2011年杭州地区小地老虎、蝼蛄、金龟子成虫的灯下诱虫量和田间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下害虫的田间种群年内消长规律差异明显:小地老虎有多个为害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7月下旬,但前期的蛾量相对较高;蝼蛄有2个明显的为害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2个时段;金龟子有一个为害高峰,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地下害虫的总虫量年度间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高峰分别出现在2005年、2007—2009年和2011年。在此基础上,以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象资料作为预测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拟合,共筛选出了具有显著相关性的19个因子进入回归模型,分别建立了这3种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用应验程度判定模式进行验证,这3 种地下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模型的评分值分别达到58分和70 分以上,说明建立的预测模型历史符合率和预测准确度比较好。  相似文献   
84.
杭州市农作物病虫测报主要做法及成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杭州市加强病虫测报体系建设,稳定人员队伍,加强技术研究,创新发布方式,推进测报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5.
虫螨腈、丁醚脲防治小菜蛾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虫螨腈水分散粒剂、70%丁醚脲水分散粒剂防治小菜蛾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对花椰菜小菜蛾均有良好的防效,击倒致死快,持效期7d以上。同时,用药较为安全,未发现对花椰菜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也未见对其他有益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性信息素迷向法规模化应用的效果,选择连片栽培的梨园开展梨小食心虫迷向的防治试验,测定了不同防治区的诱蛾量、迷向率、蛀梢率与蛀果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以性诱剂监测调查不同防控区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常规化学防治的对照区在4月上旬、5月中下旬、6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形成发生高峰,迷向防治区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达87%~100%;迷向防治区梨小食心虫的蛀梢率和蛀果率明显低于对照区,表明规模化应用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防效作用。  相似文献   
87.
在黄瓜霜霉病盛发期进行18%吲唑磺菌胺悬浮剂、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等新型杀菌剂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前病情指数19.7~29.2的病害盛发期用药1次,以18%吲唑磺菌胺悬浮剂2 000倍液处理防效最佳,至药后12 d防效仍在68%以上,其次为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液处理,药后3~12 d防效63.5%~75.8%,速效性好,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88.
为筛选高效、安全的黄瓜霜霉病防治药剂,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双炔酰菌胺、苯甲·氟酰胺、苯菌酮等新型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处理对黄瓜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以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的防效最佳,其不同浓度处理在药后14d防效均达89%以上,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次之。总体上,同一药剂不同浓度处理以高浓度处理防效更优,但差异不显著。试验期间未见药剂处理对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9.
90.
蔬菜中农药残留危及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严重超量残留可以造成急性中毒,甚至死亡,轻微的残留量,也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地多次发生严重的中毒事件,据统计1995年全国发生农药中毒事件225起,4050人中毒,29人因此丧命。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化学农药综合证”即致畸、致癌、致突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消费者对蔬菜的要求从量的需求转向质的提高,对蔬菜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吃到真正清洁、安全卫生的蔬菜。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作物对农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据统计,如不使用农药,由于病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