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为探究不同烘干温度对甲壳类水产品中呋喃西林代谢产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检出量的影响,以南美白对虾和中华鳖为检测对象,分别在70、100和130℃条件下,烘干48 h,研磨成粉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虾肉与虾壳、鳖肉与鳖壳中SEM的含量。结果显示:SEM检出量随烘干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同烘干温度下的SEM检出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而相同温度条件下,壳中的检出量远高于肉中的检出量(P 0.05);随温度升高,鳖壳中的蛋白含量逐渐下降,由70℃的0.274%下降到100℃的0.141%,差异显著(P 0.05)。结果表明:烘干温度对甲壳类水产品中的SEM检出量影响较大,并与检出量成正比关系;烘干温度升高,使部分蛋白质受热分解,可能产生SEM,从而导致检出量增加。因此,在检测甲壳类水产品中的SEM含量时,对受检样品的烘干温度要控制在70℃以下,并且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样品种类。本研究探明了烘干温度与SEM检出量的关系、SEM易残留的部位以及引起检出量增加的原因,为后续更精确快速检测甲壳类水产品中的SEM含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光合速率、气孔特性、光合色素、叶绿体结构、光合电子传递、光合碳同化等方面,概述外源NO对重金属胁迫下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外源NO对重金属胁迫下植物光合作用的缓解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沈立 《福建农业》2014,(4):64-64
漳州水仙花拥有丰富的文化背景与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是福建省的省花,漳州市的市花。漳州水仙花在2008年取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成为全国第二个花卉类驰名商标,还在2010年获得福建名牌产品。本文分析漳州水仙花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台绿系列品种是由台州市农业科学院主持育成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花菜品种,该系列均为生长势较强的品种,可于长江以南地区秋冬季种植、北方春季和夏秋季种植,花球商品性好,可用于保鲜和速冻加工,已在浙江、河北、山东、云南等国内青花菜主产区累计推广3万hm2,打破了国外公司长期对青花菜种子的垄断,推动了我国青花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呋喃西林是一种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曾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过程中。呋喃西林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物氨基脲(SEM)会与细胞膜蛋白紧密结合,形成结合态残留物,稳定而长期存在于动物体内,具有致癌、致畸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呋喃西林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综述了两种应用于SEM检测的主要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其联用技术和免疫分析法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优缺点,以及食品中的SEM来源,以期对呋喃西林药物及其代谢物SEM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引进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露地早春地膜覆盖栽培甘蓝中开展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农艺性能及作物产量与普通聚乙烯地膜无显著差异,在甘蓝收获时基本处于裂解状态,能直接机械翻耕作业,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Ca2+作为植物细胞中的第二信使,参与植物对多种非生物逆境信号的转导。在非生物逆境条件下,植物细胞质内的钙离子在时间、空间及浓度上会产生特异性变化,钙信号再通过其下游的钙结合蛋白进行感受和转导,进而在细胞内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以适应或抵制各种逆境胁迫。通过从植物在非生物逆境条件下钙信号的产生、传递、特点和作用方式,以及钙在各种非生物逆境响应中的作用等方面对钙信号转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农业资源环境是维护农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本文总结了福建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现状,分析福建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还面临耕地资源紧张,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依然突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科技支撑不足,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突出等问题和挑战。下一步,要从构建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推广智能节水与科学施肥、开发农业新资源、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等六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福建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20.
为控制水稻籽粒中农药的残留量,提高稻米食用的安全性,研究了稻谷中三唑磷、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和氯虫苯甲酰胺4种杀虫剂从农田到餐桌的残留消解规律,阐明了水稻生长后期4种农药的施药期、用药量、采收间隔期与籽粒中农药残留分布的关系,并结合食用加工过程,分析了稻米入口前农药的残留消解情况,评估了稻米食用的安全性。田间试验参照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准则进行,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4种农药在稻谷不同加工过种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脱壳和碾米2种稻谷加工过程对4种农药的去除具有促进作用,其加工因子 (PF) 均小于0.5;稻米食用加工过程中淘洗2次结合高压蒸煮可有效降低4种农药在稻米中的残留量,PF<0.2,可进一步提高农药摄入的安全性。农药种类、施药剂量与采收间隔期和稻米的安全性密切相关。氯虫苯甲酰胺和丁硫克百威主要分布在稻壳和谷糠中,两者占总含量的85%以上,因此即使蜡熟期施药1次,采收间隔期21 d,2种农药也均未检出;而毒死蜱和三唑磷在收获后的籽粒中仍有检出,残留量范围分别为0.032~0.043 mg/kg和0.053~0.073 mg/kg。精米中三唑磷含量分配比随采收间隔期延长先降低后增加,其累积具有显著的滞后性,使得三唑磷残留量高于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 0.05 mg/kg,应适当延长采收间隔期以降低其最终残留量。即使在乳熟期施药,所有剂量处理收获后的大米经淘洗2次结合高压蒸煮后,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均低于MRL值。因此,适当的食用加工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稻米中农药的残留量,提高稻米食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