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单株扩增的谱带数最多时为13条,最少时为10条;DNA多态性最高为92.31%,最低为70.00%,平均为85.40%。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汝城白毛茶种群单株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882,最大为0.579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中有些单株聚类很近,遗传基础比较一致,有些聚类较远,显示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种群单株间的遗传变异呈现连续性,当结合距离I为0.14时,汝城白毛茶种群可分为6个类型,这与其表观形态类型相符。本文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汝城白毛茶的核心种质基因群在汝城县白毛茶示范场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2.
以东湖早、槠叶茶、福鼎大白3个品种为材料,以自由基衰老学说为理论依据,对茶树越冬叶片在春梢生长期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越冬叶在春梢生育期间生理机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新梢的生长,越冬叶片的SOD,CAT,POD活性下降,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降低,越冬叶片已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14.
香气是茶叶品质决定因子之一,苯甲醇作为一种芳香族醇,参与茶叶香气物质形成。本研究选用4个苯甲醇含量不同的茶树品种,分别是‘薮北’(苯甲醇含量低)、‘湘妃翠’、‘牛皮茶’(苯甲醇含量中等)和‘铁香茗’(苯甲醇含量高),通过Illumina Hiseq^TM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上述4种茶树一芽二叶的转录组进行测序,通过Blast搜索比对,共有151 198条Unigene获得了基因注释。4种茶树在新陈代谢路径中注释的基因数最多,其中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和萜类和聚酮化合物代谢途径可能与茶树苯甲醇合成有关,通过对4种茶树样品的Unigene与NR数据库比对,发现5条可能编码茶树苯甲醇合成途径的关键酶β-葡萄糖苷酶基因,这些相关研究为分析茶树香气功能基因提供理论指导,为香气相关候选基因的发掘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云烟87中部叶为原料,进行萎凋(烤房萎凋和覆膜萎凋)、揉捻(20 min)、发酵(6 h)、干燥(85~105 ℃两段式)仿红茶调制工艺试制烤烟。与对照三段式烤烟相比,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香气细腻柔和,浓度中等,有甜香、干草香、焦香、烘烤香等特点;运用GC–MS和LC–MS检测烟叶化学成分,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与对照样本中共鉴定到2380种差异化合物,占化合物总量的43.26%;主成分分析(PCA)与层聚类分析(HCA)表明,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样本与对照样本中化合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萎凋方式对仿红茶调制烟叶的评吸结果影响最大;覆膜萎凋评吸结果整体优于烤房萎凋的,干燥方式对特征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2595种化合物含量与萎凋方式相关;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差异检验方法鉴定到2708种标志性化合物,通过整合,2种萎凋方式共鉴定到关键差异化合物757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适合于大麦的EcoTILLING技术体系,用于鉴定大麦目的基因或特定区域的自然突变。【方法】利用M13通用接头作荧光标记,采用巢式PCR对大麦目的基因进行扩增,从PCR扩增的退火温度及模板量、CELⅠ的用量和酶切处理时间等方面对大麦EcoTILLING技术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用于第一次PCR扩增(10 μL反应体系)的大麦基因组DNA模板最佳用量为20 ng,第一次PCR扩增产物稀释3倍后作为第二次PCR扩增的模板,2次PCR扩增的适宜退火温度均为58℃;在20 μL CELⅠ酶切体系中,最适酶量为0.4 μL(3 U8226;μL-1),45℃条件下最佳酶切处理时间为17.5 min。【结论】优化的EcoTILLING技术体系能有效地发现大麦自然群体中特定区域的DNA多态性,降低了试验成本,为在大麦及其它作物上的广泛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