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林业   365篇
农学   206篇
基础科学   336篇
  231篇
综合类   2032篇
农作物   193篇
水产渔业   306篇
畜牧兽医   839篇
园艺   386篇
植物保护   11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探明不同施肥水平下秸秆碳对低肥力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的影响,采用碳化硅管原位法,向不同施肥水平(0、120、240 kg·hm~(-2),以纯氮计)的低肥力土壤添加~(13)C标记小麦秸秆,定期取土样测定不同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及其δ~(13)C值,并计算秸秆碳在各有机碳库中的转化及贡献比例。研究结果显示,秸秆添加后7 d是快速转化阶段,此后秸秆碳转化渐缓,以向POC转化为主。相较于DOC,秸秆碳更倾向转化为MBC和POC,秸秆添加60 d后的转化比例分别为0.12%~0.38%、4.01%~6.25%15.01%、13.20%~32.85%和33.62%~59.69%。相较于0、240 kg·hm~(-2)的施氮处理,施氮量为120 kg·hm~(-2)时,秸秆添加能同时大幅提高试验土壤的活性和缓效性有机碳库含量。由此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适量施加氮肥更有利于低肥力土壤的培肥与固碳。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析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水分亏缺的响应,探讨不同品种对水分需求量的差异,该研究在大田遮雨棚滴灌下,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和‘大西洋’为材料,参考西北区和本试验区的年平均降雨量,设置5个水分处理,将参考试验区年平均降雨量的值划分为正常灌水(A),逐级调亏灌水量的值划分为轻度(B)、中度(C)、重度(D)和特重度(E)亏缺灌水处理,研究灌水量对不同品种马铃薯植株生长(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与分配、叶片相对含水量、产量与构成因素、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灌水下,‘青薯9号’株高增长速度大于‘大西洋’,且测定期内持续增高,但‘大西洋’叶面积快速扩增期的扩增速度大于‘青薯9号’;2个品种各器官干质量变化趋势不一致,‘大西洋’各器官干质量呈增长趋势,‘青薯9号’茎叶和根干质量呈前期增长后期下降、块茎干质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且‘青薯9号’块茎生物量分配比例最高值为57.96%,仅是‘大西洋’最高值的67.43%;2个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大西洋’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公顷产量、商品薯率高于或显著高于亏缺灌溉(P0.05),‘青薯9号’仅商品薯率和大薯率高于或显著高于亏缺灌溉(P0.05),其他指标则显著低于轻度亏缺灌溉(P0.05),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效率分别为152.62kg/(hm~2·mm)和130.70%。亏缺灌溉下,随水分亏缺度加重,‘大西洋’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扩增的抑制大于‘青薯9号’,2个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生物量积累的增速和绝对值降低、产量和大薯率显著下降(P0.05),且‘青薯9号’上述指标的降幅小于‘大西洋’,其中轻度亏缺灌溉下,‘青薯9号’单株结薯数和公顷产量具有补偿效应,较正常灌水分别增加22.79%和11.7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1.48%、灌水效率提高60.05%,抗旱系数为1.12。因此,‘青薯9号’轻度亏缺灌溉,可控制其地上部旺盛生长,利于块茎形成和膨大,‘大西洋’应保证充足水分供给,不宜亏缺灌溉。  相似文献   
93.
采用3-PRRP(4r)并联机构作为主体机构,在机构移动副处的主负荷方向上辅以磁流变阻尼器(MRFD),采用LQR最优控制算法对装置进行半主动控制,从而实现对车载仪器的多维减振。实验结果表明,该MRFD多维减振机构具有良好的多维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94.
应用瞬变流分析方法对大型给水管网中阀门状态变化影响分析是从理论上系统地建立在线管理与控制模型分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流体瞬变流动理论模型,对管网节点、水泵、阀门等边界条件的水力特性及模型方程的特征线解法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应用瞬变流分析方法分析实例管网的阀门状态变化对管网状态的影响,分析管网的实时响应.阀门状态变化分析有助于对管网状态的实时变化了解,是建立管网在线控制模型分析结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
本文综述说明了茶黄素的来源,结构,功效及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6.
对前期提出的三平移并联机构2P4R(Pa)-PR(Pa)R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及其性能优化。首先,基于该机构的符号式位置正解,直接求得其各杆件(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然后,采用基于虚功原理的序单开链法,对该机构进行动力学建模,并通过比较3个驱动力的理论计算值与仿真结果,验证了动力学建模的正确性;进一步,以杆件长度和质量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可达工作空间和能量传递效率两种性能指标为目标函数,对该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的二级递进优化,得到机构在上述两种性能指标下的最优解,使机构可达工作空间性能指标提高56.2%,全局能量传通效率性能指标提高63.6%,为机构设计与样机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求解具有解析式位置正解且部分运动解耦的并联机构,有利于后续的误差分析、动力学分析、运动轨迹规划与控制等。基于方位特征方程(POC)的并联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两种具有解析式位置正解且部分运动解耦的2T1R并联机构,并对这两种机构进行了方位特征、自由度及耦合度等主要拓扑性能分析;提出基于拓扑特征的运动学建模与求解方法,并据此求解了两种机构的解析式位置正解;基于导出的位置反解,分析了两种机构工作空间、奇异位形、动平台的速度与加速度变化规律。最后比较了两种机构的运动性能,选择了优选机型。为优选机型的动力学分析与样机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
根据基于方位特征(POC)方程的并联机构拓扑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一种零耦合度、含1条冗余支链的三自由度两平移一转动(2T1R)并联机构,并对该机构进行拓扑分析。结果表明:该机构具有符号式位置正解和部分运动解耦特性,其被动冗余支链能避免奇异位置,改善刚度;因机构耦合度为零,易求解出其符号式位置正解,并分析了机构可能产生的3种奇异位置;运用虚拟弹簧法建立了每条支链的刚度模型并进行求解,给出并分析了机构笛卡尔刚度矩阵中扭转刚度和线性刚度的变化趋势,讨论了冗余支链对整体刚度性能的影响,验证了冗余支链可使机构整体刚度性能提升约22%。  相似文献   
99.
基于YOLO v3与图结构模型的群养猪只头尾辨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对群养猪只进行自动行为监测时,对猪只准确定位并辨别其头尾位置对提高监测水平至关重要,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YOLO v3(You only look once v3)模型与图结构模型(Pictorial structure models)的猪只头尾辨别方法。首先,利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YOLO v3目标检测模型,训练猪只整体及其头部和尾部3类目标的检测器,从而在输入图像中获得猪只整体及头尾部所有的检测结果;然后,引入图结构模型,描述猪只的头尾结构特征,对每个猪只整体检测矩形框内的头尾部位组合计算匹配得分,选择最优的部位组合方式;对部分部位漏检的情况,采取阈值分割与前景椭圆拟合的方法,根据椭圆长轴推理出缺失部位。在实际猪场环境下,通过俯拍获得猪舍监控视频,建立了图像数据集,并进行了检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直接利用YOLO v3模型相比,本文方法对头尾定位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均有一定提高。本文方法对猪只头尾辨别精确率达到96.22%,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0.
紫金红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以油桃早熟品种的自然实生育成的油桃早熟新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125.4 g,最大单果重200.0 g;果皮底色黄色,80%以上果面为鲜红色,果面光滑无毛;黏核,无裂核现象;果肉黄色,肉质硬脆,爽口,完熟后柔软多汁,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0%,可溶性糖含量10.38%,可滴定酸含量0.28%,无裂果;在南京地区,果实6月上旬成熟;适宜露地和设施栽培,早果性好,丰产稳产。2007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林厅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