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4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延边地区赤松林及其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吉林省延边地区赤松林现状的调查分析,对其生长特点,天然更新特点及在延边地区特别是在延边盆地为中心的水土保持经济林区裸石荒山造林中应用价值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2.
143.
本试验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型试验装置来模拟河岸带。选取东北地区常见的5种乔木组合成两种不同的配置方式,考察不同乔木树种和不同配置方式对径流和渗流NH4+-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于NH4+-N的去除效果黄菠萝、水曲柳(29.77%)的混种优于黄菠萝、茶条槭(23.89%);蒙古栎、茶条槭(17.07%)的混种优于黄菠萝(7%)单一种植;卫矛、茶条槭(7.62%)的混种优于卫矛(0.52%)单一种植。并且配置方式一(黄菠萝、茶条槭、蒙古栎、卫矛)渗流的平均去除率为43.48%,配置方式二(黄菠萝、水曲柳、卫矛)渗流的平均去除率为40.54%,可见配置方式一的去除效果优于配置方式二。  相似文献   
144.
色木槭次生林种群结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编制了色木槭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损失度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色木槭种群幼年个体丰富,中老年个体较少,种群在第Ⅲ和第Ⅷ径级出现死亡高峰,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色木槭种群...  相似文献   
145.
4种除草剂对夏玉米田杂草及麦苗的防效与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种莠去津复配剂进行玉米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安全性研究,筛选对夏玉米田杂草及自生麦苗的防效及安全性较好的除草剂。结果表明,31.5%噻酮磺隆·异噁唑草酮+38%莠去津总杂草株防效为88.7%,鲜质量防效为98.48%,防效较好,无明显药害症状,且玉米产量为各药剂处理中最高;22%烟嘧·莠去津和30%苯唑草酮+助剂+38%莠去津对自生麦苗株防效均在80%以上,鲜质量防效在95%以上;30%苯唑草酮+助剂+38%莠去津对莎草的株防效仅45.58%,莎草为主的夏玉米田块尽量不使用。  相似文献   
146.
以1年生濒危植物风箱果幼苗为材料,采用人工遮阴方式设置CK(全光)、轻度遮阴(L_1,60%全光)和重度遮阴(L_2,20%全光)3种光环境,测定不同光环境下风箱果幼苗的生长表现、树冠结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等,分析风箱果幼苗对不同遮阴环境的形态适应性。结果表明:L_1促进了苗高的生长,L_2抑制了苗高的生长,遮阴显著增大了冠幅(P0.05),显著减少了地径和叶片数量(P0.05);遮阴对1级侧枝直径影响显著(P0.05),对1级侧枝长、1级侧枝密度、1级侧枝分枝角度、2级侧枝长、2级侧枝密度等树冠结构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遮阴显著减少了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P0.05),特别是L_2时,分别比CK减少了80.6%、61.1%、70.3%和71.8%。  相似文献   
147.
几种草本植物对面源微污染重金属的净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本植物对城市面源污染重金属的去除能力,选择北方地区常见的3种草本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早熟禾(Poapretensis)、黑麦草(Lolium perenne),通过水培实验考察了3种草本植物对微污染重金属Cu、Cd、Pb的净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3种草本植物对微污染重金属Cu、Cd、Pb均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其中对Cu、Pb的去除率随污染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对Cd的去除率随Cd浓度的升高而下降。3种草本植物在不同生长期对面源微污染重金属污染物Cu、Cd、Pb的净化效果表现出不同特点:黑麦草在生长期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6.85%、63.72%、55.03%;紫花苜蓿幼苗期去除率最高,分别为41.98%、45.37%、68.41%;早熟禾生长期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1.25%、33.83%、26.55%。综合分析,3种草本植物可以作为滨岸缓冲带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48.
1988—2016年,利用黑光灯对农田天蛾科昆虫进行了调查鉴定,以探明天蛾科昆虫种类、灯下优势种和上灯规律。研究显示,农田灯下天蛾科昆虫有15种,隶属于4亚科14属,其中,云纹天蛾亚科昆虫最多,有5种;豆天蛾和甘薯天蛾为优势种,二者的上灯规律有所不同,平均上灯日期豆天蛾为6—9月,甘薯天蛾为5—10月,并各自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9.
全球性气候变化和本地耕作制度的改变给害虫发生带来极大影响,导致一些害虫种群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期监测作物上害虫的发生动态对探索其演变规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近10年玉米上两种重要害虫玉米螟和桃蛀螟在河南漯河的成虫种群动态,同时调查了玉米田间两种害虫幼虫的发生数量。结果表明,玉米螟和桃蛀螟在漯河地区常年发生3代,其中第2代蛾数量最高,分别占全年虫量的63.3%和79.3%,发生高峰期分别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桃蛀螟的年度发生量特别是第2代蛾的发生量呈增加趋势,2016—2021年第2代蛾发生量显著高于玉米螟。桃蛀螟幼虫发生量明显增加,2019—2021年发生量高于玉米螟。综上所述,近10年漯河地区玉米田桃蛀螟发生呈增加趋势,一些年份发生量已经超过玉米螟。  相似文献   
150.
为明确黄淮麦区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水平,2016—2017年度在河南省漯河市两个重病田块对14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鉴定,并对不同抗性级别小麦的株高、株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检测到存麦16号、才智141和众麦7号等免疫品种(系)12个,占鉴定材料的8.2%;检测到郑麦366、周麦26、郑麦119等高抗品种(系)37个(25.3%);中抗、中感和感病品种(系)分别有28个(19.2%)、42个(28.8%)和27个(18.5%)。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对小麦株高、株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高抗组、中抗组、中感组和感病组平均株成穗数较免疫组减少了4.01%、24.55%、33.41%和38.34%;以免疫组为基准,得到各组株高校正偏离率分别为 -0.71%、-6.16%、-8.82%和-11.72%;穗粒数校正偏离率分别为-0.66%、-13.61%、-23.33%和 -26.40%;千粒重校正偏离率分别为-3.00%、-4.79%、-7.73%和-8.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