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8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正> 江苏省洪泽县具有较长的养貂历史,近年来又从东北地区引进小批量貉,饲养情况基本良好,深受欢迎。1986年夏秋,一养貉专业户先后发生两例绦虫病。经鉴定病原为线中殖孔  相似文献   
92.
奶牛寄生虫感染及药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寄生虫病以慢性、隐性感染或带虫的亚临床病例居多,虽然死亡率不高,但流行广,严重影响奶牛体况,使之长期处于病理状态,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低下,影响食品安全性,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导致奶牛成批死亡,使奶牛生产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分析比较了11株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孢子化卵囊可溶性蛋白。用上海株、扬州株和美国株的阳性血清,分别对上海株、扬州株和美国株的孢子化卵囊可溶性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比较这3株球虫孢子化卵囊可溶性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显示,11株巨型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可溶性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相似,至少有18条电泳条带,其中有7条相对明显的主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0 2007、7 000、63 2004、8 3004、1 200、36 300和30 000。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在同源株间与异源株间的印迹图谱未见差异,均有4条免疫印迹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3 700、64 200、43 400和37 100。  相似文献   
94.
<正>1梨形虫病治疗药物梨形虫病旧称焦虫病、血孢子虫病,是一类经硬蜱传播,由巴贝斯科或泰勒科原虫引起的血液原虫病的总称,该病原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牛、马、羊、鹿等反刍动物以及猪、犬和人的巴贝斯虫病和牛、羊的泰勒虫病。针对反刍动物巴贝斯虫病的治疗药物目前主要有咪唑苯脲、三氮脒、锥黄素和喹啉脲等。咪唑苯脲对各种巴贝斯虫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剂量为1~3毫克/千克体重,配  相似文献   
95.
11株巨型艾美耳球虫的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平均增重和病变记分或卵囊减少率等为试验指标,对11株巨型艾美耳球虫的免疫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各虫株每鸡免疫感染100个卵囊后,不仅对攻击1×105个同源株卵囊均产生大于70%的病变记分降低率,而且使每鸡攻击1×104个同源株卵囊时的卵囊产量均减少97.42%以上,在各虫株间无显著差异。各虫株对异源株的交叉免疫力程度不一致,美国株对国内10个虫株的卵囊减少率为20.09%~82.44%,仅3株大于75%,而国内10个虫株对美国株的卵囊减少率为27.43%~95.26%,有5株大于75%;扬州株、南通株、凤阳株、龙岩株、广州株和上海株间的相互卵囊减少率为-1.72%~96.67%,其中南通株对扬州株、凤阳株、龙岩株、广州株和上海株的卵囊减少率均大于75%,上海株对扬州株、南通株、凤阳株与广州株的卵囊减少率为-1.72%~57.69%。  相似文献   
96.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的山羊血清中的特异 IgG 抗体动态变化。代谢分泌抗原(ESAg)用量为13.8μg/孔,抗体稀释1000倍,二抗12000倍稀释(3.5μg/孔,)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葡萄球菌 A 蛋白(SPA)工作浓度1:40。检测结果表明,两组实验山羊(第一组每只羊口服200个囊蚴,第二组每只羊口服500个囊蚴)在感染后血清中的特异 IgG 水平呈现一个动态变化趋势,第二组于第6周(42d)IgG 水平升到高峰,随后稍有下降,第一组于第9周(63d)IgG 水平升到最高峰,随后又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97.
八株禽副粘病毒Ⅰ型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禽副粘病毒Ⅰ型不同毒株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测定了分离于三黄鸡、乌骨鸡、孔雀、鹅、鸭等不同宿主的7株禽副粘病毒的血凝特性、血凝解脱时间、鸡胚半数致死量、脑内致病指数、静脉致病指数,并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F48E8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7株禽副粘病毒的毒力除分离自鸭的1株Y01属于弱毒株外,其余6株的毒力均与F48E8相当。为筛选具有优良免疫原性的禽副粘病毒Ⅰ型病毒株,用包括F48E8在内的8株病毒分别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40日龄SPF鸡,用21 d后的血清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用免疫鸡进行交叉攻毒试验。由交叉血凝抑制价计算出的“优势”标准(D)和交叉攻毒保护结果得知,8株禽副粘病毒的免疫原性有很大差异,SHJ00对8株禽副粘病毒的D值均大于、等于1.0,有较高的攻毒保护率,免疫原性最佳;F48E8、SHJ02、E01、KQ02、Y03、Y01依次降低;WG J02对其它7株病毒的D值均小于1.0,攻毒保护率最低,免疫原性最差。这一结果为研制对该病有效的疫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试验选择6只健康白山羊(经粪便学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随机分成Ⅰ、Ⅱ、Ⅲ组,其中Ⅰ、Ⅱ组山羊每只分别1次口服接种200、500个肝片吸虫囊蚴,Ⅲ组作为不感染对照组,每周颈静脉采血1次,连续11周,检测肝片吸虫感染后山羊血清中IL-2、TNF-α水平的变化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结果表明,山羊试验感染肝片吸虫后,Ⅰ组山羊血清IL-2水平在感染后有所下降,而Ⅱ组山羊血清IL-2水平在感染后有所升高;感染不同剂量肝片吸虫的山羊血清TNF-α水平和淋巴细胞IL-2分泌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感染后第1周淋巴细胞就有反应,并且对非特异性刺激原和特异性刺激原的应答都有显著升高。这一结果提示,TNF-α可能参与肝片吸虫对肝的损伤过程,肝片吸虫感染剂量对宿主的IL-2含量影响较大,同时IL-2在宿主防御免疫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回顾历年南京近郊奶牛巴贝斯虫病的发生,分析发现2003~2005年期间有5例7~16日龄疑为经胎盘感染的新生奶牛犊病例。表现产后不久高热稽留、贫血、黄疸,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剖检病变肝、脾肿大,病情均较严重,但无血红蛋白尿,且都与母畜同时发病,病初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100.
实验一选择9只健康、6-10月龄雄性白山羊,经粪便学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随机分成感染组(n=5)和对照组(n=4),试验组每只一次口服接种150个肝片吸虫囊蚴,每周定时从颈静脉采集感染前(0周)和感染后23周山羊血液一次,分离血浆,实验二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感染组(n=30)和对照组(n=30),感染组大鼠一次口服25个囊蚴,对照组不感染,于感染前(0周)和感染后(1,3,5,7,9周)采集血样,分别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羊和鼠花生四烯酸代谢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片吸虫感染后,山羊血浆中TXB2水平变化,在1-3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从第5周开始到实验结束,试验组血浆中TXB2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大鼠血栓素水平在感染后前5周逐步下降,以后急剧上升,至实验结束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整个实验期间,两种动物血浆中6-keto-PGF1α水平变化不显著,提示肝片吸虫感染后,机体发生多种功能的改变,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参与了肝片吸虫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