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林业   417篇
农学   241篇
基础科学   255篇
  179篇
综合类   1504篇
农作物   187篇
水产渔业   189篇
畜牧兽医   854篇
园艺   357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1994~1996年用5个条锈菌生理小种、4个叶锈菌优势小种及河北省白粉菌混合菌种鉴定了多年保留下来的抗病资源材料223份,筛选出对条锈高抗至免疫材料96份、对叶锈高抗至免疫材料94份、对白粉病高抗至免疫材料115份和兼抗性材料82份。  相似文献   
52.
稻虾共作模式氮和磷循环特征及平衡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虾共作模式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新兴的稻田复合种养生态模式,研究稻虾共作系统中氮(N)和磷(P)的循环特征及盈亏状况,对合理调控稻虾共作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指导系统N和P优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投入产出法,以中稻单作模式作为对照,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下N和P的循环特征及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子系统N和P的输出/输入比分别为0.62和0.44,且子系统中N和P以饲料输入最大,占总输入的92.9%和96.4%,以成虾N和P输出最大,分别占总输出的53.3%和59.5%;在目前投入水平下,两种模式土壤子系统中N和P表观平衡均出现盈余,且稻虾共作模式土壤子系统N的盈余量高于中稻单作模式,而P的盈余量则低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和中稻单作模式的N和P输出/输入比均小于1,且稻虾共作模式的N和P输出/输入比均小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增加了土壤截存的N和P量,其土壤截存的N和P量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提高49.2 kg·hm-2和9.1 kg·hm-2;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系统N和P表观损失量,其系统N和P表观损失量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提高10.2 kg·hm-2和1.0 kg·hm-2。可见稻虾共作模式降低了N和P输出/输入比,促进了土壤中N和P的累积,但增加了系统N和P表观损失量。  相似文献   
53.
林蛙是以名贵药材“哈士蟆油”广为人知的东北林区特产,应用于增养殖的林蛙种类主要有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黑龙江林蛙(R. amurensis)和中国林蛙(R. chensinensis)。2020年5月以来,随着管理体制的转变,林蛙资源面临以保护为主转为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新局面,人工增养殖已成为林蛙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综述了东北地区林蛙增养殖历史、种质资源、饲料营养、疾病和环境控制以及产品加工流通等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制约林蛙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如全产业链多项核心技术亟待攻克、产业尚需转型升级、林蛙种质资源监测、评价与利用等,提出了支撑林蛙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4.
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将对土壤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长期耕作使土壤有机质损耗、土壤结构改变,以及农场的设备造成土壤压实,使土壤相对密度增加。此外,耕作可以促进土壤侵蚀和表土流失,造成土壤相对密度升高和养分含量、生物含量降低。如若将农田转变成牧场,可能导致土壤碳的显著增加和养分改变。土地利用史和目前土地管理体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通过土壤有机质含量或土壤相对密度来反映。2006年2月美国学者C.A.Murphy等人通过对美国堪萨斯州东北部不同耕作史和目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草原的土壤质量调查,发现在不同管理方式下使用物理和化学土壤指示剂时,土壤的各个特征显著不同。主成分分析表明,总土壤质量反映耕作史和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同时,在耕作的土地中,总土壤质量随近期耕作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结果表明,使用土壤氮、碳和有机质可以反映以往的土地利用状况,但对于目前的土地利用状况却不是很有用。  相似文献   
55.
为了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率,水稻插秧机应运而生并且应用的十分普及;但是秧苗的补给主要靠人工来完成,影响了插秧机作业效率。为此,设计了一种水稻秧苗运输车,采用乘坐式独轮驱动,以小马力柴油机为动力,一次完成水稻秧苗从田埂到运秧车的输送、田间的运输以及运秧车与插秧机秧苗的对接输送,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阐述了该设计的关键技术、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关键工作机构与部件设计。  相似文献   
56.
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植被恢复与景观改造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地处亚热带中部,植被以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因人类活动频繁和过度开发造成该地区植被的次生性很强。对其植被的生态恢复应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促使其顺行演替。应突出“春牛首”的主题,采取有效措施对该森林公园进行景观改造。  相似文献   
57.
毛百合繁殖生物学研究(Ⅲ):毛百合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毛厚合花大,吴钟形,1-12朵顶生,色鲜艳,橙色,橙红色至红色。毛百合主要分布在中国并北地区,其抗寒性很强,是百合属中培育抗寒品种的优良亲本之一。研究结果表明:(1)毛百合种子萌发为留土类型,种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0℃温度下,种子7-10d既开始萌动,总萌发率可达80%以上。(2)实生小鳞茎在25℃左右适宜真叶萌生,但经2-5℃低温处理1-2个月可在较短时间使95%以上的小鳞  相似文献   
58.
大丽花品种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大丽花品种花型的演变与进化教唆地我国的大丽花品种资源作了初步调查,对品种分类推进了比较研究,按照花朵特征,花瓣形状变化及花蕊瓣化程度,将大丽花品种分为10个花型,根据调查发现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9.
试管花卉苗的两步法移栽最终成活率低,损失大,本研究用一步法移栽,取得高成活率,并减少了损失,具有很好的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60.
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植物在造园中具有任何要素不可取代的“造景”与“生态”双重功能,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关,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