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09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研究首次成功地利用人工诱发大量产生的子囊盘和子囊孢子作为供试材料,对新抗生物质变构霉素(Tautomycin)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由菌核萌发产生的子囊盘和子囊孢子是汕菜菌核病最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因而变构霉素对子囊孢子的作用,在防治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地试验了在离体情况下对菌丝、子囊孢子,菌核的作用,并进行了活体试验,对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油菜菌核病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2.
苏彦纯  沈崇尧 《植物检疫》1993,7(4):281-282
大豆疫霉病菌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检疫对象之一,而栽培大豆又起源干我国。依据植物病理学中寄主与病原菌在原产地长期共存共同进化的原理,在我国极有可能有大豆疫霉病菌的存在,只是因为分离检测技术以及生态等方面的原因,较长时间内一直未能在我国分离到此病原菌。1989~1990年我们从大豆病组织中分  相似文献   
23.
我国梨和部分国外梨果实上链格孢菌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链格孢的产孢表型、分生孢子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了从河北鸭梨、新疆库尔勒香梨、美国和日本以及智利的梨上分离的链格孢菌的种类.经对115支Alternaria菌株的形态学鉴定,共确定了3个种,即Alternaria alternata、A.tenuissima和A.infectoria.ITS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表明,Alternaria大孢子种彼此间及大孢子种与小孢子种间已发生明显分化,可以根据ITS序列差异明确区分.而供试的多数小孢子种在ITS序列上差异很小,因而不能根据ITS序列差异来区分.  相似文献   
24.
25.
棉花VA菌根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Butler,1939)。最近20年来进展较快。棉花VA菌根应用前景是光明的。 一、主要进展 1.棉花VA菌根的发育 侵染棉花的VA菌根真菌(VAMF)主要是球孢囊霉(Glomus)属和巨孢囊霉(Gigaspora)属。我们最近看到硬球孢囊霉(Sclerocystis)属也能侵染陆地棉形成菌根,在室内营养钵条件下S.sinuosa在陆地棉品种“李台8号”50天苗期的侵染率可达31.5%;Gl.mosseae为45.6%,Gl.versi-  相似文献   
26.
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及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尤其是对内吸性杀菌剂的抗性已成为目前农业生产和农药工业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1]。本文就有关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抗性研究的意义及对策作一基本的探讨。  相似文献   
27.
 疫霉菌自身不能合成甾体物质,当饲以适量的甾醇类物质时,可促进卵孢子生成,不同类型的甾体物质在疫霉菌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生理活性表现不一。本文简要报导不同种类动物激素(丙酸睾酮、甲基睾酮、康力龙、黄体酮、雌二醇)在不同浓度下对异宗配合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营养生长和卵孢子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梨树黑胫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梨树黑胫病普遍发生于西北梨产区,造成幼龄梨树大量死株。该病病原菌为恶疫霉(Phytophthoracactorum)。砧木的抗病性极大地影响病害的发生,杜梨、木梨(PyrusxerophilaYu)在田间表现抗病;田间管理不当的地面高湿及育苗、建园技术不当对病害的发生均有影响。在充分利用砧木抗病性的前提下,把握育苗、建园、灌水3个环节,能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手术加药剂处理病部,有较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9.
大豆疫霉菌对甲霜灵(Metalaxyl)的敏感性及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megasperma f.sp.glycinea)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及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7个中国大豆疫霉菌侏菌丝生长对甲霜灵较敏感,Ec50值平均为0.0098ppm,Ec95值平均为2.6295ppm。但不同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不同,Ec50值范围在0.0042~0.0297ppm之间,相差7倍左右。Ec95值范围在0.7688~6.1682ppm之间,相差8倍左右。3个美国菌株菌丝体生长对甲霜灵有一定耐药性,Ec50值范围在0.3725~0.4813ppm之间,Ec95值范同在125.97~280.59ppm之间,分别比中国大豆疫霉菌株Ec50值和Ec95值平均高43倍和77倍。单孢分离物菌丝体生长对甲霜灵敏感性变异较大,B1菌株单孢分离物Ec50值范围在0.0058~0.2537ppm之间,S367菌株的单孢分离物的Ec50值范围在0.0069~0.1735ppm之间,分别相差43倍和25倍。有的单孢分离物对甲霜灵的耐药性增高。各菌株孢子囊和卵孢子产生对甲霜灵敏感性有一定差异,但1.0ppm的甲霜灵对其抑制率均为100%。活体测定结果表明,1.0ppm的甲霜灵对该病的防效达94~100%。  相似文献   
30.
木霉菌和腐霉菌对棉铃疫菌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