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9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本研究克隆了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生长转化因子gdf11(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1)基因cDNA。达氏鲟gdf11基因cDNA序列全长1 298 bp(不包括Poly A),开放阅读框为1 191 bp,编码396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长19 bp;3非编码区长88 bp。通过Signal P软件预测含有N端21aa的信号肽。组织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显示,gdf11在7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眼和鳃中的表达量较高;不同水流条件下,鳃和心脏gdf11的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静水中鳃gdf11表达量是流水(流速27.0±3.0 cm/s)的4.70倍,而心脏中的表达量是流水的2.72倍。这暗示了gdf11可能在呼吸代谢中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82.
自1998年我县与巴州外贸公司签定色素辣椒购销合同以来,进行色素辣椒产业生产,已成为我县农民的经济收入之一。然而传统的种植模式,导致色素辣椒易生病,产量低,一级椒果率低,制约了我县农民的经济收入增长。2004年我们进行了色素椒育苗移栽试验,现将试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3.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并最终成熟是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环节,有效的养殖模式对促进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提前成熟以及实现雌雄同步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不同养殖模式(水温和营养调控)下对中华鲟性腺发育状况进行长期观测。结果显示,中华鲟在仿自然变温或恒温的养殖环境中,性腺均可发育至III期。采用配合饲料、饲料中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以及仅用鲜活鱼或冰鲜鱼饲喂,均能够使部分中华鲟性腺发育启动,但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组性腺发育启动的比例较高,其中,有3尾中华鲟性腺达IV期。成功对性腺发育至IV期的1尾雌鲟(12龄,体质量57 kg)和1尾雄鲟(14龄,体质量64 kg)实施了人工催产和授精,采获卵6.25万粒,精液2 850 mL,受精率为60.1%(36.3%~80.4%)。在(19.3±0.2)℃下经过约125 h,仔鱼大量孵出,获初孵仔鱼2.3万余尾。此次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有效尝试可为今后养殖中华鲟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4.
浮游动物是河流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截至目前,尚缺乏对长江干流宏观尺度浮游动物的全面调查。本研究于2018—2019年,在长江干流约5 000 km江段设置51个调查站位,并于每年鱼类繁殖期(3—6月)、育肥期(8—10月)和越冬期(11—1月)各开展1次调查,系统调查分析了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时空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种类:长江干流浮游动物共187种,其中原生动物56种、轮虫59种、枝角类34种、桡足类38种;三峡库区是浮游动物种类数最丰富的水域(87种),其余分别为金沙江(59种)、长江上游(68种)、长江中游(54种)、长江下游(56种)。鱼类繁殖期是浮游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季节,分别为金沙江(45种)、长江上游(56种)、三峡库区(47种)、长江中游(41种)、长江下游(32种)。(2)密度:长江干流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1.12~644.40个/L,中游、下游密度显著高于上游;密度高值一般出现在繁殖期,低值一般出现在鱼类育肥期。(3)生物量: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生物量范围为231.78×10-5~4...  相似文献   
85.
韭菜,又名起阳草、懒人菜,属多年生宿根植物。韭菜茎叶除可做菜、做馅外,还是一味传统中药,有固精、助阳、补肾、暖腰膝等作用,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近几年来,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市场需求方面来看,其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韭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蔬菜,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但是灰霉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韭菜的产量和商品性,加强韭菜病害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6.
2014—2015年,四川省安排专项资金在植保领域开展政府购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公共服务试点。对金堂县、崇州市、广汉市等8个县(市)工作开展情况调研结果表明,8个县(市)共培育壮大新型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38个,服务水稻种植专业合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118个,购买水稻穗期病虫防治服务1.41万hm~2,带动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4.1万hm~2次。试点区用药次数、用药面积和用药量显著减少,实现了少用药、用好药、用对药的目标,有效促进了农药减量控害、水稻稳产、高产,农业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87.
沈丽  芮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15-6917
近年来,过期食品逆向流动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因此,探讨过期食品逆向流动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过期食品逆向流动对于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我国过期食品回收处理现状及相关规章制度,发现我国过期食品逆向流动主要是由过期食品回收处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企业诚信缺失,问责制度及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针对以上原因提出过期食品逆向流动的解决办法和更加合理有效的过期食品市场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8.
沈丽 《中国棉花》2007,34(10):39-40
阿瓦提县的长绒棉种植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近几年,本县棉花单产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年每公顷产量增幅只有30~45kg,增产效益和潜力已不是十分的明显.  相似文献   
89.
番茄灰霉病是保护地栽培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各类棚室均有发生,在北方保护地内发生尤为普遍.特别是冬春茬栽培,由于保护地内低温、高湿,内外气候变化较大,适宜病害的发生,造成大量烂果,一般减产20%~30%,大面积流行时损失更为惨重.  相似文献   
90.
为了明确2%戊唑醇干拌种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确定其大田最佳用量,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10年5月~9月进行了大田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