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农学   6篇
  4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11月有"立冬"与"小雪"两个节气.今年立冬时间为11月7日,小雪时间为11月22日.立冬时节一般还不太冷,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势力,剧烈降温对农业生产有严重的不利影响.小雪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开始进入冬季管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期,冷空气开始活跃,务必及时掌握生产主动性.  相似文献   
62.
轮作是缓解连作障碍和粮油争地矛盾的重要栽培方式,对扩大花生生产面积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4种不同的轮作方式,连续4年观测了花生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土壤肥力等指标,发现采用轮作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花生连年种植带来的连作障碍:连作春花生第4年有18.13%的干物质量和15.56%的产量衰退,但轮作处理中花生农艺、产量性状基本稳定;土壤硝态氮、速效钾含量在轮作处理中都有较为显著的提升。虽然春花生生育期较长、在活动积温上更具优势,但轮作模式能获得更为稳定、可持续的产量。  相似文献   
63.
卢居勐  陈晏  沈一  何港辉  李世文  孙波 《土壤》2023,55(6):1237-1243
为探明间作体系中光照条件对矮杆作物产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影响的因果关系,本研究依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玉米/花生间作长期试验平台,通过带状间作行朝向设置低光(LL)与高光(HL)条件,利用同位素标记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下矮杆花生根际光合碳分泌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提高花生冠层光截获增加了花生根际光合碳分配;②光照条件差异引起了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关键细菌类群变化;③高光照条件通过改变间作花生根际功能细菌群落提升花生产量。研究结果为优化间作种植管理措施,增加高矮作物间作体系产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4.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从农田生态系统获取养分,是红壤作物吸收土壤磷(P)素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南方红壤生物功能退化、P素生物有效性低、作物产量低等问题,如何调控作物根际AMF群落,优化其与宿主的互惠共生关系,是打破红壤区作物P摄取瓶颈的关键。本研究结合红壤旱地生态间作与有机(秸秆、猪粪、生物肥)无机肥料配施的4种多样化培肥措施,基于作物产量和红壤磷素活化水平,筛选最优培肥模式。进一步利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和显微观察等技术,解析红壤旱地最优培肥措施调控AMF群落组成,揭示优化的AMF群落激发宿主玉米P素摄取机理。结果表明,花生/玉米间作结合秸秆/生物肥的有机无机配施(In+NPKSB)相较于其他培肥方式使红壤旱地全磷(TP)提高29.07%、有效磷(AP)提升1.35倍,且增强了玉米根内AMF群落科水平间的联系。该措施AMF定殖率是传统培肥措施的2.24倍,提高玉米根际酸/碱性磷酸酶(ACP/ALP)活性32.18%和41.66%,玉米生物量提高34.98%,产量提高67.27%。本研究证实红壤旱地花生/玉米生态间作结合秸秆/生物肥有机无机配施的培肥措施可通过优化玉米根内AMF群落组成,促进土壤P素活化,为在红壤旱地因地制宜推广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集成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为分析不同花生品种的机械脱壳效果,降低种用花生机械脱壳破损率,本研究以脱净率、完整籽仁率、种用完整籽仁率、非种用完整籽仁率、破损籽仁率等为指标,对9个大小不同荚果的普通形品种进行脱壳特性研究,并分析荚果、籽仁性状与机械脱壳性状的相关性和种子发芽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脱净率变幅为55.28%~66.22%,平均62.06%;完整籽仁率和种用籽仁率变幅分别为48.16%~63.20%和42.64%~59.66%,平均55.49%和51.99%。除了破损籽仁质量与果腰宽和破损籽仁率与果腰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以外,其他机械脱壳性状与荚果、籽仁性状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苏农花2号的发芽率最高,为93.0%,其次是苏花2104,为90.0%,苏花2109和苏花0537低于75.0%。研究认为,不同品种的机械脱壳特性差异明显,苏农花1号和苏花2104具有良好的机械脱壳特性,苏花0537和苏花2109机械脱壳特性较差;机械脱壳性状好的品种其种子发芽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