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6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10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8篇 |
农学 | 101篇 |
基础科学 | 95篇 |
113篇 | |
综合类 | 752篇 |
农作物 | 68篇 |
水产渔业 | 74篇 |
畜牧兽医 | 460篇 |
园艺 | 119篇 |
植物保护 | 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41篇 |
2022年 | 160篇 |
2021年 | 170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140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133篇 |
2013年 | 90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乌苏里瓦韦是一种民间常用的药用蕨类植物,本研究首次建立一种以乌苏里瓦韦孢子为外植体形成完整植株的体系,得到了乌苏里瓦韦体外扩增的方法。为了探究最佳的孢子萌发条件,设计使用6种NAA和6-BA激素组合探究孢子的最佳萌发条件,然后取孢子萌发得到的乌苏里瓦韦叶片,分别接种到不同浓度的NAA和活性炭的组合培养基中,探究乌苏里瓦韦生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乌苏里瓦韦孢子的最佳萌发条件是: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NAA 0.2 mg/L,6-B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生根的最佳条件为: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NAA 0.4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活性炭1.5 g/L。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乌苏里瓦韦的体外繁殖形成完整再生植株的方法,为乌苏里瓦韦的人工繁殖,同时为乌苏里瓦韦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2.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ycosyltransferases,UGTs)催化糖基转移反应,与植物次生代谢密切相关。本研究根据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转录组数据库,克隆到一个催化莱鲍迪D苷(rebaudioside D,RD)合成的新型糖基转移酶候选基因,对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380 bp,编码459个氨基酸,等电点(pI)预测为5.54,理论分子量约49.66 kD,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向日葵中的UGT89A2同源,故将其命名为SrUGT89A2。构建pET28a-SrUGT89A2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得到重组蛋白,HPLC检测表明粗酶液能催化甜叶菊提取液形成一个新的色谱峰,该峰保留时间与莱鲍迪D苷一致。经进一步纯化UGT89A2蛋白,添加不同甜菊糖苷标准品为催化底物,但未鉴定出该蛋白催化的具体糖苷。该潜在催化甜菊糖RD苷合成的新型糖基转移酶基因SrUGT89A2的发现,为RD苷的生物合成和甜菊糖苷的生物途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测定分析了叶甲科(Chrysomelidae)15种昆虫mtDNA_Cyt b基因部分序列,结果显示,在获得的390 bp序列中,198个核苷酸位点为多态性位点(约占50.8%),序列间碱基差异平均值为18.9%,A T含量为72.7%,碱基转换呈现明显的TC偏向性,颠换主要以TA为主,转换/颠换(R)值为0.8。依据分子数据建立了该15种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跳甲亚科(Alticinae)和叶甲亚科(Chrysomelinae)的亲缘关系较近,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与前两者的关系较远。萤叶甲亚科中瓢萤叶甲为最早分化的类群,长跗萤叶甲属(Monolepta)、凹翅萤叶甲属(Paleosepharia)、长刺萤叶甲属(Atrachya)能形成姊妹群。克萤叶甲属(Cneorane)和守瓜属(Aulacophora)的亲缘关系较近。基于蛋白质序列构建的系统树的置信值高于核苷酸序列建立的系统发育树。 相似文献
84.
85.
客观分析杂交棉花新品种‘苏棉29’的性状,为棉花育种者制定合适的育种策略提供依据。基于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数据,采用Excel、G—GE等统计软件系统研究了新品种‘苏棉29’的丰产性、稳产性、产量构成因素及纤维品质、抗性等性状。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2年(2010、2011)平均,‘苏棉29’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为4185、1737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生产试验中(2012)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176kg/hm^2,皮棉产量1744.5kg/hm^2;‘苏棉29’纤维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国家Ⅲ级以上标准,高抗棉铃虫,兼抗棉花枯黄萎病。该品种在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研究从表型数据初步解析了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虫机理,将为进一步推广利用该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以次氯酸钠和尼森(Nison)杀菌剂及其复配液为处理液,对淮稻6号水稻糙米发芽过程的污染菌及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质量分数1.5%的Nison和质量分数1%的次氯酸钠均可抑制糙米发芽过程中细菌的生长,而两者混和液的抑菌效果最好,对产品的营养物质转化特别是糖的转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7.
植酸酶基因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正被广泛用于农作物的基因工程研究。为了满足转植酸酶基因作物安全监管的需要,通过优化PCR检测条件,建立了植酸酶基因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扩增特异性和检测灵敏度,可以满足我国植酸酶转基因作物监管需要。此外,我们将6大作物(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玉米和油菜)的内标准基因和植酸酶基因克隆到同一载体上,构建成了阳性质粒分子pBS Endogenous-phytase。该质粒分子适用于这6大作物中植酸酶基因的筛查检测。本研究为转植酸酶基因作物的安全监管提供了阳性材料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8.
河南两地市小麦白粉病菌的分子鉴定和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市和商丘市小麦白粉病菌进行分子鉴定及分析,以期为小麦白粉病菌的防治和系统进化奠定基础。对小麦白粉病菌进行了扫描电镜的显微形态观察、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及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周口和商丘的小麦白粉病菌均属于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系统进化发现,商丘的小麦白粉病菌与地域相距较远的英国、法国、美国的小麦白粉病菌的同源性极高,而与地域很近的周口小麦白粉病菌同源性却不高,推测小麦白粉病菌的进化可能与其自身的小种进化有关。 相似文献
89.
采用两套新质源亲本,按3×6NCⅡ遗传设计,分析了3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配制的18个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的株高、穗长等10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除单株有效穗外,其余9个性状组合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恢复系除单株有效穗和小区产量外,其余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水平;不育系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小区产量和长宽比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达到显著水平。恢复系R 76/鹏超1号和不育系标广占63S表现出较好的一般配合力,组合标广占63S/(R 76/鹏超1号)的特殊配合力表现最佳。10个性状中单株有效穗、穗实粒数、小区产量的狭义遗传力较小,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