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为评价环丙唑醇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通过建立乙腈提取、氮磷检测器检测方法对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样品中环丙唑醇的残留量进行检测,研究了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环丙唑醇的残留及其消解动态,并对小麦中的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环丙唑醇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空白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9.2%~95.6%,相对标准偏差为1.9%~10.0%,最小检出量为8.2×10?12 g,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5 mg·kg?1,乙腈提取、氮磷检测器检测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精密度高,可满足环丙唑醇在小麦上的残留分析要求。2010年和2011年,河南省、黑龙江省和江苏省3地环丙唑醇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0~5.5 d、18.1~34.5 d;不同施药次数、施药量及采样间隔,环丙唑醇在小麦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415 mg·kg?1。采收间隔期为14 d和21 d时,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和采收间隔期,环丙唑醇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差异均不显著;采收间隔期为7 d,有效成分108 g?hm-2施药2次与有效成分162 g?hm-2施药3次时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普通人群环丙唑醇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000 109 9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0.5%左右,按本试验方式进行施药,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高梁单宁的ISO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根据所采用的有机小麦生产技术,对生产基地选择、基地的转换期和缓冲带等进行了论述。在有机小麦的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土壤与栽培管理、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以及收获、包装与贮运和建立可追溯体系等方面展开进一步阐述。最后,展望了有机产品小麦生产技术的实施前景。  相似文献   
14.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教材等资源选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对《土地法学》课程教学开展了研究与实践,提出了课堂讲授结合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网络互动教学以及规范化课程考核等具体教学手段,并进行了实践应用。结果表明,上述教学改革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教学内容的现势性、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郑单21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新  王振华  张前进  汪红 《玉米科学》2007,15(Z1):104-106
2004年在河南省郑州市,以郑单21为试材,在30 000、45 000、60 000、75 000和90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郑单21玉米品种产量及子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单21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产量在60 000株/hm2达到最高的8 508 kg/hm2,淀粉含量同样是先增后减,在75 000株/hm2达到最高的74.78%,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油分含量表现为增-减-增的趋势,变化不大。高淀粉玉米郑单21不同种植密度产量及淀粉含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γ射线能量-自旋曲线分析指认: 128Ce核的yrast带结构很复杂, 存在从U(5)振动到SU(3)转动的结构相变; 借助微观sdIBM-2方案和经验单粒子能量值, 在最普遍的哈密顿量下, 用了两组差别不大的等效相互作用参数, 分别成功地再现了它们相应的能谱及其演化过程. 计算结果揭示: 从微观角度看, 这种转动驱动相变, 是由于相变过渡区中价核子间耦合强弱变化引发的基态重组而产生, 因而改变不会很剧烈. 这样, 从基态重组角度对这类相变给出了一种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汪红 《农民致富之友》2013,(14):117-118
通过烤烟生长到中部烟的时候套种加工型萝卜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此栽培技术不会影响烤烟的品质和产量,而是更加提高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广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四个秋季甘蓝品种进行品比,从植物特性、抗逆性、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初步认为中甘8号耐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外观美、耐裂球,可作本地秋季主栽品种推广。中甘21号产量虽低,但熟性早、品质好,可作早秋栽培。中甘11号在禄劝县种植时间较长,品种退化,应该被淘汰。  相似文献   
19.
汪红  黄正来 《现代农业科技》2012,(22):320-321,325
介绍了铜陵市郊区农业园区建设的目标及建设现状,指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以为铜陵市郊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环氟菌胺在小麦生态系统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环氟菌胺在小麦植株和麦田土壤中的残留检测方法, 并对其在小麦中的残留量进行了膳食摄入评估?样品中环氟菌胺经乙腈提取, 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 气相色谱检测, 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2~10 mg/kg添加水平下, 环氟菌胺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8%~119%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在0.63%~14%之间?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环氟菌胺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2 mg/kg?环氟菌胺在小麦植株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半衰期为1.5~5.1 d?按推荐有效剂量132 g/hm2施药, 在30~50 d采收间隔期环氟菌胺的残留量均<0.2 mg/kg?环氟菌胺的普通人群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是0.002 77 mg, 占日允许摄入量(ADI)的6.93%左右, 认为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