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苎麻纤维支数与直径关系回归模型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苎麻纤维支数( Y) 与纤维直径( X) 关系三个回归模型差别比较分析,认为 Y = A + B/ X2 为形式简单,吻合性好的回归模型。各品种以此建立的方程系数变异最小,相关性最好。建立的通用方程为 Y = 558 + 763054/ X2 , 利用纤维细度仪( 即光学纤维直径分析仪) 测出直径就可直接换算出苎麻纤维的支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采用国标“GB—5889—86”测定麻纤维脂腊质含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为麻纤维易于吸附有机溶剂。特别是在高温下可能与有机溶剂发生某些反应,致使分析结果偏低,误差较大。采用苯乙醇抽提,以蒸干过剩有机物,称取烘干后的抽提物量作为麻纤维的脂腊质含量,误差较小,重现性较好。或将抽提后的麻球充分凉置,使有机物尽可能挥发后再烘干,也可以降低误差,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环保型麻地膜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用地膜的应用以及可降解地膜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介绍了我国环保型麻地膜的研究与开发进展,分析了环保型麻地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前景及意义,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麻基膜水稻机插育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育秧盘底面垫铺麻纤维基膜进行机插水稻育秧并考察其秧苗素质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采用麻基膜育秧可以显著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发育;秧苗根系盘结好,不易散落;机插后秧苗返青快,分蘖早,产量有明显的提高,在增产幅度上以早稻最大,中稻次之,晚稻最小。麻基膜水稻机插育秧为解决水稻机插育秧中普遍存在的散秧落秧问题提供了简便高效的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根际增氧对水稻根系形态和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际氧是影响稻田土壤环境和水稻根系生理代谢的重要环境因子,已有的关于水稻根际氧的综述多从低氧或缺氧胁迫的角度展开,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水稻栽培中实施了主动的根际增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根际增氧显著影响了水培水稻根系形态和结构,使其呈现细而长的特征,增氧条件下水稻根系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需求间存在内在的一致性;根际增氧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的根系活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增幅从10%到150%不等,并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从水稻根系形态、生理活性以及根部氮素形态转化等多个方面来看,增氧处理有利于水稻根系吸收氮素,但其对水稻氮素积累量的影响则与增氧处理方式和程度有关,过度增氧抑制了水稻植株对氮的利用,从而限制了其生物量的增加,反过来抑制了对氮的吸收。水稻对根际增氧的响应规律并非其对低氧和缺氧胁迫响应规律的简单倒转,饱和氧处理下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剧烈降低表明了水稻对富氧响应的复杂性。探索根际增氧对三叶期前水稻幼苗的影响,完善根际增氧对水稻氮代谢的影响研究,并量化水稻田间需氧量,探索简单易行的苗期增氧措施,对进一步完善水稻育秧理论,改进水稻育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绿色环保的诱抗剂对苎麻生长发育以及抗苎麻夜蛾Arcte coerula特性的影响,选取4种常见且经济的诱抗剂水杨酸、几丁寡糖、壳寡糖1500和壳寡糖1000,分别设置8个浓度处理苎麻后喂食苎麻夜蛾,观察其取食叶面积,在田间处理区半人工释放苎麻夜蛾,观察其为害程度,并在收获时测量苎麻株高和原麻产量。结果表明,4种诱抗剂在适宜浓度下均能显著诱导苎麻对苎麻夜蛾的抗性,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其中,80×10-6几丁寡糖稀释液处理对苎麻的诱抗效果最高,苎麻夜蛾为害程度指数仅为8.38,其次是120×10-6壳寡糖1000稀释液处理,为害程度指数为16.71,3.0 g/L壳寡糖1500处理和1.2 mmol/L水杨酸处理对苎麻的诱抗效果最低,为害程度指数分别为27.21和28.07。4种诱抗剂在适宜浓度下都能显著增加苎麻株高和原麻产量,但各诱抗剂处理的增产量无显著差异,原麻产量以40×10-6壳寡糖1000稀释液处理最高,其次为2.0 g/L壳寡糖1500处理,最后为120×10-6几丁寡...  相似文献   
17.
苎麻的生育期、叶位、叶片部位、叶向、叶样重、外渗时间、振动方式及时间等对叶片质膜透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苎麻叶片质膜透性测定的主要方法与技术为:苗期或旺长期,8—10叶位混和,叶片中部,样重1~1.5g,振动30分钟,快速顺序测定,对照和处理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8.
苎麻纤维支数与直接关系回归模型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苎麻纤维支数与纤维直径关系三个回归模型差别比较分析,认为Y=A+B/X^2为形式简单,吻合性好的回归模型。各品种以此建立的方程系数变异最小,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麻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以及麻地膜降解后对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分别在春、夏、冬3个季节条件下观测RC麻地膜、JC麻地膜和塑料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JC麻地膜分别设2层(JC2)、4层(JC4)、8层(JC8)、12层(JC12)、16层(JC16)、塑料地膜4层(P4)、8层(P8)、12层(P12)共9个处理,另设未使用地膜作对照(CK),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麻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对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麻地膜在土壤中能充分降解,温度升高可加速其降解;麻地膜降解可降低土壤容重和增加孔隙度,改善土壤三相比例,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培肥土壤。麻地膜埋入明显促进红麻根系生长,改善根冠比,提高了植株的养分积累量;红麻的日生长量、株高、茎粗、皮厚以及干物质量均高于对照,红麻干皮产量均明显高于CK,并且有随着麻地膜埋入量的增加而提高之势。塑料地膜的埋入则恶化了土壤生态环境,影响了红麻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因此,麻地膜的埋入能够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同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环保型麻地膜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用地膜的应用以及可降解地膜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介绍了我国环保型麻地膜的研究与开发进展,分析了环保型麻地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前景及意义,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